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社首倡人刘健群

2009-12-09 05:55
文史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蓝衣蒋介石

凌 霄

20世纪30年代初,蓝衣社可以说是一个神秘而又恐怖的组织,蓝衣社运动也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政治运动。然而,“蓝衣社”的称呼并不存在,真正代替它的是另一个秘密团体一“复兴社”(全名“中华民族复兴社”)。“复兴社”为何被传为“蓝衣社”?这主要是一个名为刘健群的人所首倡的。刘健群作为复兴社中的“十三太保”之一,他是一个唯一例外的非黄埔生。由于不是嫡系,尽管身居高位,会说会写,也很会活动,但最终是不可能得到蒋介石的真正信任,不可能取得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各级组织及其成员的认同,更不可能培养自己的基本力量。他的一生发迹于政治。但最终也不过是在官场上插科打诨的丑角,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跳加官”的场面人物而已。

艰困少年初出茅庐

刘健群出生于1902年4月,原名怀珍,字席儒,原籍为江西吉安,先世避乱迁入贵州,定居遵义。刘健群少时,家庭生活拮据,常交不起学费。后来在贵州省立政法专门学校读书时,也靠半工半读维持学业。因此,他常以“艰困少年”自嘲。

当时由于军阀常年混战,贵州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也政局动荡,变乱迭起。护国战争后,贵州兴义人、留日士官生何应钦追随“新派”首领王文华,仿效“少年意大利”,发起组织“少年贵州会”,目的在于从社会改革中建造一个新兴强健的贵州。由何应钦任会长,符经甫任副会长。该组织很快在贵州81县都成立了分支会,并于总会所在地贵阳,创办了《少年贵州日报》。该报很快成为贵州第一大报。其主要原因在于该报主持人年青有思想,朝气蓬勃,所有社论主张,大都意义精辟,文笔生动,常被昆明与重庆方面的大报引用转载。由于刘的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加之生活艰困,何应钦便让他担任了该报的校对。刘的文才不错,且能吃苦,不久即升为主笔,靠此薪给所得,勉以完成学业,所以刘健群对何应钦感恩不尽,终身难忘。

1921年3月,由于新派首领王文华被刺,何应钦被刺伤,“新派”失势。在未知何应钦的下落时,刘健群便于1923年改投了黔军旅长何厚光部,任军法处长,后改任军需处长。1925年刘打听到何应钦在广州黄埔军校任教,便毅然离开贵州,经武汉赴广东,投身国民革命,从此追随何应钦左右,形影不离。

随着何应钦在北伐军中官位逐步高升,刘健群也随之水涨船高,渐次成了有影响的人物。1929年何应钦兼任武汉行营主任时,刘健群已是武汉行营办公厅主任,成为何的心腹幕僚。1930年,何应钦任南昌行营主任,刘调任为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主要从事江西的所谓“剿匪”工作。蒋介石自认为第一次“围剿”失败的原因在于“木腐而后虫生”,要政治配合军事,澄清吏治,使乡里“清明”,于是便在行营内设立“江西地方整理委员会”,由何应钦、鲁涤平分任正副委员长。刘健群兼秘书主任,成为何的政治幽灵。由于刘提出了很多有利于国民党“剿匪”的花招,对整理委员会的“贡献”巨大,逐渐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后被擢升为军事委员会政训处处长、中央军校主任等职,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刘健群开始逐渐踏入国民党的高层,为他以后的大显身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荣入复兴大显身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了避开国内反独裁、反卖国,要求抗日的斗争浪潮,被迫通电下野。下野前,他召集黄埔门生亲信骨干开会,暗示他们成立秘密组织,保卫他的独裁统治。当时有的人提出要以“领袖的力行哲学”为纲,建立“力行社”;有的人以适应当前形势提出成立“救亡社”;有的人则主张要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刘健群根据《穆索里尼谈话记》,殚精竭虑,写了一篇叫做《改组国民党的刍议》的万言书径呈蒋介石。内容大意是:国民党旧体制已腐朽,建议按德意法西斯方策改组国民党。办法是:组织忠贞的中青年党员。开创一独特的运动以挽救党的腐朽危亡;仿效意大利褐衫队、德国党卫军核心组织,建立一特种突击队,穿戴蓝色衣帽在休假日或不定期的突击。在公共场所、车站、码头、广场、桥堡等地义务劳动(扶老携幼,打扫卫生,维持秩序。排解纠纷等)。目的是制造舆论,促使人民群众对已腐朽的国民党改变看法,同时淘汰老朽,培育新人,巩固党的统治,建立领袖权威。组织的名称就叫“蓝衣社”。刘认为,蓝色代表和平、进步、服务,不以夺取为目的,它不同于红色的恐怖,白色的消沉,黄色的软弱,黑色的污浊。这篇妙文,深得当时处于内外交困境地的蒋介石的欣赏。蒋介石于是召集了几个心腹黄埔学生,将刘的奏折交给他们审议,经过多次的讨论研究,最后由贺衷寒、康泽等人草拟了组织秘密法西斯团体的方案,并最终定名为“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

