武汉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占秋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小组最近在《中国药理学报》[Acta Pharmacol Sin. 2009,30:1015–1024]上报道了他们自己合成的一种新的专利药物——阿比朵尔类似物,这种药物在动物体内和细胞内对汉坦病毒均有抗病毒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人汉坦病毒感染找到了新克星。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成员,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负链RNA病毒。该病毒主要潜存于黑线姬鼠、褐家鼠等啮齿动物体内,导致自然宿主无症状性的持续感染,人可通过气溶胶吸入、伤口、消化道或直接接触带病毒的宿主动物等途径感染,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两类疾病。HFRS/HPS以发热、出血、肾损害、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该病呈全球性分布,其中欧洲和亚洲每年约有6万例患者。我国发病人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新发疫区患者病死率高,并具有地区性、爆发性和易变性的流行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生物武器。由于病毒变异,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难以控制的疾病。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汉坦病毒药物是利巴韦林,但其对HPS患者并无显著疗效,且利巴韦林具有骨髓抑制及潜在致突变等毒副作用,部分患者因为药物毒性不能耐受治疗,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汉坦病毒感染药物,研发新的抗汉坦病毒药物十分必要。
阿比朵尔是由原苏联IS Nikolaeva博士的药物化学中心研发的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诱生干扰素、活化巨噬细胞及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特性。
杨占秋教授所带领的课题组采用苯醌,经Nenitzescu反应等新的原料及合成方法,合成了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新药——阿比朵尔类似物(专利号CN200510018613.9),并证明了该药在动物体内具有抗甲/H1N1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的作用,该成果发表在 Arch Virol, 2007;152:1447-1455上,结果发现其对有包膜RNA病毒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DNA病毒,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吞噬体膜内的pH,干扰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由于汉坦病毒亦属于一种有包膜RNA病毒,病毒穿入细胞阶段具有pH依赖性。为此,他们进一步研究了该药的抗汉坦病毒的作用。课题组成员用空斑法评价了阿比朵尔类似物体外抗汉坦病毒效果,结果显示阿比朵尔类似物在病毒进入细胞前及细后均有抗病毒作用,以病毒进入细胞前作用更明显。为了证明其效果,课题组成员以汉坦病毒感染的BALB/c乳鼠模型评价了阿比朵尔类似物体内抗汉坦病毒效果,结果提示阿比朵尔类似物经口服后可提高汉坦病毒感染鼠的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改善肺、肾、脑组织病变程度,抑制重要器官中病毒抗原与病毒基因的表达,降低组织中病毒滴度,调节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这一结果表明该药对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有治疗作用。
目前,杨占秋教授研究小组的科技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正着手进行阿比朵尔类似物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阿比朵尔类似物口服后可快速吸收并广泛分布至组织中,以肝、肾、脑等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因此,阿比朵尔类似物有望应用于汉坦病毒和甲/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早期治疗。KJ
延伸阅读 ——汉坦病毒
什么是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归属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
汉坦病毒的种类有哪些
已知致病的汉坦病毒(Hantavirus,HV)主要有5种型别,包括汉滩病毒(HTNV)、汉城病毒(SEOV)、多布拉伐病毒(DOBV)、普马拉病毒(PUUV)和辛诺柏病毒(SNV)。我国目前流行的汉坦病毒为前两型,即HTN型和SEO型。由于两型病毒的动物宿主、流行特点和所引起的临床疾病轻重明显不同,对其进行分型检测非常重要。
汉坦病毒有哪些危害
汉坦病毒所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是一类以发热、出血、肾损害或肺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疫源地遍及世界五大洲,我国是世界上受其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年发病人数占世界总数的90%以上,近10年来年发病人数仍保持在4~6万人,居高不下,且临床病情严重,病死率为3%~10%,是除病毒性肝炎外危害最大的一类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
目前有无防治方法
HFRS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病毒性疾病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成功分离病毒以来,HFRS和汉坦病毒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尤其近年来灭活疫苗的研制成功,为有效预防本病创造了条件。但我们在病原学、实验诊断、免疫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与国外研究尚有差距,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尚缺乏特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随着今后研究的深入,对本病认识的逐步加深,才能最终有效控制本病在我国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