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开湘状元”贺州刺史李郃

2009-12-09 04:11李冠华
文史春秋 2009年3期
关键词:贺州宦官状元

李冠华

广西贺州市与湖南永州市是“一道青山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友好地级市。2006年8月,我参加贺州市党政代表团,前往永州市出席永州、贺州两市友好合作座谈会及相关活动。宁远县政协的同志提及宁远县唐代“开湘状元”李郃曾任贺州刺吏,获得同僚敬重和百姓爱戴,被尊为“李贺州”。代表团团长李达球书记嘱咐我,择日叩访状元故里,写一文章。翌年5月,我与市政协副秘书长李明、经科委主任尹宗宇一行,至富川瑶族自治县工作调研,取道麦岭,叩访状元故里。

2008年10月27日,我再次叩访状元故里,并邀请中华舜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永州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介立与我一同前往采风。返贺后,我查阅相关资料,经推敲与研究,撰拟了此篇,略叙管见之述略。

世代书香

《宁远县志》载:李郃(808—873),字子玄,号西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人。《灌溪李氏族谱》载:李郃,唐宪宗元和三年七月十七日(公元808年8月12日),生于延唐九嶷山下一官宦人家。

隋唐开启科举考试后,地方遍设官学。唐代,宁远县已有县学,柳宗元等各家硕儒聚徒讲学,大批人才脱颖而出。李郃出生世代书香之家,曾祖父李飞龙在大历年间任衡州博士,祖父李周廷在贞元年间任道州文学,父李太渊亦为道州文学。

“安史之乱”后,唐朝廷广设藩镇,地方武将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之势,延绵两个半世纪。中唐之后,宦官揽权乱政,朝臣朋党倾轧,王朝衰败没落。皇帝的废立与生死均由宦官所操纵,代宗李豫至哀帝李祝13个皇帝均为宦官所立。皇帝成了宦官的傀儡,政府成了宦官的工具。唐敬宗宝历三年(公元827年)十二月,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立李昂(809—840)为帝,次年改元为“大和”,是为唐文宗。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文宗拟广揽人才,立志革除旧弊,中兴唐室。在裁冗减赋、戒奢倡俭、奖励农耕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与改革。但他欠缺驾驭时代风云的魄力,屈从宦官势力,受制家奴,沦为傀儡。在削藩镇、遏朋党、铲除宦官势力这些危及唐王朝命运的大事上,收效甚微,屡遭惨败。这种情况下,时年20岁的李郃被推荐至长安应进士科考试。

科举考试选官始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设进士考试。科举考试之初只有文科,“考四书五经,撰立说”。唐代科举考试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进士玺文辞,明经重经术。延绵1300多年的封建科举考试,共产生了700多个状元,李郃为其中之一。

据《灌溪李氏族谱》载:“李郃生而聪慧有夙悟,读书过目成诵,经史百家诸言,研擘精究”,精经、史,擅诗、文。在以诗赋取士的唐代,他有了用武之地。廷试中,李郃作的《观民风赋》和《求友诗》,“寓褒贬于清和之中,阐忠义于词气之表”,考官交相荐进。文宗面试,李郃擢进士第一,成为湖南唐代开湘状元,也是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五省区的第一个状元。

科举中22人,21人被授以京官,其中3人后被授以宰相。独李郃初授河南府参军事,阶品从七品上,为士人初仕起家之官,主要职责是纠举六曹,相当于尚书省左右丞和御史台的职掌。在唐代,仕官释褐,若首任为要地官位,则仕途顺畅。史籍载,初仕河南府县八、九品官者,常可升至将相五品以上高官;六、七品官将会入朝或出任收入丰厚过朝官的刺史,且升入高阶品的速度也较快。

上疏让第

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文宗下贤良方正诏,举诸儒之能,极言直谏者于廷?策以时务,用“箴谬政”。李郃参加了制科考试。唐代制科考试,考期不定,应举者不拘身份与背景,制举以策赋为主,辅之以诗赋。考场设于殿廷。试之日,天子亲临观之,文策高者,授以美官与出身。四月十三日,文宗上御宣政殿亲试制策举人。试毕,李郃荣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同科举子湖北昌平刘黄在试卷的对策中,起笔不凡,直言不讳,切论宦官乱政之祸,直诋宦官时弊,疾呼:“揭国柄、兵柄以归于相、将。去贪臣,除奸吏。”考官赞服,但不敢录取。