1932年3月,刘健群来到南京,适逢复兴社正在筹备成立。蒋介石便叫康泽前去考查他。由于刘健群极富口才,再加上他善观风向,所以通过了康泽的考核,在康泽、桂永清两人的介绍下加入了复兴社。刘健群虽然不是中央干事和常务干事,但能通过蒋介石的批准,在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宣誓入伍,对一个非黄埔生来说,算是够“破格”了。刘健群加入复兴社后,尽管没有立即捞到权位,但已有了进身之阶,随时等待着登堂入室的机会,他也善于把握好机会。在蒋介石的几次召见中,他的“廷对”都颇和“圣心”。对当时局势的分析,也颇合蒋介石的胃口。他在与其他人进行交谈时,态度谦和,能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头脑清晰,反应灵活,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能很快作出令人比较满意的答复。刘又具有很好的文采,曾在复兴社的指导性机关刊物《中国革命》周刊上发表过很多文章,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独裁理论,被称为复兴社的三大理论家之一。

由于刘健群能写会吹,又善于活动,再加上其他条件,使得他很快成为复兴社的“十三太保”之一,受到蒋介石的器重。但是,刘健群长期担任何应钦的幕僚,在军队中没有自己的势力系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乘机向蒋介石进言,筹办军委会政训研究班。而蒋介石以黄埔军校起家,对于训练干部为己所用非常重视。所以就采纳了这一建议,命刘健群负责筹办。

1932年9月,军委会政训研究班发出布告,招考学员500名,毕业后分派到军队中做政治工作。10月10日,“军事委员会政训研究班”正式开学,毕业时改称“中央军校政训研究班”,蒋介石派人送来训词:“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复兴”。这话原出自春秋时代管仲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蒋介石将它稍加修改,最后归结到“复兴”二字,以应复兴社之名称。由刘健群任班主任,其他重要职务均由复兴社的中坚分子充任,如教务组长是何浩若,训育组长是梁干乔,总队长是阮齐。政训研究班以“一个政党(中国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为训练纲领。教学内容以“总理遗

教”为主。500个热血青年就如此这般从思想上被俘虏,成了复兴社基层骨干。

刘健群原想以开办政训班为基础,形成自己的势力系统。但蒋介石为了防止刘个人势力的发展,想方设法对其加以控制。如1933年3月,在学员即将毕业时,将政训班改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换发结业证书,500学员成了蒋校长的兵勇。刘觉得功亏一篑,甚感屈辱。此时正值北方局势紧张,热河失守,宋哲元等部队走向不明之时,蒋介石调任军政部长何应钦为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刘灵机一动,向蒋献了一计:为使北方部队在思想上服从中央,以防止日寇可能利用某一军阀搞割据,可将政训班毕业生500人改编为“抗日”宣传队,派赴北平,伺机宣传抗日,打通各部队关系,设法建立军队政工工作,防止割据动乱,坚定国家统一信心,树立服从中央概念。蒋介石觉得此计可行,便派刘为“华北抗日宣传总队”总队长,率领500人北上。

