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祥虎
语句啰唆是文章的大忌,但也有例外,有些“啰唆”可以使文章的描写更加妙趣横生。这种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方式,就是修辞上的反复。我们不妨来欣赏以下四段文字。
我国古代有一首赠别诗是这样写的:“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树,树,树,系不得君舟住。”诗中出现六个“树”字,把双方离别时依依不舍、感伤无奈的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而且,东、西、南边都有树,唯独北边没有,说明小船是往北走的,诗的意境也清晰地勾画出来了。如果写成“三棵树,系不得君舟住”,表达效果就要逊色许多。
法国作家莫泊桑在他的名著《俊友》中也成功地运用了“啰唆”来描写一个会计师:“会计师是个矮个儿,圆滚滚的。他的脑袋像一个圆球,这球镶在另一个被两腿托起的大圆球上,两条腿非常之短,也像一对圆球。”文章在“圆球”上不断重复,会计师肥胖的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老舍先生是这样描写趵突泉的:“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连用三个“冒”字写出了泉水的鲜亮和活泼。
鲁迅先生也曾这样“啰唆”过:“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
其实,以上的“啰唆”其艺术效果是妙不可言的,请你也列举数例吧。
啰唆诗
古时候有这么一首诗: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
诗中用了很多同样的概念:一个、孤、独自;关门、闭户、掩柴扉;杜鹃、谢豹、子规。这每一组词语都说的是一回事,用的是同一关系的概念,所以人们叫它啰唆诗。(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