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氰胺事件看中国企业的管理道德问题

2009-12-09 05:54李宏勋贵树兰
关键词:三聚氰胺启示成因

李宏勋 贵树兰

[摘 要]中国连续出现了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和鸡蛋等事件,导致整个食品行业甚至其他行业也受到牵连,而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管理学角度讲,主要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道德失衡行为。从客观上看,是市场体系不完善、竞争无序、信息传递的滞后和扭曲等原因造成的。从主观上看,是由于人们价值取向的混乱和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法制观念落后,消费者保护意识差等因素造成的。因此,重视管理中的道德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三聚氰胺;管理道德;影响;成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9)05-0033-(04)

2008年9月11日,上海《东方早报》的记者简光洲发表了一篇题为《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报道,这篇报道不仅让三鹿集团彻底垮了,还让多名高官下台、奶农遭受到严重损失,甚至严重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有人形象地将这一事件称为中国食品行业的“911事件”。

毒奶粉事件未完,鸡蛋事件又上场了。2008年10月,香港政府称从中国内地进口的鸡蛋被检测出有超标三聚氰胺,至此三聚氰胺污染到非奶类及非加工的食品。有媒体报道,往食品里加入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含量已成为公开的“行业秘密”。这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的神经紧张,人们千疮百孔的心理防线被一再洞穿。究竟中国的食品行业怎么了,其他非食品行业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经过思考发现,导致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是利益驱使、社会责任的丢失和管理道德的沦丧。

一、企业中的管理道德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有三个特征:必须具有普遍推广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必须将理性人作为终极目标加以尊重;必须来源于理性人的自由意志。

管理道德是组织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的基本价值和希望组织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也以此作为判断企业管理是否道德的基本依据[1]。看看三鹿公司的管理是否道德:为了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往奶粉中加入成本极低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儿患上肾结石。一年前,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三鹿奶粉广告“1 100道检测关,呵护宝宝健康,值得妈妈信赖”。如果真的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奶粉的检测,是绝对不可能出现三聚氰胺事件的。因此,三鹿公司欺骗了广大的消费者,毫无社会责任可言。当有人举报时,又对涉嫌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被媒体曝光后,还一再发表声明称其产品符合标准,恶意隐瞒事实真相,将责任推托至奶农身上。

上述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答案是否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恰恰不能容忍这种损害消费者利益、打击报复检举人和对社会公众撒谎的现象。它将理性人作为终极目标加以尊重了吗?没有。它源于理性人的自由意志吗?不,相反,它恰恰来源于对利润不择手段地追逐。可见,在消费者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道德”面前,三鹿公司的管理道德是很低下的。

三鹿公司的管理道德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中国许多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管理道德失衡的问题。

二、企业管理道德失衡的具体表现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与实际上不讲道德经营的矛盾,由此产生了企业管理的道德失衡: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应该并且需要讲道德;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在实际的经营中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根本不讲道德,肆意践踏市场游戏规则。当前,企业经营中的道德危机形势非常严峻,突出表现为: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不正当竞争、污染环境、侵犯员工权利、行贿受贿等。[2]49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方面:进行欺骗性的广告宣传,在营销和推广上夸大其词,极度蔑视民众智商, 生产不安全或有损健康的产品。有些经营者明知产品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但故意向消费者隐瞒真相,只大力宣传其对消费者有利的方面,或信口开河、擅自夸大产品的功效。这种情况尤以保健品、化妆品、饮料、食品、家用消费品等行业为多。

二是在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方面: 制售假冒他人商标、包装、字号的商品和伪劣产品,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业声誉,经济信用关系失常,对市场游戏规则十分漠然,对待竞争对手冷酷无情, 兵行诡谲,乃至挖墙脚、“射暗箭”。特别是不讲信誉、彼此拖欠和赖账、不履行合同、收到货物不付货款或不发货的行为,造成了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和信用危机频发的严重后果。

三是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方面: 有些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不顾员工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侵犯本企业员工的健康权利;有些企业在人员招聘、提升和报酬方面存在性别、种族歧视现象, 侵犯隐私;有些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企业,通过不断招聘人才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在试用期间给予很低的工资,试用期结束时便找理由将其辞掉;有些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评价不公正、不诚实、不及时,克扣薪水,专横或不公正地对待员工的投诉等。

四是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方面:存在财务欺诈、制假贩假、偷税漏税、官商勾结、权力腐败、商业贿赂、地方保护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等。

五是在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 企业为追求高利润,对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造成的污染不实施治理,政府对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也缺乏有效的追究机制。特别是一些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规模小的乡镇企业,因无实力对废水进行必要的处理,而肆意排放,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许多企业因治理污染增大成本而态度消极。[2]49