李郃作《让第刘黄疏》,上疏文宗,为之鸣不平。奏疏曰:“刘黄不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请求朝廷将授予自己的功名改授刘黄。考官接疏后,惧怕宦官势力不敢上报。因为自“安史之乱”后,朝廷不再信任武将,而由家奴宦官掌握军队,诸道方镇必有宦官为监军使。将军、大将军实无兵权,高级武将不乏空职。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发生“甘露之变”后,宦官更是权倾朝野,“政事咸决于北司(宦官机构),南衙(政府办公地点)行文书而已”。

李郃的上疏未能送至文宗手中,他的建议也未被采纳。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李郃以博大的胸襟、不悔的气节,将正大之德置于功名之上,开了科举取士让第之先河,被载入史册。

有材料称,刘黄制举试卷的对策文章,以及李郃的《让第刘黄疏》,曾送至文宗手中。文宗在御书房的红烛之下,密见刘黄与之长谈。因惧宦官作梗,仍不敢录用,便打发刘黄至武昌节度使牛僧孺处充当幕僚。刘黄赴任途中,在函谷关前被宦官鹰犬劫杀。

刘黄事件后,唐王朝中断了士子对策直言极谏、议论时政的渠道,停止了制科考试。李郃上疏让第,宦海沉浮;刘黄贤良落第,函谷埋骨,成为了晚唐知识分子的悲歌。

主政贺州

唐承隋制,地方行政体制采取州(郡)、县制。府是州的别称,京师或陪都所在地的州称为府;唐后期,皇帝驻跸过或预备作陪都之州也一律改为府。府与州的长官称为牧或刺史。唐代的州相当于秦汉的郡,为县以上行政区划。诸州按户口多寡与地位轻重,分上、中、下三等。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4万户以上为上州,2.5万户为中州,不满2万户为下州。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全国有州府328个;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全国有237.54万户,1576万人。

贺州设郡(州),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之后,贺州(临贺)几度废立。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贺州改郡为州,领县5个,6713户,18628人。

大和五年(公元831年),23岁的李郃以科举状元与制科“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功名,从河南府参军事职位,至湘楚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地,出任岭南道贺州刺史之职,阶品为正四品下。

唐代在岭南设州治,完全出于政治的需要。刺史的主要职责为:“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唐代的岭南是荒僻瘴毒之地,经

济落后,地域狭隘,常为流放失势官员的去处。唐代流放岭南的人曾感叹:“今向岭南,十死一生。”文宗时,“豪民侵噬产业,不移户,州县不敢徭役,而征税皆出下贫。”豪强掠夺兼并农民土地,私勒契约,不改籍书,逃避赋税,强迫农民继续负担国家的赋税。失地农民逃亡或租种豪强的土地,承受地租和赋税的双重剥削,贫困潦倒。唐王朝考课升迁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按照户口的增减和赋税的征课。官吏除了享乐和搜括财富,并不以兴利除弊为己任。众多县令纵情杯酒之间,施刑喜怒之际,致使薄书停废,刑狱滞冤”,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李郃主政贺州,辖临贺、桂岭、封阳、富川、荡山五县,州境盘踞五岭,时遇南诏侵掠。囿于吏治腐败,民怨构衅不断,盗贼匪患并起。南诏是唐朝时我国境内以乌蛮族为主,包括白蛮等族在内所建立的少数族政权,立国凡160余年,全盛时辖今云南省全部、四川省南部、贵州省西部等地区。“安史之乱”后,随着唐朝与少数族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南诏与唐朝屡发武装冲突,故史志中有“南诏侵掠”之句。

《宁远县志》载:李郃到贺州后,宽惠为政,和易为治,贱敛贵发,任用有为的官员,荐举德能兼备的官吏与地方名士。“对欺压百姓、危害社会之徒,给予严厉制裁:官吏中清廉者,予以体恤:百姓中贫穷难为生计者,给予救济。常走出调查,敦促各地注重礼教,劝导农民发展生产。”

《贺县志》载:“甑山,俗名二甑,城西七里。一山两峰,端然并峙,为县之主山。唐泰和四年,五彩氤氲,旬日不散。适李郃来任贺州刺史,更名瑞云,建瑞云亭。亭,今废。‘瑞云晴霁为八景之一。”《宁远县志》载:“经过七年治理,生产发展,社会安定。李郃因此获得同僚的敬重和百姓的爱戴,尊称他为李贺州。”

