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审美:“美”的海伦与“丑”的克鲁格尔

2009-12-15 09:09李进超
电影文学 2009年18期
关键词:荷马史诗特洛伊

李进超

摘要电影《特洛伊》中由德国籍女星狄安娜·克鲁格尔饰演的美女海伦形象饱受争议。《荷马史诗》时代的女性以肥胖为美,以瘦弱为丑,而现代大众的口味则刚好与之相反。故而,影片很难在史诗传统和现代大众口味的交汇点上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所以,任凭哪位“美女”来扮演海伦,都难免遭到被批评的命运,这体现出了西方女性审美意识的一种演变。

关键词女性美;《荷马史诗》;《特洛伊》

由著名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Wolfgang Petersen)执导、耗资两亿美元的好莱坞大片《特洛伊》公映之后,引起了多方激烈的争论。这部影片改编自《荷马史诗》第一部《伊利亚特》。《特洛伊》的主要线索同《伊利亚特》的叙述是一致的:多情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引发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而“阿基琉斯的愤怒”则主导着战争的结局。阿基琉斯的女俘布吕赛伊斯被阿伽门农抢走,这位希腊第一勇士冲冠一怒,退出战争,希腊联军遂遭受重创;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阿基琉斯为友报仇,重返战场,杀死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胜利的天平又倾向希腊联军。不过,在具体的情节上,导演对影片进行了大胆的“现代化处理”。例如,史诗中对战争起决定性因素的无处不在的诸天神,在电影中却集体“退场”;帕里斯和海伦、阿基琉斯和布吕赛伊斯这两对异国恋人的传奇故事被大肆渲染,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于影片的争论非比寻常,但是很多争论似乎并不是在关注影片本身的效果。绝大多数的观众对影片的总体效果持肯定态度,例如,演员的表演、场景的选择、特技效果,特别是宏大场面都得到了很多观众的一致赞赏。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这部影片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这就必然存在着“是否忠实于原著”的问题,而这正是很多争论的焦点所在。从“世界电影数据库”(1MDB)和《纽约时报》中的观众评论来看,很多支持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电影《特洛伊》对《荷马史诗》进行了“解神秘化”的处理,恢复了真正的人性,是对近年来好莱坞古装片日趋神秘化的有力反驳;而反对者多是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学者或至少是对《荷马史诗》有过认真研读的人,他们愤愤然指责影片是对神圣的《荷马史诗》的亵渎,电影剧本则成了被攻击的主要对象,如,网民waynestedman26评论认为:“所有演员、外景、群众、CGI效果等等都很好。我指责的是糟糕的电影剧本,那正是这部电影的阿基琉斯的脚踵。”

这样的争论恰恰凸显了导演及整个剧组的尴尬:一方面,好莱坞毕竟是如战场般的商场,从来都是利益至上的,因此导演必须唯大众的口味马首是瞻;另一方面,《荷马史诗》自来就有“希腊人的圣经”之称,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影响深远且根深蒂固,影片的改编稍有不慎就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现实中,史诗传统和现代大众口味很难达到一致,而影片《特洛伊》也只能尽量在两者的交汇点上寻找一个好的平衡点,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中。西方女性审美意识中的美丑问题被凸显出来。因为不管深层原因如何,

“特洛伊之战”终究是一场由美女(海伦)引发的战争,这在《荷马史诗》还只是一带而过的交代,而在《特洛伊》已然是主要情节之一。问题是,历史已经翻过了数千年,女性的审美意识与美丑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该如何兼顾历史传统和现代大众的口味呢?电影是视觉的艺术,不可回避的,《特洛伊》必须处理好海伦的形象。

在电影《特洛伊》的众多角色中,很多都是被观众认可和欣赏的。然而,很遗憾,惟独那个起到关键作用的角色海伦,受到了几乎一致的批评。影片中,饰演海伦的是德国籍女星狄安娜·克鲁格尔(Diane Kruger),克鲁格尔曾经学过舞蹈,做过模特,然而,她的表演还是被有的观众指责为:眼神空洞、表情呆滞、缺乏深度等。有网名为sdillon-1的观众甚至不无讽刺地说:“狄安娜·克鲁格尔扮演的海伦不能让人信服,我无法不同意《帝国》杂志的观点,即她的脸蛋或许能够发动一两艘脏兮兮的橡皮艇,但绝不可能让一千艘战船投入战斗。”可是平心而论,克鲁格尔本人堪称美女,我国一位著名学者在看过她的照片后,就曾对她的美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从个人的判断来看,认为克鲁格尔这位演员应该是一位美女。《纽约时报》影视评论专栏作家斯科特对克鲁格尔的表演做了十分中肯的评价:“由德国模特狄安娜·克鲁格尔扮演的海伦极其可爱,很好理解她为什么宁可喜欢孩子气的帕里斯,也不要骂骂咧咧的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实际上,观众中对克鲁格尔的美貌持肯定态度的也大有人在,但就是觉得她不适合扮演海伦,如网民sugimoto7b31所说,“我想海伦很差,不是说狄安娜(即克鲁格尔)自己,她很美,但扮演海伦却不大适合。”

