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体育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

2009-12-08 06:05秦婧云陈喜珍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

秦婧云 陈喜珍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农民工体育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

秦婧云 陈喜珍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已逾1亿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与传统意义上农民工的多种差异性决定了开展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更具有现实性与可能性。通过对1996-2009年有关农民工体育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积极开展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才是当务之急,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研究也显得更为迫切。

农民工体育;传统;新生代;研究现状;比较分析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第三大阶层,已成为当前推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但同时,他们的存在和不断膨胀也给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从体育研究视角看,这一庞大社会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农民体育的“盲点”,更是全民健身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并解决农民工体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概念界定

杨子江等学者认为,农民工体育应是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或非农业领域务工的劳动者,在余暇时间参加的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身体运动。

目前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概念的界定尚无定论。杨子江等人认为,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以下四个特点:年龄普遍较小,基本上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教育水平较高,大多具有初、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在乡土认同上,少了把农村作为自己归宿的认同,多了对融入城市的渴求和能力;在主体意识上,比他们的父辈具有更强的自我发展意识与维权意识。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是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辖区范围,在异地生活、工作而仍保留农业户口,且出生在80年代后的农民工。他们进城务工的目的不再完全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希望能够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得到城市社会的承认和接纳。

2 研究现状

2.1论文的发表

2.1.1论文发表量

从1996-2009年,以“关键词”为检索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到有关“农民工体育”的研究共计101篇,整体上呈递增的趋势。可以看出,体育界逐渐对农民工体育加以重视。

而作为农民工体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却未能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涉及到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研究仅有2008年、2009年两篇文章。

2.1.2论文分类

研究发现,对农民工体育的现状调查分析高居首位,其次是理论探索。总的来说,调查的地域广泛,理论探索也能紧扣时代脉搏。尽管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制度、文化、社会、经济等的原因,农民工体育权利始终处于缺失状态,近两年对农民工体育权利关注的研究正在增多,张世威等在其文《一个不可忽视的农民工问题——体育权利的缺失》中提出当前农民工体育责任主体的缺失和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是造成他们体育缺失的两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改变当前农民工的弱势地位。

另外,个别学者对农民工体育模式的构建有了初步设想,如赵晓红等在《我国农民工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模式研究》中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民工体育开展的现状特征及制约我国农民工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农民工特色的“社区型”、“企业园区型”、“家庭型”及“圈子型”四种体育发展模式。

然而,我国对当前的一个新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研究非常欠缺,仅有两篇。其中,张英等人的《新生代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是目前可以搜到的唯一一篇涉及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研究现状的文章。

2.2论文的研究方法

除了在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所特有的一些问题外,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实无太大差异。

2.3论文的研究对象

在多篇关于农民工体育的研究中,地域涉及近30个省市,所涉及行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而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研究目前仅有四川省的18个县。

2.4论文的研究内容

2.4.1体育动机

在多篇关于农民工体育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农民工对体育的基本知识及体育价值观念认识不清,认为没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对于体育锻炼的目的,排在首位的是健身,其次是娱乐,90%以上的农民工对体育能够改善精神面貌与促进人际交往的价值认识严重不足,这无形中影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体育与单位体育的机会。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动机的研究,据张英等人的调查,被调查的城市农民工有将近一半的人比较了解体育健身与卫生保健常识,78.5%的农民工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很有必要。在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问题上,休闲娱乐占首位,为了交往需要、增加对城市生活的了解次之,健身仅处于第三位。从多篇论文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比较全面的体育健身知识和很强的体育锻炼意识,有增加对城市居民的交往、增进对城市生活的了解和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求。

2.4.2体育健身项目

据吴修敬对十余个省市农民工体育的调查研究,将近一半的农民工选择散步、慢跑活动,其次是球类活动(台球、羽毛球、篮球等),再次是体育欣赏(电视、报纸、广播等)、健美操、舞蹈等活动,参与民族体育活动(如气功、太极拳、民族舞等)的人最少。可见,我国农民工所参与的体育活动对技术、场地器材及资金投入要求不高,体育内容比较单调。而据张英等人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调查,被调查者所采用的体育锻炼项目目前多为都市流行的体育活动内容,参加羽毛球、乒乓球项目的比例最高,足篮排和跳绳分别深受男农民工与女农民工的青睐,还有不少的调查者到健身房参加健美操、器械健美的锻炼。散步、慢跑仅排在第6位。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健身内容方面渐渐多样化、城市化。

