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帆
有人讲21世纪已经出现了两件影响世界历史的事件,一是2001年的“9·11”事件,二是2008年9月开始的金融危机。这两件事情都促进了中美关系。
但是在权力政治思维之中,非传统安全的合作无法根本改变传统安全上的对抗或潜对抗。
美国对中国的合作或非遏制源于对中国未来趋势的一个判断:即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亚洲格局,21世纪中国的崛起将可能改变世界。中美之间潜在的战争源没有消除。20世纪90年代的台海危机形成了另一个历史提示:美国认为不能在军事上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和防范。奥巴马总统宣称美国不打算“遏制”中国,但那可能是政治上的空头支票,是一种无成本的让步,但在军事上部署却不会停止。
中国与美国之间还存在一些有可能引发军事冲突的潜在因素,比如台湾问题甚至南海问题等,这是中美之间无法确定全面信任的根本原因,战略互信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一问题尚无法确知。
过去的中美关系发展一直是靠事件推动的,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危机驱动式的发展模式。每次危机都促进或推动了中美关系发展。危机的出现一次次让双方领导者认识到彼此合作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危机关系促成了中美间务实的因事联盟。但彼此社会层面和决策层面仍未充分认识到这一关系的特殊奥妙之处。同时,中美之间也没有因危机而促成真正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全面深入而成功的合作,比如在朝核问题或其他热点问题上均是如此。危机合作的限度和局限性犹在。
中美关系如此深入交织在一起,一组仍然没有消除彼此戒备的关系却成了最大的债权与债务国的关系。这些年中国更为主动,美国相比起来比较谨慎而被动。中国因素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作用更大,但一方推动的力量是有限的。中国正在改变美国,但中美关系是一个彼此重新塑造的关系,缺一不可。下一步如果美国能够更进一步推动,则中美关系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比如,美国必须准备或学会在中国关心的重大核心问题上做出实质让步。
现在的中美关系没有好到我们希望的程度但也没有坏到我们担心的程度。中美之间已经远远超越了“丢掉幻想,准备战斗”的阶段,进入了“丢掉幻想,务实合作”的时期。然而看来这几年的合作仍走的是两条线,即不让分歧影响合作,或超越差异促进合作,但差异并没有减少或消除,它仍可能影响合作,或最终深刻地影响合作。我们不再是敌人,但还未成为真正的朋友。我们都在努力确保不出现两败俱伤的倒退。现在的中美关系虽不能保证持续更好,但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更坏。
从中美关系的现实出发,不折腾还不可能,要争取少折腾瞎折腾。中美关系正处于比较稳定的微步向前的进程中,很难实现大踏步跨越,还需要建立更多的机制使得中美关系不至于因为某个偶然事件或危机事件就出现倒退。中美之间虽是同舟共济,但也如逆水行舟,如果不使之更好,则变坏的可能性会增加。
当前的关键仍是进一步稳定关系,不因为误解而造成误判,不因为突发事件而出现关系的重大倒退。我们必须意识到彼此的牵制与联系已经不可避免,不可忽视,谁忽视对方,谁的利益可能受损更大;其次,要避免出现重大的波动或倒退,一次次循环往复,重新开始,成本巨大,而且很不明智。▲(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