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特约作者 汤昕
矿企既没有动力,也没有理由去修改规则,而是更倾向于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行事,因为它们一直是现有规则的受益者
离新年越来越近了,2010年-2011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却仍未结束,中国各界对铁矿石谈判的关注,依然热度不减。但在澳大利亚,铁矿石谈判却并未占据媒体(包括财经媒体在内)的重要位置,这场在外人看来激烈的利益之争,似乎与澳大利亚公众无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是中国铁矿石谈判的主要代表方,表示要将中国模式引入铁矿石谈判。中国模式的核心就是“中国价格”,中国可以有独立的价格,坚持量大价优的原则。
国际三大矿石巨头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公司和力拓,在关心中国的市场的同时,并不打算在实质利益上做出让步。力拓铁矿石部门的媒体负责人Gervase Greene11月下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中国价格”(No China price), 没有“单独的中国价格”(No Separate China price)。
中澳双方这种立场差异,一直存在。今年并没有因为力拓涉嫌间谍案而有大的改变。
力拓示好不让步
“Sam表述的是中国可以有不同的定价机制”,Gervase Greene详细地向记者阐述了力拓的立场。
11月3日,众多中文媒体报道,力拓铁矿石部门总裁Sam Walsh表示可以有“中国价格”,中方可享铁矿石单独定价。报道同时说,Sam警告,中国钢厂制定不公平基准价格(即长协价)的任何企图都将会使谈判陷入困境。
同时传递出的两句话, 之间显然有矛盾。记者查阅了关于Sam Walsh言论的原文报道,他表达过“不同的定价方式”(priced differently)和“不同的定价机制”(different pricing mechanism)的意思, 但用“中国价格”来概括Sam Walsh的回应,却有误读之意。
英文媒体对Sam言论的报道是“力拓拒绝不公平的铁矿石中国价格”(Rio to resist “unfair”China iron prices),与中文媒体的报道截然不同。
尽管如此,Sam的回应,依然是三大矿企对中国模式的唯一回应。
当地时间11月10日,力拓总裁Tom Albanese在珀斯表示,要修复与中国的关系。他表达了对中铝收购事件的抱歉, 并透露已经开始与中铝重新商谈一些对双方有利的项目。对胡士泰案件, 他表示尊重中国的法律体系, 但希望案子能尽快得到透明的审讯。
胡士泰最近一次出现在澳大利亚媒体,还是因为中国司法当局对他延长侦查羁押时间两个月。
力拓总裁还回顾了力拓与中国长期的关系。此番表达,被普遍解读为力拓向中国示好,但力拓并不会因此在铁矿石谈判中有所退让。
Gervase向记者解释了针对中国的不同定价方式的含义,“力拓支持(统一的)基准价(既长协价), 但是也会尽量满足客户的需要。如果中国企业不愿意采用基准价,而要用别的方式,力拓也会满足。”他更进一步地解释说, 如果中国企业愿意转向现货市场,力拓也乐于满足这样的要求。
挑战规则不易
按照Gervase的解释,如果中国企业不支持基准价,可以不用长协价的方式,转向现货市场,这与2009年-2010年度谈判中发生的情况类似。
悉尼大学经济系副教授Tim Fisher告诉记者,铁矿石谈判有一套既有的机制,而一方想高卖, 一方想低买,是非常正常的。Tim Fisher出生在美国,但长期在悉尼生活,他的想法在澳大利亚当地有一定的普遍性。
现行的谈判规则下,铁矿石谈判买方主要有中钢协、日本的新日铁、韩国的浦项制铁和欧洲钢铁联盟。卖方主要有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其中卖方和买方中的任何一家达成首发价,即成为大家追随的价格。
既往谈判中常是日本、韩国谈好了价格, 中国被迫跟随。虽然中国占有世界钢产量第一的位置十多年了,但是铁矿石谈判的结算年度依然是按照日本钢企的习惯, 从当年的4月1日到下一年的3月31日。
矿企既没有动力,也没有理由去修改规则,而是更倾向于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行事,因为它们一直是现有规则的受益者。对于中钢协的立场,矿企表现出更多的无奈。中钢协希望在定价问题上获得更多话语权。
