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记者 何刚
金融业是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需要认真反思、吸取教训。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金融危机治理者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确保金融业的稳定
2009年最后一个月,渐显明朗的宏观经济形势让越来越多人相信,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经济复苏已趋巩固,新的全球格局之变亦无可避免。11月下旬,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在北京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对全球金融业改革与调整的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此次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之前,朱民先后在世界银行和中国银行工作。2003年以来,他先后担任中国银行行长助理、副行长,对国际业务较为熟悉,对华尔街金融风暴和银行业扩张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朱民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全球性的治理机制。“危机再次表明,迫切需要全球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和治理框架。”朱民说。
G20峰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机构,都在积极推进和协调全球的统一监管,形成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和框架,朱民对此持审慎乐观态度。
改革和调整的十个方面
实际上,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界处于恐慌之中。传承上百年的金融老店倒塌,众多著名的金融界传奇人物离开金融业舞台,华尔街一片慌乱。
一年之后,华尔街在发生变化,全球金融业也在发生变化。朱民注意到,目前金融业正逐步走出阴霾,但对其未来走向,看法还不一致。
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业的基本模式和格局并未改变,复苏之后的金融业将重走过去的老路,近期金融市场也的确在强烈反弹;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业是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需要认真反思、吸取教训,对金融业进行全面的整顿和改革,重塑金融业的未来。
朱民认同第二种观点:“金融业面临和正在经历结构性的变化与整顿改革”。如果说2008年是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一年,2009年是全球致力于救助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一年,那么,展望2010年,朱民相信,全球将迎来金融业的全面整改和结构调整,“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变革的端倪。”
对危机后全球金融业可能面临的改革和调整,朱民认为将从十个方面展开。
首先,目前金融业还处于波动之中,今后一段时期首要任务仍是采取措施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定;其次,重建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第三,金融业整体规模收缩;第四,股市、债市、外汇等国际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第五,金融业产品结构的变化,包括零售产品、公司产品、国际银行业务、衍生品交易等;第六,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盈利结构、盈利水平发生变化,金融业将更多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盈利水平会整体下降;第七,全球资本流动将急剧减少;第八,超大型金融机构将“瘦身”;第九,全球金融业区域结构将发生变化,重心将逐步向东方转移;第十,这场危机的根源之一是在金融全球化的同时缺乏全球的金融治理机制,所以,一个新的全球金融稳定增长的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正在构建,并将在2010年基本形成框架。
他相信,上述十个方面的变革在2010年会更加突出,最终会形成一个全新的金融模式和结构。
当前不少金融机构盈利表现良好,资本市场较大幅度反弹,包括美国住房市场企稳等,对此,朱民出言谨慎。 “从这些迹象观察,全球金融业正走向复苏。但是,金融业的这种复苏依然是局部性的,从整体上看,全球金融业还在波动之中。”朱民提醒说,金融机构盈利具有不平衡性,资本市场反弹尚无经济基本面的稳固支持,全球银行业“有毒资产”规模依然庞大,新兴市场特别是东欧形势仍然严峻。
根据IMF的最新估计,至2010年,全球银行业将发生的资产减记和信贷损失总计达到2.8万亿美元。而到目前,全球银行业已经处理了1.5万亿美元左右,还有1.3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等待处理。美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处理进度大概超过了60%,欧洲和其他地区银行业的处理进度尚不到40%。朱民说:“在银行业没有彻底清理不良资产以前,整个金融业就不会真正稳定下来。”
首先确保金融业稳定
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金融危机治理者的首要任务,朱民认为仍然是确保金融业的稳定。例如,对金融机构的注资与债务担保政策不会全面撤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将会稳步实施,将进一步开展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对“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给予特殊“关照”等等。
为此,首先要对金融机构加强监管,这是危机后全球金融业将面临的一个重大变化。朱民相信,整个金融行业的资本需求、盈利模式、规模扩张等,均会因此生变。
事实上,金融业整体上适当收缩,在朱民看来也将不可避免。过去十多年里,全球金融业的膨胀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到2007年底,全球股票市值为62.7万亿美元,债券余额为78.9万亿美元,1000家大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96.4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更高达674万亿美元。四者合计,全球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是实体经济的16.4倍,而在1998年时,这个数据仅为6.2倍。
“实体经济真的需要一个15倍到16倍的金融业来为它服务吗?”朱民的回答是否定的。脱离实体经济需要的金融过度膨胀,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全球金融规模整体缩减的大趋势下,金融市场也必然开始出现结构性调整。朱民认为,总的趋势是,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金融市场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对流动性依赖度较高的金融市场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而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在金融业自身内部循环的金融市场将会大规模缩减。
“这种调整是一种回归,即回归到实体经济的需求、回归到简单而透明的市场、回归到监管约束下的金融市场、回归到更为平衡的市场发展格局。”朱民说。
同时,金融产品结构、金融机构的盈利结构和水平也在发生变化。朱民相信,美欧金融机构通过高杠杆、高信贷增长、低融资成本、高交易收入的盈利模式将会进行调整,转向更多依赖传统业务、更高信用成本、更低增长水平的盈利模式。
机构瘦身与重点转移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全球资本流动大幅减少,流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从危机前的1.5万亿美元左右迅速下降到6000亿美元左右。朱民认为,这是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随欧美国家陷入金融危机和陷入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金融机构的瘦身趋势,无论对于没有被分拆的德意志银行,还是已被分拆的荷兰银行来说,或许都是不可避免的。
朱民相信,未来还将看到许多英国的银行机构从全球大银行排行榜前列撤退。花旗银行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09年,陷入危机的花旗宣布将自身一分为二,分拆为花旗银行和花旗控股,从一个具有2.4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的金融集团,“瘦身”成一个只有1.4万亿美元资产的银行机构,花旗控股也会逐渐消失。
仍有争议的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增长的重心,是否正在从西半球转向东半球和新兴经济体?朱民认为,金融业重心的转移不可避免,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转变过程。如果再向前展望十年,他相信全球金融业的地理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
2008年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美国银行业的利润从上年盈利1128亿美元,转为亏损911亿美元,欧洲银行业从盈利3748亿美元转为亏损161亿美元,日本银行业的盈利则从468亿美元下跌至165亿美元。从银行业的升值、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来看,能够大体上维持原有规模和水平的,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新兴经济体。
格局之变已经开始,朱民坚信:“2010年将是从根本上改变全球金融格局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