三、企业管理道德失衡问题的影响

一是对消费者的伤害。三鹿公司在婴儿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它的出售对消费者的伤害是直接的:它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但是三鹿公司的做法却恰恰相反。近几年发生许多类似的事件,从苏丹红一号、劣质奶粉、有毒大米、孔雀石绿,到毒豆奶、毒饺子和毒奶粉事件,这些行为导致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的质量安全失去信心,继而会把消费倾向引导至外国产品上。在这些食品不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考虑更多的是商品的安全性,而不是它是否为国产,是否应该为国家的经济作出一份贡献,因为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自身的健康。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挽救,广大的消费者将会对某些企业丧失信心。试想没有消费者的支持,这些企业的生命还会长久吗?此次三聚氰胺事件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感情,消费者的心情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表达“恨其不耻,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企业要想重新在消费者心中站起来,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为消费者治愈伤口。

二是对社会整体的伤害。管理道德体现企业的道德水平,当它低于社会道德的一般水平(消费者的道德期望)时,就会打破企业—消费者的心理契约,由此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由于社会信用机制是建立在普遍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用链,一旦其中一个环节断裂了,就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给社会整体造成巨大的经济危害和心理危害。曾经有类似三鹿公司的奶粉事件,如南京冠生园因用发霉的陈馅加工成新月饼出售被媒体曝光后,与南京冠生园没有任何关系的全国其他20余家“冠生园”企业和其他各类月饼生产企业在一年一度的月饼销售旺季普遍陷入困境,甚至有人说中国几千年来中秋节吃月饼的传统都有可能被南京冠生园毁于一旦。[3]此次三鹿公司对社会整体造成的伤害要远比冠生园大得多。

三是对其内部员工的伤害。奶制品公司一般采用“奶农—奶站—公司”三级经营模式,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奶农不仅仅作为奶源供应者,他在奶制品公司中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经过调查之后,确实有不法奶农因为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但三鹿作为生产商,明知道奶粉有毒,非但没有主动召回,还百般掩饰抵赖,到处疯狂兜售有毒奶粉,从这一点来讲,三鹿才是第一罪魁和责任人。此事件后,牛奶出现滞销,牛奶价格大降,许多地区的奶农由于鲜奶卖不出去而直接倒掉,造成很大损失,这类似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将牛奶倒入大海的情景,不同的是中国不是因为经济危机,而是因为信任危机而毁掉了千千万万无辜奶农的心血。虽然政府采取了紧急处理措施,对奶农进行了补贴,但并不能解决奶农的长久生计问题,奶农有可能因此事件而宰牛换行业。此外,三鹿公司的倒闭将造成企业员工的失业,威胁到员工个人及家庭经济来源,甚至还有可能断送一些非常优秀的中层管理者的职业生涯。

四是对同行业的伤害。三鹿奶粉事件后,就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全国掀起了一阵抽查奶粉是否含有超标三聚氰胺之风,全国所有的奶制品公司的产品都被抽查,结果国内大部分公司的产品中均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这样,三鹿奶粉事件由三鹿公司的个别事件演变成了整个奶制品行业的食品安全事件。受此牵连的有被称为民族品牌的蒙牛集团、伊利集团等知名的奶制品公司。相比之下,进口的奶粉中则未检测出三聚氰胺,这样直接造成了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在市场上位置的变化。这对本来就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的中国奶制品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则可能造成该行业的一蹶不振。

五是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奶制品也不例外。由于三鹿事件的发生,在国外销售的中国奶制品被全部下架,停止销售,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奶制品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曾经因全世界各地都充斥着中国产的服装、鞋子,“中国制造”成了廉价、质量低下的代名词。如今“毒奶粉”成了中国产品质量低下的代名词,这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大打折扣,对中国的国际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六是对管理者本身的伤害。管理道德的外在表象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行为是否道德规范,而内在的原因在于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三鹿公司的倒闭,同时也是管理者本身的信用破产,很可能导致部分管理者职业生涯的终结。

四、企业管理道德失衡的主要原因

三鹿公司奶粉事件产生的原因在管理上归结于管理道德的缺失,这并不只是三鹿公司才有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都存在类似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经济体制尚未健全与市场体系不完善,造成竞争无序,使企业管理道德约束失衡。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未能形成统一开放的全国大市场,加上地方保护主义泛滥,一些官员从当地经济发展和自己政绩、利益需要出发,非但不花力气取缔无序竞争,反而对无序竞争放任自流,甚至搞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鼓励、纵容、包庇无序竞争,违法经营,为无序经营竞争推波助澜。

二是法制观念落后,纵容了不法企业的不道德经营行为。在中国现阶段国家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公民对这些迅速形成的立法内容却不甚了解,有的甚至闻所未闻,越来越多的法律规定不仅未能成为企业(法人)和公民的必需品而是成为奢侈品或一纸空文,有法不依的现象相当普遍。

三是信息传递的滞后和扭曲,使企业管理失衡成为可能。通常经营者掌握的信息多于消费者(顾客),加上媒体广告片面宣传的推波助澜,导致消费者(顾客) 无法进行系统的比较,缺乏理性购买的基础,为不法企业欺诈行为开了方便之门。只要有利可图,或者欺诈带来的收益大于为进行欺诈所付出的成本投入,欺骗、失信就会继续下去。

