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清川
一个美国总统可以以偶像派的姿态上台,但是要获得公众的普遍认可,到最后还是得成长为实力派
我们这个时代是加尔布雷思所曾经宣称的《丰裕年代》(The Ages of Affluence)——当然,我们将世界上,包括我们自己国家中的贫困进行了心理掩盖。丰裕年代所带来的一个丰裕的副产品,就是社会生活的娱乐化。娱乐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偶像的大量产生,从娱乐产业到经济行业,从科学领域到政治领域。
政治的产生多少是因为人类为了平息种族、集团、阶层之间的纷争所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系统,后来逐渐复杂化,变成了人类生活的主线之一。当然,只要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人们就难免要将之娱乐化,以减淡其在人类内心的恐惧感。
在这个时代里,政治偶像突然大批量地增加了:一方面由于信息的全球流通,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已经越来越趋向表演性质。越是娱乐化的政治偶像,越容易得到民众的认可。法国总统萨科齐、俄罗斯总理普京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就是典型代表。普京是其中的佼佼者,俄罗斯流行乐坛中曾经超级流行过一首歌名为《嫁人要嫁普京》,和我们这里流行一时的“嫁人要嫁灰太狼”有得一拼。
所以,这个月当另外一个偶像派政客奥巴马来到中国的时候,引发了一场小小的热闹。不过奥巴马的偶像地位当然也不是一时三刻就取得的,他也不仅仅在此地或彼地是偶像,目前整个世界都把奥巴马当成了政治偶像。
其实美国从来是一个超级喜欢政治偶像的国度。如果说整个世界的政治偶像串联秀是在这几年才真正开始发端了的话,那么美国从立国之初就开始了对政治偶像的崇拜。1789年,依照宪法美国开始选举第一任总统,那个时候华盛顿已经退居弗农山庄种无花果去了,可是没有人敢提名别的候选人:美国人民根本不答应!于是一批又一批的说客造访弗农山庄,华盛顿被迫无奈出来当了两任总统。到1796年,他死活也不当了,挂冠而去才摆脱了政治偶像的地位。
可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崇拜各种各样的政治偶像几乎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几乎每一年,美国各类的媒体总归要推出一个所谓“你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这样无聊的民调,而上榜的人搞来搞去就是那么几个:华盛顿、林肯、罗斯福、肯尼迪、里根。其他总统就算能上榜,多数也是敬陪末座。
但是美国人最有趣的不是他们对政治偶像的崇拜,而是对政治偶像的恶搞。因为在我眼中,有一个信条在他们看来和偶像崇拜一样的颠扑不破:一切完美的东西背后都非常可疑。所以,一年到头,除了偶像们的历史考察著作一本本地出,恶搞偶像们的书也一本本地出。华盛顿的故事总是集中在:他是奴隶主、他退位之后曾经有过“重上井冈山”的念头;林肯是故意破坏了南北的妥协机会,以造就自己的历史伟大,还有他是一个同性恋;罗斯福则因为他的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破坏,这造成了后世的系列隐患;肯尼迪永远不变的绯闻是他和玛丽莲•梦露的暧昧;而里根根本就是一个只顾政治而破坏美国经济健康肌体的罪魁。
你完全不能说这是对政治偶像的一种平衡,似乎这样才不会造成了盲目崇拜。这些书的畅销说明一个根本的问题:民众如此热爱政治领袖们的八卦,于是乎这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料。要知道在那样的一种市场化环境之中,没有销量的书是没有出版商愿意问津的。
当然,你非得说这造成了客观的事实是对于美国偶像人物的一种监督和平衡,我也没有办法。只是我想说的是,这样一种八卦也好,娱乐也好,这种方式本身就是市场的一个必然规律:人生是非多,伟人也不例外。
奥巴马也算是近些年来美国政坛的一个异数。上述的各位总统不管怎么说,都是在主流价值观之间成长起来的,也是在主流价值观之间变成了偶像。但是奥巴马不一样,他一向是在反主流价值观的环境中异军突起,从而成为了黑马。事实上,他迄今为止依然也没有被主流中产人群所接受,喜欢他的,是年轻人、少数民族和外贸主义的拥护者。
但是偶像归偶像,现实归现实。奥巴马在近期越来越遭受到挑战和质疑,民意支持率不断在下降,已经跌到了差不多50%左右。一年时间的执政生涯乏善可陈,伊拉克、阿富汗还是深度泥沼,经济略有复苏但是失业率却没有实质增长。一个美国总统可以以偶像派的姿态上台,但是要获得公众的普遍认可,到最后还是得成长为实力派。
所以,奥巴马的偶像光环已经逐渐转移到第一夫人米歇尔身上。毕竟,如果奥巴马这么继续下去,难免要被人诟病甚至人们要捶胸顿足说自己怎么选了个白痴,但是米歇尔的时尚风范,到最后,还是一件可以长期八卦下去的故事吧。★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