李郃在贺任职期间,制“叶子戏,为麻将、扑克之鼻祖”。大和五年(公元831年),贺州刺史李郃撰《骰子彩选格》,共三卷,约3万字,为唐代叶子戏”的定型者。《太平广记》转弓《咸定录》的记载:“唐李郃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茂莲江行,因撰骰子选,谓之叶子戏。”

张介立研究员经研究认为:在新疆吐鲁番曾发现有明代初期(约1400年左右),呈狭长形,绘有穿着盔甲的武将形象,上印“管换”,下印“贺造”字样的纸牌,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纸牌具体物象。纸牌上的管换“贺造”字样,为当时纸牌印制者的广告。“贺造”极有可能是叶子戏“正宗发源地,为贺州制造”之意。李郃与叶茂莲在贺州乘船,博弈“叶子戏”的大致时间为开成元年(公元836年)至二年(公元837年),在赴京任职之前。李郃首创的“叶子戏”,孪生了扑克与麻将双胞胎,成为当之无愧的“牌祖”。

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李郃镇压兄弟民族起义“立功”,“赐绯鱼袋,加龙虎将军衔”。唐制官分九品,品有正从,凡十八级,白四品以下有上下分,凡三十等。唐代高级官员有佩饰鱼符之制,以袋盛之,谓之“鱼袋”,允许仕官终身佩饰,以明贵贱。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分称为金鱼袋、银鱼袋。都督、刺史、散官不及五品的可以赐绯鱼袋。唐代散官分文武二种,五品以上称“某某大夫”,六品以下称“某某郎”:武官正三品以上称“大将军”,正六品以下称校尉“或副尉”。李郃主政贺州时被授“龙虎将军”衔,为正四品下的阶品。

辞官还乡

唐代对官吏每年一小考,赏以加禄,罚以夺禄;4年一大考,赏以晋职,罚以降职,重者左迁贬黜,乃至处刑。“凡官不历州县者不拟台省”。文宗时,外官实行3年一任制。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李郃因“边疆效劳,例得荐升京秩”,由贺州刺史循资升秩,赴京至四方馆任职,相当于明清通政司左司政之职,仍为正四品下阶品。不久,转升吏部侍郎,授正议大夫,为正四品上阶品。

李郃上疏让第,仕途坎坷。主政贺州7年,毕举善政,历两任期之久,史称良吏”。一介书生文官刺史,被授武官之衔,官至吏部侍郎,授正议大夫,正四品上阶品,在吏治腐败、宦海沉浮的晚唐,确为不易。李郃晚年,摒弃浮躁,悟道独善,辞官而非致仕,将九嶷山水作为消失市声、沉落红尘的寄托与象征,更给后人留下颇多思考。

李郃晚年为何辞官,他本人没有说,族谱及史料亦无载及。唐代,官员退休称之为“致仕”,致仕制度形成于秦汉,完善于唐代。唐代官员,一般京官七十、外官六十五,应致仕。唐代注重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给致仕官员以优厚待遇,政治上对政绩显著的致仕者加以晋级,保持原来或更高的荣誉与俸禄,允许其参与国家重大事务决策:致仕官员死后,其子孙可入朝为官。经济上无论致仕官吏大小,均可享受半禄至死;若有功之臣,蒙天子恩典,致仕官吏则可“全给俸禄”。

张介立认为:李郃晚年辞官还乡,并非囿于“党争”所困,前程渺茫,而是“叶子戏”惹的事。唐代?凡内外百僚,日出至朝视事,既“午而退”。李郃任京官期间,是其封妻荫子,较为稳定时期。李郃娶妻杨淑聪,续弦贺青云。有4个儿子,首元、首宣、首昭、首弘。李郃进京任职,把“叶子戏”也带入了长安,“咸通以来,天下尚之”。

同昌公主为唐懿宗长女,被视为掌上明珠,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嫁与韦保衡为妻。唐光启年间进士苏鄂《杜阳杂编·同昌公主传》曰:“韦氏诸家,好为叶子戏。夜则公主以红琉璃盘盛夜光珠,令僧祁捧立堂中,而光明如昼焉。”同昌公主酣玩“叶子戏”,病逝于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中秋节。懿宗怪罪医官,杀翰林医官韩宗劭等20余人,并将其家属300多人收捕于京兆狱。