那么,海伦到底是怎样的美女呢?翻看整部《伊利亚特》会发现,史诗对海伦着墨甚少,更没有对她的“美”作具体描述。史诗中只有一处写到了海伦的美,采用的还是侧面烘托的方式,依然不是直接描写海伦如何之美。按照《荷马史诗》的叙述,当帕里斯和墨涅拉奥斯在城门外决斗时,海伦走上城楼观战,特洛伊老首领们窃窃议论:“特洛伊人和胫甲精美的阿开奥斯人/为这样一个妇人长期遭受苦难,/无可抱怨;看起来她很像永生的女神;/不过尽管她如此美丽,还是让她/坐船离开,不要成为我们和后代的祸害。”(《伊利亚特》3:156~160)这种描写手法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遐想空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海伦形象。那么,海伦这种让人遐想的美能够美到引发城邦之间的战争也算是极致了,何况还能让双方“遭受苦难”的士兵们“无可抱怨”,这将是何等的美啊!荷马的描述堪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也许是得益于《荷马史诗》的巨大影响,对于古希腊人而言,海伦就是女性美的理想。早在公元前5世纪之前,海伦便已经成了美的象征,甚至跻身神列。据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记载,斯巴达一个“有钱家庭的女儿”生来长得奇丑无比,为了让她变得漂亮,她的乳母就每天把她带到海伦的神殿去,后来她“变成一切斯巴达妇女当中最美丽的”,并成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可见,海伦已经分担了爱神阿芙洛狄特的一部分职能,成了专司“美”的女神,也即成了“完美”的象征。在后来的西方文化传统中,海伦作为现实中美女的具体特征剥落殆尽,像中国的西施一样,完全成了美女的代名词。

然而,美的理想总是具有绝对性,而“完美”也从来就不可能是现实的存在,因此往往很难言说。康德认为:美的理想“只是一个观念”,虽“意味着一个理性概念”,却又不能经由概念来表达。对此,美学家蒋孔阳的理解是:美的理想“可以使人想起许多思想,然而,又没有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与之完全相适应。因此,语言就永远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它,使之变得完全明白易懂。”因此,作为女性美的理想,海伦根本就是不可描述的。不可描述的海伦,当然也是不可扮演的,因为任何现

实中的女性都是有限的,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换句话说,任何现实中的女性,不论怎样美都满足不了大众对海伦的“完美”想象。克鲁格尔自不例外,在美感上,她同海伦的差距就是现实中的美女同理想中的美女之间的距离。

当然,就算把海伦还原成现实中的古代美女,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扮演者,毕竟是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人的外在生理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曾经有研究者做过这样的比较:首先从身材上讲,古希腊人相对比较矮小,而现在多数西方人比古人要高出2到3个头长;再从脸型上看,传统希腊人是鹅蛋脸,鼻梁是垂直的。而演员克鲁格尔是德国人,日耳曼民族的女性通常脸的棱角很鲜明,包括颧骨、腮都较为突出,嘴唇比较薄,眼睛很蓝。这种客观的差异已经使得历史的还原充满了艰难。伴随着外在生理结构的变化,女性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众所周知,在所有民族的古代文化中,女性几乎都是以肥胖为美的,瘦弱则是丑的象征,而古希腊文化显然是极具代表性的。在《荷马史诗》中,“丰满”常被用来描写美神阿芙洛狄特,是对女性美的最高赞誉。除了女神外,凡人女性中惟有奥德修斯的妻子、坚贞的佩涅罗珀配得上这一赞誉。按照史诗的叙述,佩涅罗珀的美应该是神赐的,女神中的佼佼者雅典娜“使她的体格更高大、更丰满”。这儿的“丰满”当然不能以现在的概念去想象。联系到史诗多次提到佩涅罗珀“肥厚的手掌”,可知与其说是“丰满”,不如说是“肥胖”更合适,然这就是古希腊女性美的标准。作为凡人女性的海伦,先是斯巴达王后,并育有一女,后又成了特洛伊王妃,到哪里都是“国母”的形象,没有理由不“丰满”,尽管《荷马史诗》中对此未置一词。

然而,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女性的审美意识中对美丑的评判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在,以瘦为美差不多成了世界性的女性美的潮流。只是今天的《特洛伊》就必然面对这样的问题:怎样调和这两种美呢?于是,文字与形象史诗与电影的差异就凸显了出来,今天的电影必须为人们呈现出一个具象的古代美女形象。高挑的克鲁格尔应当能够满足现代大众的口味,但对那些颇为较真的观众,特别是那些对《荷马史诗》还颇有研究的观众来说,同古希腊美女海伦相比,克鲁格尔显然是太瘦弱了,也恰恰因其达不到“丰满圆润”的标准,故而是称不得“美”的,甚至还略显“丑陋”。然而,倘若换做一个肥胖的克鲁格尔来饰演古代的海伦,这符合了古代女性审美的标准,却毫无疑问会吓跑大多数现代观众,那么电影的票房将面临巨大的危机。这实际上是所有古装片都有可能遇到的难题,只不过在《特洛伊》中显得尤其棘手,因为海伦毕竟是世所公认的美女,并深深地影响了西方女性审美的传统。

由此可见,让现代人来扮演海伦这样一位理想化了的古代的绝世美女,终归是件“不可能的任务”。即使做了,也很可能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古今历史的变迁,西方女性的审美意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古代的与现代的对女性美判断的标准已经不同,甚或截然相反了。那么,无论由现代哪位“美女”来扮演这位古代的“美女”,恐怕都难逃被批判的命运。

猜你喜欢
荷马史诗特洛伊
美国“露西”任务将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生态美与人物美的交融:论《格萨尔史诗》与《荷马史诗》的人物塑造
特洛伊的沦陷:传说与真相
从荷马“回到”荷马:希腊古风时代的教谕诗
成语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