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 吴文娟
摘要: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怀学生,尊重学生,以提升现代人格为目的,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已任,培养学生追求高尚情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成为面向21世纪地德才兼备地优秀人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关键词:教育情操道德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98-01
一、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思想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就应对学生充满爱心,努力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内心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事实上,所有的好教师,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着自己的学生的,这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爱,是一种献身的爱,也是一种最伟大的爱。一个教师正是怀着这样的爱,才能将他所有的知识、思想和人格毫无保留地全部奉献给他所热爱的学生;他的学生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一种心悦诚服地氛围中既吸取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第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就应当赏识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在自信、愉悦的状态下,其学习的效果是相当令人满意的。所以,教师应当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念,积极探索、大力营造平等地师生关系。教师不应把自己看作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应善于和学生在人格对等的平台上交流意见,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见解。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倾听学生,接纳学生,包容他们地缺点,分享他们地喜悦,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和不断完善,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地心理品质和美好^格,要让学生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功。
第三,坚持“以学生为本”,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能力是其人格特征的重要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和平与发展”为两大主题的当今和未来世界,竞争与合作相互补充,不可缺少。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竞争的意识和能力,还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诚意和能力。要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胸怀,在人际交往中能乐群、宽厚、团结协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敢于负责、公正诚实、正直无私;具有利他精神,关心他人、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第四,坚持“以学生为本”,更有责任告诉学生,在我国人世后的更为开放的条件下,应保持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面对人世,如果丧失自我,崇洋媚处,无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鄙夷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就失去了根基。所以,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培养自己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对文化艺术的较高的鉴赏力,继承民族的魂。扎稳民族的根。
二、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培养优秀合格的人才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由分数定终身的狭隘的人才观,改变以往由应试教育导致的僵化的知识观,把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切实放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上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发展更呼唤高素质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完成好教书育人的重任,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豁达大度的思想素质,博闻强识的理论素质,开拓创新的管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素质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由应试教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三、锤炼爱心,将心比心,净化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首先要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去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这更是无数优秀教师成功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爱可以给学生的心中注入活力,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块,可以催开即将枯萎的花朵。教师劳动的育人性、创造性、长期性决定了师爱的特殊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要以宽宏的胸怀,一视同仁地去爱每—个学生,不仅爱优秀学生,更要对后进生倍加爱护。而且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持之以恒的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不能随机而生,不能为个人情绪好坏所左右。教师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的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都可能受到师爱的影响。在德育过程中,只有洋溢着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爱的气氛,才可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关键是塑造人格,而教师的完美人格是塑造人格的基础。广大教师们,应把一颗博大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真审视我们的神圣使命,为培养和造就2l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完善自己,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