2.4.3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中国学者把“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的体育活动参加者视为“体育人口”。鲁长芬等人在农民工体育的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城市农民工中,从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农民工居多,占调查总人数的28%。其次为每周1~2次和每月1~3次的人群,均占调查总人数的24%,每周3次或3次以上的占13.5%。从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看,30~45 min比例最高,占35.2%;其次是30 min以下的,占34.6%;锻炼时间达2h以上的最低,仅占2%。根据中国学者对体育人口标准的划定,农民工参与健身活动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比例仅为11%,远远低于全国体育人口的比例33.9%,表明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非常薄弱。同样,在张英等的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一周锻炼3次以上的也很少,近一半的人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足30min。不过,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自己拥有或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共同拥有1件以上的健身器材,可见新生代农民工还是有自觉参与体育意识的,只是还需要政府的因势利导与场地设施的完善。

体育场地设施是农民工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保障。无论是在关于农民工体育还是在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调查研究中都发现,他们锻炼的场所大部分集中在公园、空地和街道,30%以上的农民工认为体育场地设施非常欠缺,这严重制约了农民工体育活动的参与人数与农民工体育活动的开展。

2.4.4体育消费

在吴修敬调查的农民工中,大多数农民工都没有参与体育健身消费,而在参与体育消费的农民工中,每月消费达到20元以上的也仅占11.7%。在消费方式上,农民工参与购买体育彩票的博弈性消费比例远远高于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器材、健身书刊等实物性消费,到健身场馆消费的比例最小。

而张英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大多数农民工都有参与体育健身消费的经历,每月消费达到20元以上的占到81.5%。在消费方式上,新生代农民工用于购买运动服装、体育器材和图书等实物消费的比例最大,到健身俱乐部健身的消费比例位居第二,用于体育彩票的消费最少。可见,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消费的情况比较乐观,体育参与人数多,体育消费比例大,而且体育消费方式也更加理性。

3 影响因素

影响农民工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包括:(1)宏观层面,主要是国家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制度不健全以及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迟迟不能得以解决,使农民工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市民相同的体育参与权利;(2)中观层面,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经济条件差等因素限制了农民工的体育参与能力;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匮乏制约着农民工的健身需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农民工所在企事业单位及其居住的社区体育组织对农民工体育的开展缺乏责任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体育参与水平的提高;(3)微观层面,农民工自身素质偏低、体育意识浅显、兴趣单薄、心理自卑及体育技能欠缺等因素,使得农民工难以建立起与城市居民相融合的生活圈,成为一群漂流到城市生活海洋“孤岛”上的边缘人。

据张英等调查显示,影响新生代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城市居民的认同,场地器材的匮乏,以及缺乏科学的健身指导,经济条件差,余暇时间少,工作强度大仅是次要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的意识与城市居民无异,体育消费也几乎接近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健身项目也在趋向于多元化和城市化。

2)新生代农民工才是推动农民工体育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与全民健身得以普及的中坚力量。积极开展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以新带老”,促进农民工体育的共同发展已迫在眉睫,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研究也显得更为迫切。

4.2建议

1)政府部门应出台促使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各项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体育锻炼权利。

2)加强体育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体育管理体系,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共同享受城市的体育公共设施及健身服务指导。

3)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工的体育认知水平,调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积极消除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使农民工克服心理自卑,不断完善与超越自我,主动融入到单位和社区体育文化中去。

[1] 杨子江,田雨普.农民工体育研究中关于“农民工”概念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7-9.

[2] 张世威,荣干.一个不可忽视的农民工问题——体育权利的缺失[J].体育学刊,2007,14(8):28-31.

[3] 赵晓红,李会增,于林佳.我国农民工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5):45-48.

[4] 张英,程远义.新生代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1):47-49.

[5] 吴修敬.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农民工体育模式构建[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6] 鲁长芬,王健,罗小兵,等.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5):12.

[7] 张世威.试论农民工体育权利[J].体育文化导刊,2008(8):26-27.

[8] 华力,李平,彭鹰.武汉市农民工体育参与状况的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3):19.

[9] 杨志敏.浙江省农民工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5):49.

[10] 党挺.西安市农民工体育锻炼状况及影响成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53.

ContrastiveAnalysisonCurrentResearchbetweenMigrantWorkers’SportsandYoungMigrantWorkers’Sports

Qin Jingyun,Chen Xizhe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Dalian,116622,Liaoning,China)

More than one-hundred million young migrant worker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and they having a wide range of differences with the traditional migrant workers decides that developing young migrant workers’ sports has larger feasibility and possibility.By contrastively analyzing the current researches from 1996-2009 on migrant workers’ sports and young migrant workers’ sports,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developing the young migrant workers’ sports positively is the top priority,and meanwhile,the research on young migrant workers’ sports also appears more urgent.

migrant workers’ sports;traditional;young;current research;contrastive analysis

2009-04-27;

2009-05-18

秦婧云(1984-),女,内蒙古乌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G812.4

A

1672-1365(2009)06-0130-03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PPE行业新生代的新视角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