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研究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如何?最近,福建教育学院专题调研组对此进行了调研。调查问卷对象涉及我省九个设区市20个区县、178所学校、1737名教师。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根据调查分析,现将新课程背景下我省教师工作负担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省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情况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情况。教师每周课时数、每周备课时间、每周批改作业时间、每周课后辅导学生时间可以反映出教师工作负担情况。
1. 每周课时数。调查表明,课改后教师平均每周总授课为14课时,比课改前的16课时减少了2个课时。其中,每周上课10-15课时的比例从课改前的40.8%提高到55.6%,增加14.8个百分点,而每周上课16课时以上的比例从课改前的55.9%下降到目前的39.9%,降低16个百分点。调查显示,课改后教师课时量处于比较均衡合理的状态。但在访谈中,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很饱满,这表明教师有较多的隐性工作时间。具体情况如下:
2. 每周备课时间。课改后,教师平均每周备课时间为14.7小时,比课改前的11.2小时增加了3.5个小时。这说明虽然教师平均授课课时减少,但由于新课改对每个教师都是新挑战,所以教师花费在备课上的时间相对增加。具体情况如下:
3. 每周批改作业时间。课改后,教师平均每周批改作业时间为10.7小时,比课改前的9.6小时增加1.1小时。具体情况如下:
4. 每周课后辅导学生时间。课改后,教师每周课后辅导学生的时间为5.7小时,比课改前的4.8个小时增加了0.9小时。 具体情况如下:
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教师的工作量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课前准备;(2)上课,包括研究课、观摩课等;(3)批改作业;(4)课后辅导学生;(5)教研活动与教师培训;(6)填写材料、撰写论文等;(7)班级管理,部分学校涉及寄宿生管理;(8)教师自我学习的提高、进修活动等。通过以上前4项教师工作量的平均数,可以计算出教师每天的基本工作量:每天平均要上2.8节课,加上课前稍加准备、课后10分钟休息,上课平均用2.36小时;平均备课时间为2.94小时;日均批改作业时间为2.14小时;课后辅导学生时间1.14小时。仅以上4项计算,教师每天工作时间8.58小时。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很难精确区分纯工作时间与闲暇时间。从调查中了解到,即使在10周法定寒暑假,学校一般都会安排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社会活动,普通教师一般要安排4周,骨干教师要安排7—8周。
(二)教师对工作和职业的评价与感受。教师对工作负担的评价、对工作压力的感受、对职业的感受、对工作的态度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负担情况。
1. 关于教师对工作负担的评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教师感到课改后的工作负担加重。认为课改后工作负担超负荷的占62.2%,比课改前增加近21.3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下:
2. 关于教师对工作压力的感受。调查显示,有73.5%的教师认为课改后工作压力很大。根据对不同学科教师的调查访谈,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教师感到“压力很大”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教师对工作压力感受的情况如下:
3. 关于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教师压力主要有5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4. 关于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影响。在调查中教师反映,工作没有负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正常的。适度的负担是工作的动力,对教师的生存发展和专业成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负担太重、压力太大则会感到身心疲惫。关于工作压力对教师造成的心理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5. 关于教师对职业的感受。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是好的,基本都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在职业满意度方面,61.5%的教师感到很满意和满意,有32.5%的教师感到一般满意,只要3.8%的教师感到不满意。教师对职业的满意度的情况如下:
6、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调查显示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工作负担比较繁重的情况下,爱岗敬业,对自已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95.3%的教师热爱教书育人的事业,比较敬业、比较投入地工作,他们研究课程、改进教学、积极乐观,对前景充满希望。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情况如下:
虽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但广大中小学教师态度积极,努力学习提高,主动克服困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查表明,有97.5%的教师能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钻研新课程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对课改学习钻研情况如下: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工作负担的影响
调查显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同度基本一致,认为新课程改革的政策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赋予教师更多安排教学的权力以及发挥教师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但对于新课程实施的成效则有不同的看法,有22.1%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感到很满意,58.3%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成效一般满意,近20%的教师感到不太满意。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成效感到不满意的反映主要两个方面,一是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仍然没有改变,课改后的评价未跟上;二是新课程教材知识点多,要求改进教学方法等加重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负担。关于新课程对教师工作负担的影响,从调查中了解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材存在的问题。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与以往的“直线式”编写思路不同,新教材以“散点式”为编写思路,其特点是既“浅”又“活”,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备课。从调查情况看,教师对新教材有不少困惑:一是认为教材容量大、内容多、涉及面广、难度偏高,要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部分教材内容超出学生年龄特点及接受水平,有的缺乏衔接性与系统性。二是认为现行教材的教学设计可操作性不强,由于条件限制,许多实践环节无法完成。三是认为教材的编写没有体现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农村学校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基地,缺乏教学场景,学生对部分教材内容不容易理解。英语教师反映,仁爱版教材适合城市学校,不适合农村学校。泉州市教师反映,目前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相对脱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体验经历,学生不容易接受,也让教师备课上课压力很大。四是教学参考资料少,对新教材使用的培训也不够,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
