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思 放飞个性

2009-12-11 07:47
新课程学习·上 2009年2期
关键词:课文信息技术课堂

王 莉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占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因此,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读得有情,读得有味。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开展个性化教学,放飞学生的个性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一篇课文读不流畅,读不明白,甚至怕读,不读。我在教学时紧扣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借助拼音,熟读生字词组;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3选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熟读乃至朗诵;4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作好记录,供课堂进行时论。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变得爱学习,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白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打破了僵硬,反复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另外,我在课文教学中,从整体人手,先听学生预习情况的汇报,然后将零星的汇报归纳。接着教师围绕主题提出疑问,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在教学中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如上《草船借箭》一课,在课堂教学时,我围绕主题提出问题:(1)课文中的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才干?(2)课文中四个人物性格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进行思考、讨论、概括、汇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内容,学生回答精彩纷呈,这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阅读理解是紧密联系的。

二、在阅读中发展学生个性

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味不同,如果学生都用同一种阅读材料,教师用同一种方式教学,自然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我认为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感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然体验,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如教学《刻舟求剑》时,我设计了一个“你能替那个人想想办法把剑捞上来吗?”的问题让学生时论。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把船开到当时掉剑的河面上去,然后让会游泳的人潜入河底寻找、打捞,但有两个孩子的办法颇具新意:一个说,可以把一块吸铁系在绳子上,然后放人水中把剑吸住拉上来;另一个说,设法让河水改道,使剑自己露出来。虽然这两种办法也有许多毛病可挑,但对于八岁的儿童来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这其中闪耀着个性思维的火花。又如在教学《柯里亚的木匣》最后讲受到的启发时,学生都明白了这是论周围事物在不断地变化这个道理,我就让学生举例来说说这些变化,有的说:“刚才上课时太阳照着自己,现在照着别人。”有的说:“上课前我不知道这课写什么,现在我明白了。”还有的说:“刚才我肚子里还是饱饱的,现在咕咕叫了……”孩子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感觉到的一股脑儿说出来,真是令人叫绝,老师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同时老师还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其个性,让孩子们在开放中张扬个性。

三、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类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报刊和互联网上每天都充斥着惊人的信息。培养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就是要帮助人们快速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感受新生活,认识新世界。而现在我们课堂阅读教学一个缺陷就是信息量太少了,一堂课的教学只围绕课文,很少能跳出课本,超越课本。因此,要进行个性阅读,要拓宽阅读视野,更要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生活,走向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体验,引发共鸣。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很多工作,及时对阅读进行更新和灵活处理,补充新的信息,保证阅读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把阅读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就是要使选择的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身心、年龄,阅读材料中的世界要与儿童的心理世界相一致,让老师在教学中以儿童的视角去关注生活,关注世界,倾听儿童的心声,为儿童的个性化阅读开拓新的阅读资源。

作者单位:四川省仪陇县金城小学

信息技术课为每一个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

杨娟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信

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战胜逆境最重要的是树立坚定的信心,自信心可以使人藐视困难,集中全部智慧和精力去迎接各种挑战。信息技术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而得到一定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信心在教学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认真培养、发掘、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浓厚兴趣,使课堂始终处在积极活跃状态,极大地发掘学生的智力、潜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小学生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学习主题,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怀着好奇心主动学习。

一个好的课堂导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从而获得学习动力。如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节课就是“计算机的种类、组成与应用”,这对于这么小的学生来说,单纯的讲解和看实物。实在有些枯燥,为了在第一节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孩子们,我课前做了一个动画课件。计算机的种类、硬件设备都变成了一个个会动、会说话的小精灵。上课时我问学生: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要通过电脑给大家播放动画片。孩子们一听说看动画片,兴趣立刻高昂起来。我适时地打开课件,随着课件的播放学生们时而安静时而发出笑声。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掌握了这节课要学的知识,看着学生们一会摸摸鼠标、键盘,一会摸摸显示器,那种新奇、快活的表情无以者表,我知道这节课成功了,而且我还能感受到他们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信息技术课,求知欲望也被激发起来了。

二、享受成功,促进自信。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心理学认为,要做好一件事情,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白信心,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列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课前设置的任务,使自己的付出得到同学们的承认,这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成功感的不断积累,就是学生自信心提升的重要保证。例如“画图”,我让学生利用它

来设计贺片,送给他人;让学生利用“Word2003"写作文、写信,教他们列文字进行修饰,并插入与本文有关的图片,从而产生出一篇篇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教五年级学生制作幻灯片的时候,要求学生做以《古诗欣赏》为题目的幻灯片,让他们对幻灯片进行美化,并尝试对幻灯片设置动画效果。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成功,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其次,在应用中练习,使信息技术课与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三、展示个性,增强自信,鼓励学生创作学习

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个性的个体。他们在内心都有着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信息技术课的载体——电脑正是这种人类想象力得以充分展示的产物。这一特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半台。如四年级的学生对“画图”工具的使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结合我校足全国绿色学校重视环保这一特点,我让学生们创作一幅以“环保”为主题的作品,创作手法不限。第二节课后,每个学生都给我交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仔细看了每一幅作品,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作品中在创作思路上有科幻,如空中垃圾回收站;现实生活中能够看到的不环保行为,如用水的浪费,污水、废气的危害,在创作手法上有幽默、有夸张。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作品完成后,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邻桌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及用了哪些绘图工具。又把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网络展示给大家,并请作者给大家介绍。最后让学生给自己的作品写上简短说明,和自己的画保存在一起。这样,同学们有时间的时候可以通过网上邻居,互相欣赏。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加强交流,提高自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游戏需要同伴,学习也同样需要同伴。同伴可以让他们消除孤独感,得到相互支持的力量,同时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尤为重要。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在同学之间寻求帮助,取长补短,体现合作。例如六年级学生学习logo语言,学生在操作时表现出来的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不能大胆操作。越是老师站在跟前,他就表现得越紧张,这种情况下最适合学生合作学习,所以每次我教授完新课,布置作业后,就鼓励学生可以自由结合二人一组,同时要求作业都能做到独立完成。这种协作学习,不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小组合作,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也提高了每位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结合生活实践,根据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进行开放教学,而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施教方法,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能保持学生的个性,又有利于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塑造良好性格,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创新意识,达到信息技术教育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坚实基础的目标。

作者单位:新疆呼图壁县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课文信息技术课堂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欢乐的课堂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