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根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的因素,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物、故事极其丰富: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到把一年的周期精确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从万里长城到古金字塔;从云冈、龙门石窟的大佛到希腊的雅典卫城……这些都是人们推动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历程。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美的形象,怎能不深深地打动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概括结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特新颖的见解,甚至开展辩论,最后讨论出最佳答案来。这样能激起学生积极探求的心理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创新意识。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没有什么意义,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鼓励。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二、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指创新者自觉地明确创造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支配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来最终实现创造目的的心理品质。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挫折。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爱迪生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放眼中外历史进程,从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不畏权贵坚持“神灭论”的范缜;从坚持“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七年而毫不动摇的布鲁诺,到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虽受腐刑而矢志不渝终成《史记》的史马迁;从孙中山先生几起几落领导革命,到共产党人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这些鲜明的、具体的、美的形象,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勇气,坚定学生创新信念,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有极大的益处。所以说,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历史学科的优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走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学生产生震撼,精神得以升华,并自觉地完成由历史人物到自身知行的迁移、转化,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当然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而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历史教学中渗透创新意志的教育,对于学生本身,对于我国在未来世界国际竞争中输赢与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热情是指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从而掌握创造者的整个身心,发挥强大的动力。创造热情,包括怀疑感、童子之心、创造兴趣等三方面。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必须从审美教育入手。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发挥作用的乐趣。美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追求,它推动人去创造,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以及其他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而尝遍百草;邓稼先为“两弹”事业奋斗终生;诺贝尔因实验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历史教学中,这些美的形象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了使历史教学更形象生动,使所学内容更贴近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角色转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说、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还可以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表述教材,活化教材。
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要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著名人物和典型事件的讨论,鼓励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譬如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的历史小论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
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良好的、甚至超常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又取决于教育。要造就千千万万创新型人才,就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既要让年轻一代夯实基础知识、开发智慧潜力、提高综合能力,更要重视他们崇高的理想、健康的情操、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优秀的性格、良好的习惯等个性品质的养成教育,这正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深层改革、发展、探寻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