(二)关于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师反映,由于培训和宣传力度不够,有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认识不够,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方法,对新课改教学方法还不适应。教师反映,新课程教材内涵更丰富,知识点更多,实际授课时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而这恰恰是大多数教师的软肋。有的教师无法在40分钟时间内把新教材的知识点讲透,只好靠补课、加班加点,一方面自己疲惫不堪,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学生负担。有的教师反映,课改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执行有很多困难:一是辅助教学设施不配套,教学手段更新难,如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室相对匮乏,课堂教学仍然是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二是教学评价机制未根本改变,素质教育难以更好地落实。在教学内容多、课时紧的情况下,推行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有的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质量却下降了,导致学生“两基”不扎实。三是新的教学方法要求高,学生探究合作活动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成效不理想。特别是农村学生学习资源缺乏,家庭教育配合不够,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等)难以开展,课堂上还是教师唱“独角戏”。四是有的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兼顾每个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五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较弱,运用较先进的教育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不足,许多教师花费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的时间较多,增加了工作负担。
(三)关于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教师反映新课程数量偏多,师资力量不足,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小学科专职师资短缺,导致一个教师得身兼多个班级、多门课程的教学,备课压力大,工作负担重,无暇深入研究课程理念,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的教育教学。
(四)关于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教师反映,课改强调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而实际工作中更注重结果评价。学校、家长、上级主要还是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素质能力的主要标准,许多教师为了增加分数,只好拼命加班加点,给学生加大作业量,增加课时。对学生考试成绩,又主要以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造成学校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主科上,挤占技能课和体育活动课时间。为提高学生成绩,不少学校举行统考并进行各种排名,加重了教师和学生心理压力。
(五)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教师反映,由于教学资源与新教材不是很配套,教学准备的时间较长,搜集资料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占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教师负担。由于时间、精力、能力、资金、资源限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农村小学,资金短缺,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亟待改善。同时因安全因素影响,实践性教学资源开发受到很大制约。教师在教学资源开发上共建共享也不够,影响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本可以减轻的负担没有减轻。
(六)关于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需要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反映,目前学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制度比较繁杂,措施比较僵化,过分量化管理,缺乏人性关怀。有的校长管理不够民主,不够公平公正,奖罚不明,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上级对学校检查较频繁,学校和教师疲于应付各种检查,牵扯了很多精力,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三是学校评价考核制度不科学,往往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给教师带来很大精神压力。四是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开展不够,实效性不强,有的流于形式。五是集体备课与经验分享开展不够。许多教师课时太多,工作量大,没有时间或者难以有统一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很少有时间交流、经验分享。有的学校特别农村学校规模小,有的单班校教师少,无法开展集体备课、同伴经验分享。六是有的学校教师不足,特别是英语、科学、劳技、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任教师不足,大部分由主科教师兼任,造成许多教师身兼多门课教学,备课压力大、工作负担重。
三、思考与建议
从调查分析情况看,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是爱岗敬业的,尽管教师的工作负担比较重,但广大教师精神状态好,积极面对新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教师队伍中反映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也有新课改实施过程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县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调配师资,特别是要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尽量减少教师身兼数职问题,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注意调查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政府层面上,帮助学校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严格控制班生额过大现象,规范办学行为,使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到实处,切实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二)加大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力度,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中小学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新课改是教学上的全新的改革,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三)改进学校管理,为教师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校要规范办学行为,禁止对班级、学科成绩进行排名。要认真落实省教育厅的要求,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要加强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等活动,促进学校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共用。要增强学校管理的科学性,改革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创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发挥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
(四)要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大力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职业光荣感、责任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加强教师健康检查,定期给教师体检,组织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消除教师焦虑、失眠等亚健康状态。要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