四是管理者个人道德素质的低下。道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惯例阶段。道德受个人利益支配,凡是对个人有利的行为就认为是道德的,对自己不利的行为就认为是不道德的。第二个阶段是惯例阶段。惯例阶段的道德受他人期望的影响,是别人所期望的就是正确的,别人所不期望的就是不正确的。第三个阶段是规范阶段。由于自身了解到道德的真实内容与现实依据,因此,管理道德观是自我接受的,而非外力强制的结果。[4]三鹿公司的管理者明知道奶粉有问题而隐瞒真相没有及时、积极地采取措施,这些都是因为利益的驱使,因此,这些管理者的道德水平还处在前惯例阶段,他们的道德观是功利观,其水平是低下的。

五是价值取向的混乱和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导致不道德经营行为的发生。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受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等思想的禁锢,在改革开放、经济转型的特殊环境下,由于过分强调发展和以绩效来论“英雄”,导致价值取向发生急剧的转变,由保守主义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膨胀,拜金主义思想严重,道德必然被抛弃。

六是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姑息迁就了不道德经营行为。消费者对经营者而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虽有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法律,但由于不少消费者文化素质偏低,对有关法律知之甚少。在受到不道德经营行为的侵害时,消费者大多数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或因维权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远大于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而选择沉默,这就姑息迁就了不道德经营行为。

七是外部监督不力。在三鹿公司的奶粉事件被曝光之前,也有很多媒体报道过相关的事件,但都没有指出到底是哪一家公司,因为一旦指明具体公司,报道人、媒体将受到打击报复,因此很多媒体抵制这类消息的发布。地方政府为了地区利益不及时上报该事件,最终由于新西兰国家政府机构直接向中央有关部门交涉才引起对该事件的重视。外部监督的种种不如人意之处,注定了像三鹿公司这样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沦落到倒闭的地步。

五、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企业管理道德问题的启示

一是要树立以道德管理为前提追求利益的经营理念。道德管理是对社会、国家、顾客或他人利益的尊重,利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因此企业应在为社会、国家、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他们需要的基础上,谋取企业自身的正当利益。只有讲求高尚道德,使赢利与社会道义相协调,才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才能长盛不衰。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企业,其生命力总是短暂的。

二是坚持诚信的原则。企业要做到诚信,就要坚持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的宗旨;在生产和服务中重视质量,不以假充真,不以次充好;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要实事求是;在销售中要货真价实,不欺诈,不谋暴利;在售后服务中要真诚履行承诺,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是设立或完善道德管理机构,保证道德决策的执行力。在树立企业道德形象、实施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预防、抵制、消除不道德行为,鼓励道德行为的监管机构。较为可行的是借鉴西方企业道德管理的做法,在企业中设置道德委员会及道德责任者,这是进行道德管理的核心环节,否则,企业道德建设仍有可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四是把好用人关。如果想减少组织中的不道德行为,可通过挑选高道德标准的人,制定道德准则和决策准则,通过他们的模范行为来影响组织成员。管理者本人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现在许多企业选择管理者,往往重才不重德,重能不重品。如果高层管理者缺乏道德素质,必然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象。三鹿公司事例告诉人们,防范管理道德问题,必须把好高级管理人员的用人关,这正如德谟克利特所说,如果没有德性,能力越大,创造的罪恶越大。而对于一般雇员的挑选,应该通过严格的甄选过程——面试、测验、背景考察等,来剔除那些在道德上不符合要求的求职者。甄选的过程应被视为了解个人道德发展水平、个人价值观、自我控制中心的一个机会。[5]

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在企业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使员工明确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高层管理者应当营造一种道德的氛围,并且自觉地遵守道德准则。具有健康企业文化的组织,一旦出现诸如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必然出现很多的检举揭发者,从而遏止违背管理道德的行为。

六、结论

此次“三聚氰胺”事件从根本上暴露出中国企业管理中的软文化的缺失,也体现出中国的软实力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中国素来自称礼仪之国,在几千年前便有老子的《道德经》,而现在大多数企业管理者为了追逐利益,抛弃了企业管理当中应有的道德,最终导致企业倒闭的结局。对于这一结果不光企业的管理者有责任,政府机构、作为外部监督力量的广大新闻媒体、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消费者都有责任。整个社会的道德意识有待提高,而这条路是漫长而艰难的,需要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和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尚卫红.企业道德和管理道德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1):51-52.

[2]魏文斌,高伟江.中国企业管理的道德困境及其对策[J].道德与文明,2003(3).

[3]王文波.管理道德与管理道德的改善——以南京冠生园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8):45-47.

[4]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第7版.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5-133.

[5]吴芸.管理道德建设的内容与途径[J].学海,2003(6):104-141.

[责任编辑:张岩林]

猜你喜欢
三聚氰胺启示成因
三聚氰胺价格两个月腰斩
三聚氰胺:上半年走势偏弱 下半年能否反弹?
三聚氰胺:上半年机会大于下半年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三聚氰胺价格上蹿下跳为哪般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