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研制发明“叶子戏”的李郃,深知朝野恐怖,伴君如虎,遂辞官还乡。时年六十有三,恰至晚年。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九月,同昌公主的丈夫、官至从三品的驸马韦保衡,因好为“叶子戏”,通宵酣战,致使同昌公主英年早逝,故被贬至“叶子戏”的发源地贺州为刺史。冬,十月。韦保衡再贬崖州(今海南琼山东南),为澄迈令,寻赐白尽。

笔者认为,张介立研究员的研究分析不无道理。可贵的是李郃的品行,他入仕,上疏让第,载入史册;为仕,毕举善政,史称“良吏”;晚年,度势辞官,悟道独善。中唐以后,宦官专政,吏治腐败,朝官贪恋官位,久仕尸禄,老死官位者不乏其众,惟李郃将正大之德置于功名之上,晚年非致仕而辞官还乡。正如蒋显礼、周鼎安、张卓琳著《锦绣潇湘——永州纪行》之“零陵怀古篇”中赞曰:为政惟观民风,做人惟守正义,将正大之德置于自己梦寐以求的功名之上者,李郃也。

状元故里

来到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状元故里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只见溪水依村而过,村街商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门庭多有麻将台席。沿街信步,欢声笑语不断,麻将酣声不绝。状元故里,仍浓缩着厚重的农耕时代的繁华鼎盛与兴盛之时商贾云集的历史气息。但物事沧桑,往事越千年,下灌村已难以寻觅到李郃当年的游憩印记。然而,透过小桥流水人家的地理坐标与清风乡音民俗的民生气息,让我们领略了家国风云的兴衰更替与文化底蕴的深厚真谛。

下灌村原为沐堂,后称莲塘、灌溪、下灌,南北朝齐朝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建村,现辖冷江、下灌、状元楼、新屋里4个行政村,户籍2000户,人口8000人。状元故里依山傍水,前有文笔山,后倚挂榜山,村前有溪河,远有东江、西江,近有沐河。纤曲的石板路连接村户,融汇着古时择地常用的“觅龙”、“察砂”﹑“观水”﹑“点穴”﹑“择向”的地理“五诀”要素。

《灌溪李氏族谱》载:李郃先祖李道辨系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籍,仕南齐为荡寇将军,遂定居九嶷山下,至唐代已是当地望族。今已繁衍五十九代,后裔约四万余众。李郃卒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二月初二(公元873年3月4日),时年六十有六。至今,其后裔已繁衍四十三代。李郃状元墓,葬四公唐村,龙岗龙形,座西向东。墓前有一后裔2004年所立的黑色大理石碑。碑曰:奋笔夺魁挂榜铭千古,直言让第卧龙显万年。碑有李郃生殁年、月、时辰。

族谱又载:大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从黄庭观迁回郃公塑像,建状元祠。“文革”时毁状元之像和匾额,1996年修整未修复。

村中有“李氏宗祠”,三门,一进三座,正门挂有“纪念十六世祖大唐状元郃公诞辰一一九九周年”的横幅。祠内供奉李郃及先祖塑像3座。右侧墙有始祖道辨公生平事略、历届《族谱》辈序排行、郃公生平事略、郃公让第刘黄疏碑刻。

村中有一栋宋代为纪念“开湘状元”李郃而建的状元楼,历经元、明、清修缮,保存尚好。楼宇坐北向南,为12根木柱台梁式建筑。楼高10米、长9米、宽8米,悬山顶屋面,雕花栏窗,拱棚飞檐。楼中有一块修焉“状元楼”巨碑,碑中正文字迹模糊,修缮日期可辨“清光绪三年”字迹。外观状元楼,八角展翅凌空,飞鸟翘首而立,蔚为宏伟壮观。

现存的状元楼为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修。最令村人引以自豪的是,那状元楼正门上方悬挂的红底烫金“状元世家”的牌匾。限于手头史料欠缺,对状元楼确切的建设年代尚难考证,但状元楼仍不失之为真实与永恒。它朴素而真挚地寄托着村民缅怀民族先贤,希冀科名茂盛、人才辈出的良好愿望。

猜你喜欢
贺州宦官状元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游贺州紫云洞
状元饼
印象贺州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