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憨劫
摘要:形体语官是艺术化的肢体语言。是有思维、有目的。通常可表达某种意思的,有时甚至可以代替语音的功能。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的。具备神形兼备的表演,才能给观众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使歌唱有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词:歌唱表演形体表达互动
中图分类号:J6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028-01
声乐演唱的表演美,与演员在舞台上丰富的形体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成功的歌唱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有动听的歌声,更须有形神俱备的艺术感染力,否则就不可能吸引观众。而歌唱演员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无一不对歌曲的形象塑造及艺术表现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关于歌唱表演中形体语言这一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于声乐艺术实践也有着现实意义。
一、歌唱形体表演的概念与重要性
所谓歌唱艺术中的形体表演,就是指歌唱主体在对一度创作声乐作品现实成果的再创造中所采取的表达情感的有力手段,它是在声乐表演实践中由心理活动主导而表现出来的外部形体语言。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形体表演是手段而非创造的目的,其真正的目的是创造鲜明的音乐作品形象。它是建立在歌唱主体对一度创作作品的认识、理解、体验基础之上,与歌唱内容紧密相关的,而不是简单的形体“空间变化”。
歌唱形体表演是主体心理活动的外部流露。歌唱主体在舞台实践活动中,是作为联系声乐创作(一度创作)与声乐欣赏(三度创作)的中间纽带,既要通过自己的表演为观众提供审美享受,又要创造性地再现词曲作家作品的内涵。人的情感和他的外部表现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思想感情总会在他的外部形体表现出来。歌唱形体表演与主体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歌唱是语言的音乐化,是加入了诗词的音乐。它与纯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纯音乐是以写意为主,而歌唱则往往是一个具象的过程。它所要表达的内容是相对写实的过程。歌唱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是歌唱者心理活动的内容,而歌唱形体表演是主体心理活动的外部流露。因此,歌唱形体表演具有很强的语言性。形体表演的动作并不是即兴的行为,每首歌曲的形体表演都是主体精心设计、发自内心、反映自身心理活动,以及符合歌唱内容的展示。歌唱表演的每个细节都要经过反复的排练,并不断通过演唱实践,以及在与观众的交流中,进一步把自我的形体语言得到完善。
另一方面,歌唱形体表演以肢体和面部表情等作为二度创作的材料。歌唱主体利用形体表演的手段来创作角色,所用的材料是自己的五官四肢。他不可能把作品内涵(人物形象)像画家、雕塑家一样用彩笔画在纸上。只能用自己的肌体,以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体验和艺术思维,把作品内涵刻画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作为歌唱主体要有良好的形体技术和心理技术能力,并借助穿戴、服饰及道具等更好地表现作品。
二、歌唱表演中形体表达的各个方面
(一)手势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演唱,自然离不开手势表演。因为手势是人类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势,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演员站在舞台上必须有种控制力,并且要按唱歌的正确姿势来进行歌唱艺术的表演,因此是需要有一定的“架势”的。但这种“架势”要摆得恰到好处撒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能刚能柔,表演自如。
(二)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眼睛没戏”,也没办法抓住观众。在表演上,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不同的感情,总之,通过各种“眼法”的表演,把歌给唱出“精、气、神”来,这样才能感人。
(三)面部表情
感情与表情直接相关,真实的感情和表情表现是统一的:虚假的感情则表里不一,“皮笑肉不笑”,“笑面虎”,“笑里藏刀”均属这一类。人的感情不同,体现在面部的表情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歌唱演员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在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要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感情就要有什么表能感情不同表情不同,使面部表情有“春、夏、秋、冬”之分。那种表里不一觖乏真实感的表演,势必给歌唱艺术的感染力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听者的反感。
(四)形体表演
站在舞台上上,一定要使人感觉落落大方,精气十足。毫无拘谨之感。当然,形体表演再带上“戏”,就更有艺术的魅力了。演员决不能把生活中那种随随便便的作风带到舞台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演和感情表达、塑造人物形象的密切关系,努力使自己的舞台艺术表演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
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必须具备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使表演更加形象。声乐演员的高超技艺,必须以生活为依据,从芸芸众生中寻找创作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