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希强
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讨论并不是个新鲜的话题。自2008年7月国务院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以来,诸如“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究竟如何”、“是否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等问题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今一年时间过去,转基因水稻的培育和商业化评估进展到何种程度?又出现了什么新的动向和问题?
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转Bt基因抗虫水稻是首批等待商业化种植审批的转基因水稻品种之一。《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该项目参与者之一、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的林拥军教授。
中国质量万里行:我国已经获得商业化批准的转基因食品有哪些,具体情形是怎样的?
林拥军:目前,我国已经获政府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食品有西红柿、甜椒和木瓜三种。实际的生产上,由于转基因甜椒缺乏优良品种,并未播种;转基因西红柿全国有几万亩吧。另外,木瓜只批准在广东省进行商业化生产。
中国质量万里行: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把转基因技术应用在主粮的生产上。你如何评价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
林拥军:安全不安全不是我们研发单位说了算,转基因水稻的商品化是要拿安全证书说话。要想获得安全证书,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以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委员会等各部门层层严格审批以后,说安全才真正安全。也就是说,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是有条件下的安全,除了技术因素外,还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综合安全审查。
我肯定不敢说某个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但转基因水稻只要通过国家安全评估就是安全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目前,有关部门对于待审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评估进展如何?
林拥军:对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评估过程是很严格的,这表明了政府对民众的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如今,转基因水稻的各项安全性评价已经完成,它还没有被批准并不是因为它是不安全的,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从1995年起,我们就开始了转基因抗螟虫水稻研究,培育的转基因水稻的抗螟虫效果达到95%以上。1999年,开始进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和申报工作,并于2003年完成生产性试验。我们先后进行了转基因稻谷小鼠、大鼠毒理试验、抗营养因子试验、蛋白酶消化试验等各种食用和饲用安全性的评价,没有发现任何的安全问题。
我们应该科学地、不戴有色眼镜地看待转基因技术。就目前来说,转基因技术是常规育种的重要补充,其发展要基于常规育种,而且它不能代替常规育种。其实杂交水稻也是“新的食品”,并没有已知的安全问题,而且转基因方法比起传统的杂交育种有很大的优势,公众能接受杂交水稻,却不容易接受转基因水稻,这是一种偏见。再者,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转基因水稻有很多传统水稻所不具备的优点,对于保障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减轻环境污染都是有好处的,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种业产业的竞争能力,增加农民的收入,等等。
中国质量万里行:转基因水稻对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何种影响?
林拥军:首先,人类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比如现代农业生产上单一品种的大规模推广,肯定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其次,生物的基因在遗传和进化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一个高等生物体通常会有数万个基因,而目前的转基因技术一般只对个别基因进行修饰,涉及的基因只占生物体基因的万分之一。理论上说,转基因技术对生物的多样性地影响极其有限。再次,如前面介绍的,转基因生物在商品化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其中包括环境释放风险。因此,只要是转基因水稻通过了安全性评价,那么就是安全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有专家认为,种植转基因水稻有很大的风险,在收割、运输、交易时,可能会发生种子溢出的情况,花粉漂移、交叉授粉也都会使得非转基因种子受到基因污染。这种情况能漠视么?譬如说,一些国家中就已经出现了“超级杂草”。
林拥军:首先,普通水稻同样会发生花粉漂移和交叉授粉,这与转基因水稻是一样的。转基因水稻的出现种子溢出、花粉飘移和交叉授粉是否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要取决转基因水稻转入基因的性质。因此,在转基因水稻商品化前要对其进行严格安全评价。其次,“超级杂草”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一般只对一类除草剂具有抗性,如果使用其他类别的除草剂一样可以将共杀死。另外,一般的作物都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的,其在自然界的生态适应性、抗逆性、繁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与真正的杂草还有很大的差距。仅仅依靠修改少量的几个基因不大可能成为所谓的“超级杂草”。
中国质量万里行:与传统杂交水稻相比,转基因水稻的优势在于抗虫和抗除草剂的侵害。但在我国,这种优势很难被发挥出来。例如,Bt转基因水稻对一些特定的害虫有抵抗作用,但我国的水稻种植大多是精耕细作,很少会产生这些特定的虫害;cpT1转基因水稻的主要作用是抵抗除草剂,但由于除草剂含有致癌物质,在我国被限制使用,因此,这种水稻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
林拥军:我国水稻生产的虫害主要靠喷施化学杀虫剂来防治。使用杀虫剂的害处是很明显的,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环境健康。除东北等少数地区外,水稻的虫害是很严重的。即使使用杀虫剂,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大约是1O%左右。如果不使用杀虫剂,水稻的产量损失很大,甚至可以颗粒无收。cpTI基因也是抗虫基因。与抗除草剂无关。
中国质量万里行:正在等待商业化审批的转基因水稻品种,其中有些是我国科研院所和国外机构合作完成的。有学者认为,国内科研院所的学者们之所以热衷地推崇转基因水稻,更多的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因为可以获得更多的课题和经费。
林拥军:从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水稻矮杆育种就与国际保持同步,甚至还略微领先;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的杂交稻育种已令外国同行难以复制,这两项突破都促成了我国水稻产量的飞跃……可以说,我们国家的水稻科研水平一直是世界顶尖的。
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转基因水稻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了。“成熟”的意思是我们有最核心的专利权,同时我们的技术经过了大量实验的检验。
中国质量万里行: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情况,孟山都公司在北美雇用私人调查机构,调查那些没有签署种植合同的农田,看他们是否种植了专利品种。一旦发现种植者,就以侵权为由提起诉讼。孟山都在北美一共起诉了大约100名农民。同样的事情在巴西、阿根廷也接连发生,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占了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的99%。
如果我国转基因水稻获批进行商业化种植,那么国外的专利持有人会不会也如法炮制呢?一旦出现此类情况,中国的粮食安全不就受制于人吗?
林拥军:这种担心未免有点多余。转基因水稻中含有别的国家的专利这是很正常的,中国也有很多自己创新的专利,实际上我们因此而受到威胁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专利有地域性和时效性的限制,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一直很谨慎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研发者在研发过程中就会充分考虑产品的产权的问题。
中国质量万里行:正因为我们国家还没有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国外的公司才没有必要在中国申请转基因水稻的相关专利保护。一旦批准了,跨国公司纷纷申请专利怎么办?
林拥军:首先我们自己有自己相关的专利,包括一些核心技术。其次,专利要求有新颖性,申报过的专利是不能重新申报的。再次,国家可以通过出台一些政策来规避可能的专利纠纷,使国家利益最大化。
中国质量万里行: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季焜测算,如果我国推广种植抗虫转基因水稻,一年可为农民增收200亿,意义不会亚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但据媒体报道,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国家应慎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可能在几代人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林拥军:“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可能在几代人之后才能显现出来”,这是明显的主观臆断,因为没有任何的试验结果和科学数据可以证实这个说法。我觉得袁隆平先生不可能说这样的话,最大的可能是媒体曲解了他的意思。到目前为止,任何反对转基因作物的观点都不能提供实质性的科学证据。
中国质量万里行:你预计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会在什么时间批复下来?
林拥军:这个不好说。2005年,研发方就已将Bt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环境安全等实验数据报告提交给了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申请安全证书。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批复。可以肯定的是,转基因生物研究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趋势与主流,转基因技术必将造就巨大的新兴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