政途坎坷欲皈佛门

刘健群率队进入北平后,由于有何应钦作护符,在北平大肆活动,每天派出14个分队到各部队、学校、公共场所等处宣讲抗日问题。经过长期的宣讲努力,终于得到了宋哲元狲殿英、东北军等军队的欢迎和支持,使得刘在南京的积郁忿恨有了一吐为快的机会。在当时,凡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都穿的是黄色军服,而华北抗日宣传总队则一律着蓝色军服,刘健群来到北平后,又大量印发了他所写的《我对党的一点意见》小册子,秘密散发。当时,华北地区已经风闻蒋介石有一个法西斯组织,但不知道它是复兴社,看了刘的小册子,再加上他们身着蓝衣黄裤,就传说是“蓝衣社”,并认为刘健群就是蓝衣社的头子。刘健群也乐得以此作为自我宣传,欲在北方发展壮大蓝衣社,蓝衣社的传闻便先后在全国各大城市都传开了。北方的蓝衣社消息。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大公报》也曾为“蓝衣社”一事特电蒋介石请告真相,弄得蒋介石很尴尬被动。南京总社知道这个情况后,曾下令要刘收回这本小册子,但已收不回来了。日本方面对此更重视。当时,日本报纸曾以“大批蓝衣社员到北平活动”为题报道了蓝衣社的活动,由于华北宣传总队一开始在社会上宣传了一些抗日救国的道理,而后其在华北各军建立政训处有利于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的控制和掌握,不利于日本人的分化和瓦解。所以自1935年初开始,日本侵略者以此为口实,蓄意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向南京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撤销北平军分会政训处、蓝衣社等,刘健群在北方自然呆不下去,不得不于1935年4月调回南京。

但这次变故,蒋介石却没有处分刘健群,反而让刘升任为复兴社第四任书记长,可谓是因祸得福。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蒋介石认为他的北方活动很有成效,如掌握了宋哲元第二十九军,笼络了孙殿英的杂牌军,控制了东北军及联合宪兵第三团蒋孝先制造了“一·二九”事件等,均有刘健群的“贡献”。但也即从此时到1943年,刘渐被冷落,政治陷入到低谷。由于自己非黄埔出身,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政途。如在任第四任书记长期间,也是指挥不了任何人,不久被康泽顶替其职。尽管他在七七事变前曾说服宋哲元部退守保定,有过功劳,但一直未受到重用。即使在筹划三民主义青年团的过程中,刘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在1938年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决议组织三青团时,也是由政治部部长陈诚负责,刘健群亦被排斥在外。同年夏。大本营又取消刘所在的第六部,使得刘更加失意,无事可做。直到这年秋,蒋介石才给了他一个中央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职位,但刘健群心灰意冷,便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去新任命,赴长沙、常宁等地接受中医治疗,后又只身来到云南鸡足山,修身养性,吃斋念佛,约五年时间。

再度出山命陨宝岛

时间一晃到了1943年。这年初夏,蒋介石在重庆浮图关召开三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刘被圈选为三青团中央干事。刘重返政坛,就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和三青团中央干事兼视察室主任。在这期间,蒋介石命刘健群去云南,欲说服龙云拥护中央,限制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和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最终取得龙云表面的答应。之后刘由滇回川,被任命为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副书记长,可谓官升一级。可是在1946年三青团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蒋经国出任中央干事会干事兼第二处处长后。刘备受蒋经国的攻击,以致被迫离职。在国民党的“行宪”时期,曾是学政法出生的刘健群仍没有放过这次东山再起的机会,在贵州竞选期间,使尽浑身解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且以国民党中央提名,最后才当选为贵州省第二区立法委员,并于1947年5月又被聘为南京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1948年5月17日。立法院投票选举院长、副院长,孙科、陈立夫当选。半年后,立法院正、副院长改选,童贯贤当选为院长,刘健群当选为副院长。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逼近南京,立法院迁至广州。10月,童贯贤辞职,由刘健群依法代理院长。后立法院又迁至重庆、成都,经海南岛于1950年1月在台北复会。12月,刘健群当选为立法院院长。但是国民党大批高级官员逃台后,僧多粥少,官多位少,所以立法院内的倾轧、争夺并不比别的部门少。1951年lO月,刘健群辞去立法院院长职务,仍任立法委员。后又受聘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挂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空衔在那里,生活淡泊,暇时以读书写作并研究佛经自娱。1972年3月17日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0岁。

猜你喜欢
蓝衣蒋介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蓝衣壮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
蓝衣壮文化与主题教学活动融合的策略
蓝衣小男孩儿
中华好少年
小鸟纽扣
呆若木鸡
蓝色1998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