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念珠菌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009-12-10 06:48余定棣敖礼林廖述弦
科学种养 2009年11期
关键词:假膜病禽嗉囊

余定棣 敖礼林 廖述弦 陈 彬

近几年,临床上遇到不少念珠菌病病例,有的单独感染发病,有的混合感染,并发其他疾病或成为其他疾病的继发病,由于该病容易被忽视,报道的也很少,笔者现将诊治体会综撰如下:

一、病原、病因与流行

本病的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菌体小而椭圆,长2~4微米,能够生芽并伸长形成假菌丝,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甚均匀。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禽的嗉囊、食道、腺胃、胆囊、肠内及粪便中,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内源性的条件性真菌,是动物和禽类正常消化系统的常住微生物体系的组成部分,呈全球分布。该病原与机体长期共生。当条件骤变、菌群失调或宿主的抵抗力较弱时,就会发生本病。长期或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破坏机体的微生物生态环境,是导致念珠菌病发生的最常见原因,禽类特别易感染口腔和嗉囊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各类禽类均易感,以鸡、鸽最敏感,雏禽的易感性、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成年禽高。家禽4周龄内感染死亡率高达50%,3月龄以上感染多数可康复。2周龄后至2个月龄以内的幼鸽最易感,刚离开母鸽的童鸽感染后病情最严重,成鸽症状不明显,成为隐性带菌鸽。

二、症状与病变

家禽患病后生长不良,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采食量降低,饮水量显著增加。饲料消化不良,排略带绿色水样稀便,出现呼吸道症状,打呼噜或呼吸困难,喘气。70%以上产蛋鸡发生脱毛和浅表性皮炎。全身性感染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神经紊乱。

特征性病变是上消化道的口腔、咽喉、食道、嗉囊等处黏膜形成黄白色假膜或溃疡,其中嗉囊或食道膨大部最明显,黏膜增厚,有白色圆形隆起的溃疡灶,黏膜表面的假膜呈斑块状,易剥离。有的病例眼睑、口角有痂皮样病变。腺胃受侵害时,可见黏膜肿胀,表面附着有由脱落的上皮细胞、腺体分泌物和念珠菌混合成的白色黏液。肌胃受损害时,角质膜腐蚀、糜烂。肝变红,出现胰腺炎。肾变红肿胀,有尿酸盐。表皮发炎,法氏囊、胸腺、脾脏、骨髓等免疫器官萎缩。

某些病例尤其是鸽,常因肠道受损,肠黏膜出血和溃疡,肠管内有灰白色或红色的稀粥样内容物。

三、综合防治措施

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保持饮水清洁卫生,河水、塘水应进行过滤并加有效氯21%的漂白粉2~4克/吨消毒,方可饮用。禽舍保持干燥、通风,每周用50%百毒杀1∶2000消毒1次。饮水器、食槽等用具每周用1%~2%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60分钟,或用1%~4%氢氧化钠溶液浸泡6~12小时,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垫料要经常翻晒,尤其是阴雨季节,避免使用发霉垫料。种蛋孵化前要用0.1%新洁尔灭在40~50℃温度下浸泡消毒3分钟。发现病禽要立即隔离。严禁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注意饲料的配制,特别要确保维生素的含量。在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100~150毫克/千克,拌匀喂给,连用1~3周,可起到预防此病的作用。

2. 治疗

①真菌霉素1克/千克饲料(按全天采食量计算当日用药量,晚上一次性投服),一般用药1次,严重的用药2~3次,连用3天。

②病禽口腔黏膜的假膜或坏死干酪样物刮除后,溃疡部用碘甘油或5%甲紫涂擦,向嗉囊内灌入适量的2%硼酸溶液。

③制霉菌素50万~100万单位/千克饲料,连喂1~3周,可减少疫病发生和抑制病情发展。

④克霉唑300~500毫克/千克饲料,连用2~3周。

⑤在饮水中加入0.01%龙胆紫,对本病防治也有一定效果。

⑥硫酸铜溶液(1∶3000)饮水,对本病有一定防治作用,但会引起家禽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极易引起中毒,应引起注意;15日龄前的小鸡和珍禽不能使用本药。硫酸铜对多种药物有配伍禁忌,停药后易复发本病,使用时一定要谨慎。

⑦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⑧乳鸽可喂给制霉素甘油盐水,以制霉菌素100万单位加入100毫升20%甘油生理盐水混匀,每日2次,每次3~5毫升,连用5~7天。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 邮编:330700)

猜你喜欢
假膜病禽嗉囊
鸽嗉囊积食
葡萄球菌病的防控
更正
草鸡硬胀嗉的治疗
禽肉的检查方法
草鸡硬胀嗉的治疗
草鸡硬胀嗉如何治疗
白喉
禽痘的诊断与防治
家禽养殖疾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