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加拿大、英国特约记者 陶短房 纪双城 本报记者 向 莉
自古以来,中药在中国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现代,西医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医的影响力,但仍然有不少中药一直在发挥着西医难以替代的作用。《环球时报》近日在“环球网”上进行了“对中国贡献最大的十种中药”调查,在专家列出的22种中药中,再由网民票选出十种。不过,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中药在欧美国家的知名度却不太高。
云南白药、清凉油等贡献大
环球网所做的关于“对中国贡献最大的十种中药”的票选结果显示,在22个选项中,得票率前十位的依次为云南白药、板蓝根冲剂、藿香正气、六味地黄丸、清凉油、银翘解毒、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乌鸡白凤丸和感冒清热颗粒。
贡献最大的十种中药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会有不同的结果。任何一种药只要能治病,哪怕是治再罕见的病,对患者来说都是贡献最大的。不过,这里所说的贡献最大,主要指效果好、普及率高,价格适中、副作用小的治疗常见病的中药。
中国医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教授、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刘新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云南白药于1902年研制而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1938年,3万瓶云南白药被捐献给云南官兵,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贡献。近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云南白药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涉及外伤、肿瘤、内科及保健等多个方面。板蓝根冲剂由于在对抗各类病毒性疾病方面疗效不错,价格也不高,而成为我国家庭常备的防治感冒药物。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和2009年的甲流使板蓝根需求更旺。
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董志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清凉油虽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东西,但由于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全世界人都在用,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做出了贡献,它是上世纪60-80年代我国经各种渠道输往国外最常见的中成药品种。
六味地黄丸是一个已使用千年的滋补肾阴的经典药。在现代研究的各种文献报道中,六味地黄丸治疗的病症涉及130多种,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是我国国内生产企业多、销量大的经典中成药品种。复方丹参是我国1996年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后,研发的第一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代中药,也是我国第一个以药品身份通过美国FDA批准、进入新药临床实验的中药品种。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黄建银说,中药有地域性,比如感冒清热颗粒主治风寒感冒,在我国北方比较有效,而在南方情况就可能有所不同。
欧美民众仅能认知几种中药
对于这十种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中药,北美人知道的却不多。《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5名加拿大当地人,其中有3人知道清凉油、两人知道板蓝根,其余的几种药没有一个人知道。欧洲的情况还不如北美。《环球时报》记者在伦敦采访了七名年龄在35岁—60岁的当地人,对于这十种中药,没有一个人听说过,更别说用过了。
北美是亚洲文化圈以外,中医药接受度较高的地区,虽然当地人对中药的名字知道得不多,但有几种中药材他们还相对熟悉。对北美人来说,知名度最高的中药材当推人参,这是因为北美本地就产花旗参,有服用参类植物保健的传统,尽管花旗参和人参的药效大相径庭,但人参保健容易得到当地人的理解。此外,陈皮、山楂也是北美人较为熟悉的中草药名称,因为这几味药材是中药减肥茶的常见成分,当地人并不相信中药真能治病,但对中药减肥认知度较高。蜂蜜、蜂王浆蜂胶、花粉制品、芦荟,这些都是中草药、中成药的常见成分,在北美的认知度也较高,这同样是因为它们在北美、南美都有出产,接受起来并没有特别的认知障碍。伦敦人乔治说,参片和枸杞是他能分辨出来的仅有的两种中药材,但面对难解的汉字和纷繁复杂的药材,他和身边的朋友很难叫得出学名。
中药海外认知度不如中医
总的说来,大多数欧美人对中药的接受和认知程度停留在较低层面上,与针灸、推拿、太极拳等中医手段在欧美的蓬勃发展相比差距很大。究其原因,首先,北美对口服类药物要求严格说明成分、比例、功效,否则不予报关、进口,因此许多中草药无法以药物名义进入北美,只能作为食材、调味品入关。在加拿大,中药“附子”知名度很高,不是因为用的人多,而是因为它屡屡被加拿大海关以“含有毒成分”为由拒绝入关,并在媒体上反复播报。也因为同样的理由,中草药在欧美大多数地区不被医疗保险认可,而针灸则被加拿大多个省纳入公费保健体系。
中药在海外无法打开广阔市场的根本原因是国外消费者不了解中药。相比较而言,欧洲当地生产的治疗感冒、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症的药物还经常在主流媒体宣传造势,而中国的中药只能单纯依赖中药店销售,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让更多欧洲人在概念上了解中药,尝试使用中药,中药才能在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扎根。此外,中药在海外的销售渠道无法得到拓展也是中药难打开市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