2009年-2010年度的铁矿石谈判,中钢协坚决不追随首发价。中钢协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曾表示,中国今年要进口5亿吨左右的铁矿石,占世界海上铁矿石贸易量的一半以上。
虽然上一年度铁矿石谈判破裂,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现有的游戏规则,从原先的追随首发价, 到转向现货市场,这显然不同于原有的规则。
“中国价格”
11月29日,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FMG(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 CEO弗里斯特表示,因为与中方在9月底前未达成相关融资协议,所以FMG与中方达成的铁矿石长协价格已经失效。但随后,FMG迅速改口,称仍在与中方买家就是否继续优惠供应铁矿石进行磋商,称该优惠延用还是取消,将于今年底完成最后一批发往中国的铁矿石货船后再行决议。
今年8月,FMG与宝钢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签署协议,中国钢铁企业在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将从FMG采购大约2000万湿吨铁矿石。价格比力拓与新日铁达成的价格低约3%。
宝钢、中钢协与FMG达成的 “中国价格”,一度被视为铁矿石谈判的中国机制形成的标志。
与之对应的是,2008年-2009年度的铁矿石谈判中,澳洲矿企也曾打破游戏规则。2008年2月,淡水河谷、新日铁和韩国浦项达成了粉矿和块矿分别上涨65%和71%的协议后,两拓(指力拓和必拓)要求海运费补偿。最终在两拓的强硬立场下,6月宝钢与力拓达成了粉矿和块矿分别涨价79.88%和96.5%的协议。
关于目前谈判的进展,Gervase告诉记者表示,与中国的谈判没有进展。但是他说矿企和客户之间, 总是在相互交流,因此总是在谈判过程中。
针对最近有媒体报道力拓与日本钢企开始前期谈判,Gervase更正说,那是在 淡水河谷与日本钢企之间进行的谈判。
三大矿企中,淡水河谷在谈判中的态度相对温和,因此,过去其与钢企达成的首发价,涨幅均相对偏低。但近年来,淡水河谷更愿意由两拓谈判首发价。今年两拓对谈判的态度并不积极,于是淡水河谷又被推到了前台。
胡士泰的案子,经常和谈判联系到一起。2009年7月5日,力拓上海公司四名员工,被上海相关机构拘留。胡士泰为澳大利亚籍人士,原籍中国天津,其被公安部门带走的同时,还带走了其个人的电脑。胡士泰本人为力拓铁矿石谈判组成员,力拓上海的办事处主要是进行销售和营销。业内人士猜测,可能与商业贿赂有关。
力拓公司媒体关系首席顾问Tony Shaffer通过电子邮件回应记者,“我们尊重中国的法律程序。当现在还在司法程序中,我们评论(此案件)并不合适。”
可能的结果
记者采访中接触的多数人认为,今年的谈判,难度会超过历年。
在澳大利亚方面看来,很明显中钢协与澳方矿企之间立场差异很大。Gervase虽然不愿意直接评价,但他也默认差异,并多次表示,今年的谈判很具挑战性,会非常难。
在全球经济形势总体复苏基本有定论的情况下,国际上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涨,通胀的预期也在放大,多家矿企预期价格上涨。
但是矿企的要求远远超过了钢企的预期,其中也包括对铁矿石需求的过高估计。龙洲经济咨询公司的董事经理、中国经济独立研究人士Arthur Kroeber就认为,中国的需求变化很大,“很难说清楚最近的大笔采购中,有多少是用于生产,有多少是用于囤积。如果价格上涨,中国的企业会很突然、很迅速地开始囤货。”
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还要考虑资产泡沫。最近越南加息、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都说明了非OECD国家的资产泡沫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之大。中国本身也有些泡沫,对中国经济增长、需求的预期,都要应该有合理估测。
中国钢企与矿企之间的2010年-2011年度谈判进展并不顺利,日本钢企已经与矿企开始了谈判。相比中国企业, 日本企业对价格并不敏感,价格的底线也高些,因此对谈判的态度也更为灵活。
市场分析人士多认为,日本钢企与矿企达成首发价的可能性较大。更有悲观的分析人士相信,目前情况下,如果没有重大的利益交换,还看不到矿企会与中钢协达成单独的“中国价格”的可能性,2009年-2010年度的谈判过程或将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