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信息需求在教学中的死结

2009-12-14 09:06陈延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模块软件体系

陈延光

题记: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展,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受到了极大影响,从各地的教学交流、教材开发都可以看出新课程的全面影响力。虽然教学中遭遇的问题还比较多,但是教学观念、思路、过程和方式都越发生机勃勃。其中,以怎样的角度实施教学就是变化之一。本期解码让我们从理念、实例分析、讨论信息需求与此发挥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自从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以来,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进行支持,如任务驱动、主题教学、实践活动等,都无一不是把技术应用进行了放大,弱化了单纯的操作训练,即从信息活动的需求上进行了重新的架构。然而,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和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回到技术体系上,回退到操作层面,致使表现信息需求的事例沦为操作范例。如此一来,信息需求的真实性、价值性受到怀疑,信息需求的教学体系成为虚设,单纯操作步骤式的教学又成为课堂主角。这让我们产生疑问,到底信息需求的教学遇到了怎么样的障碍呢?

在解析信息需求的地位之前,我们不妨先从两个方面来领会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需求的内涵。第一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需求首先是指学习的行为主体需求什么样的信息,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求什么信息,如文化信息、娱乐信息、新闻信息等,第二是在信息活动中行为主体要达到的目的,需求什么样的相关技术,如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加工技术、信息交流技术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信息需求肯定不是因为先需求技术再需求信息,否则就会单纯地把信息活动作为载体、把信息内容作为实例。换个角度说,信息需求中所需求的技术是为信息活动服务的,是活动的必要支撑。

信息需求要的是真实需求

既然信息需求首先要的是对信息的需求,而不是对技术的需求,那么我们就需要把信息放到第一层面来。由此,就要尊重学生的真实需求,而不是以教师已有答案的信息实例强加给学生。例如,在进行信息搜索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需要确定自己的需求,或者是各科知识内容、学习技巧,或者是自己关心的时事新闻,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文艺内容,这都可以。只要能够引领学生获得合理且正确的信息均可。而真正需求的基本特征就是个性化,而不是“大—统”。

信息需求的第二层含义当是与信息需求相关的技术需求。这也需要应用相应的技术,目的是解决问题。不少课堂教学对此并没有注重,过多地讲解操作的技巧,或者全面地进行相关知识、技术的灌输,伤害了学生原本强烈的需求欲望,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例如,在进行动画创作教学时,原本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满足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创作,而有的教师却喜欢把相关的工具箱操作、菜单命令进行逐一介绍,对学生不放心、对知识太珍惜,虽然美其名曰“打牢基础”,结果还是把学生教晕了、教烦了。像物理、化学等学科,技术原本就是典型的,具体的技术会因为软件而不同、因为发展阶段而不同,没有必要机械地学习一种思维,或者让学生马上掌握甚至是很快就会过时的技术操作。学生只要体验到魅力、掌握了方法,在多次反复中学习与探索,甚至在需要时再学习都不会迟。由此就能解开需求被知识点纠缠的死结。

执行信息需求必须打破模块结构

抱着一种自以为很完善的技术系统不放,满足于理论体系的过度尊崇,即便它们是好的、对的,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却并不适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必要用过多的精力去掌握体系、把握结构,能够使用基本功能完成简要工作(学生的工作本身并不复杂),进而才能体验到技术的魅力、感受到技术的优势、尝试到技术创造与创新。拿美术表达需求来说,初学时信手涂鸦表达梦想、情绪等都是一种很好的基于信息需求的启蒙教育。如果能够使用线条、构图、色彩手段以及审美情趣进行信息的表现,何需太多的绘图工具呢?每一种画笔工具的选择与使用,在操作上也仅仅是选择不同的“对象”而已,除去不可见的软件内部功能模块调用的不同,在操作上有何不同呢?进一步看,学生如果在自己创意中有绘制各种图案的需求,自然会主动尝试不同的画笔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美术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构图能力、色彩感觉等基本素养,对技术而言是发挥信息技术在绘制的快捷、色彩的丰富、修改的方便等方面的优势,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技术的魅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更真切的技术审美能力。

可见,执行信息需求式教学必须要打破模块结构。打破模块结构的标志就是不能按住—个软件讲到底,去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比如,文字处理模块,不能将Word的功能——讲解,甚至不能挂着任务驱动的名义简单地使用—个个实例去完成一条条的技术学习。可以把文字技术分解到多个教学进程中去,如在初期的信息活动中进行文字记录,能够记录信息即可,不求版式多好;然后可以通过应用邮件平台、论坛平台、博客系统,还有Word文档,进行书信写作或问题交流。当然,学习了一段过程之后,也有必要针对着某一文字处理的专业软件进行一定的学习,比如为研究活动创作图文并茂的研究小论文等。总之,帮助学生满足建立文字类信息的需求,进行的是具体的需求、具体的分析、针对的应用、相应的技术操作。我们看word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图文声像,甚至编程代码都无所不能,随着Word的不断发展,我们是跟着其发展的速度去学习,还是待到用的时候再深入学习?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打破Word、打破模块、打破体系,合理地运用信息需求去理顺学习的进程,那么以往的体系死结就会自然松绑。

技术化整为零的风险回避

传统的软件体系学习之所以久盛不衰,关键有两大因素:第一,学习连续性强,前后容易承接;第二,备课、教学、练习比较直接,便于课堂讲授。在认清软件体系带来的教条性、理论性问题的前提下,对待软件体系的以上所述优势不容忽视、不容抛弃。两相对比,也更容易发现信息需求下的技术化整为零带来的风险。

技术过于分散会带来认知上的困难,尤其是不易涉及过多软件,否则浅尝辄止会让技术的整体认知或者说对技术的高效应用带来障碍。因此,在学习初期宜多进行技术的分解消化,到了学习的中、后期要慢慢提高技术的整体性综合。提高整体性综合并非是回到软件教学的老路,而是仍然以信息需求为主线,有针对地综合运用一大批信息。例如,信息交流需求。在学习的前期通过热门小问题的交流来分解技术体系,在学习后期逐渐深化、综合各类交流的方式,利用其优势进行观点辩论等大型的信息交流活动,逐渐建立起综合的、整体的交流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信息情感。

另外,为了弥补信息需求下的个性化应用特点给软件体系造成的损失,建议从多种角度选题再进行活动,从而涉及更多的重要技术。再就是对任务的完成层次进行阶梯式划分,通过不同人群的技巧指点、应用拓展等对同一任务进行多层次、多阶梯的提高,增多技术种类,提升技术价值。总之,对技术化整为零带来的风险要科学地回避与化解,以更好地体现信息需求的正面、积极的学习引领。

综上所述,信息需求作为一种面向实际、面向应用、面向个性和强针对性的教学理念,是值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

猜你喜欢
模块软件体系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有趣的识花软件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