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文 何 琼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州市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学校本身和学生本人而言都存在薄弱环节。调查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对地州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地州院校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部门、高校都加大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随之而起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也逐渐在各高校传播和应用。曲靖师范学院地处云南曲靖,生源来自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外省学生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5%左右,近九成的学生为云南省籍学生,是一所典型的州市院校。为深入了解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探索地方高校更具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切实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我们组织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以曲靖师范学院一至三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05份,其中有效问卷657份,问卷有效率为93.2%。有效问卷中男生268人,占40.79%;女生389人,占59.21%。对获得的有效样本,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运用比较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三、分析与论证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当前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呈现九方面的特点。
(一)职业生涯教育渠道不够广泛
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来源调查中发现,42.16%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是来源于“报纸、杂志及相关书籍”,1.13%学生反映职业生涯知识来源于“学校学生社团”,相当一部分学生(26.76%)职业生涯只是来源于父母,只有29.94%的学生职业生涯知识来源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相关老师”。可以看出,虽然学校加大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与组织力度,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一定程度在学生中得到普及,但是,学校配套的引导和教育没有跟上,只有三成的学生通过学校以及老师的教育、引导得到相关理论和方法。学生更多的是自主通过报刊、杂志和相关书籍以及父母的引导零散地积累。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社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力甚小,有关的职业生涯校园文化活动没有形成氛围,第二课堂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个人目标不明确,自我认知模糊
自我认识是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只有在充分剖析自己的基础上才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出最适合的方案。在问及“你的学习和生活是否有目标?”这一问题时,只有13.49%的学生回答“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36.99%的学生对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有较为清晰的短期目标”;48.61%的学生认为目标模糊,0.91%的学生表示“没有目标”,近一半的学生目标不明确。
职业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如果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能根据职业目标的岗位分析在大学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增加就业竞争筹码。在 “你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吗?”问题中,0.91%的学生“完全没有考虑”个人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属于“跟着感觉走”“混大学”一类学生;7.46%的学生“不了解”自我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属不知道,但又不会主动寻求答案一类学生;53.73%的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不太了解”,对个人的发展去向只是浅层次的认为师范类学生今后就是当教师,非师范类专业去向就是非公企业,不论个人喜欢与否、适不适合,至于毕业工作之后该如何发展则更是一片茫然;而37.90%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映“了解”个人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但是在抽样座谈中,绝大部分学生所谓的“了解”只是单纯的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较感兴趣或有一定特长,而没有全面理性地对个人进行自我评估,把了解自我停留在自我层面,实际上自我了解不透彻,自我认知模糊。
(三)缺乏对专业测评的了解,自我评估盲目
对自我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和了解,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就如何全面、理性地评估自我,很多学生仍存有误区:调查显示,35.76%的学生单纯的认为“自己体会”,34.86%的学生希望“别人评价”,而4.87%的学生把希望寄托于“免费简单测试”,仅仅24.51%的学生希望通过“专业机构测评”。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就如何了解自我、评估自我,仍然停留在自我认知、他人评价的初级层面,更有甚者想当然的认为网络上“免费简单的测试”就能了解自我,没有认真对待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评估,这一作出的规划谈何科学性?学生对专业测评缺乏了解和认识,很多学生的自我评估大多是想当然的盲目进行的。
(四)就业观念仍未根本转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就业观念存在问题。调查显示,在职业的选择上, 71. 87%的学生希望到“机关及事业单位”就业,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首选。19.30%的学生希望到“国营及外资企业”就业,仅仅只有8.83%的学生希望到私企就业或自主创业。目前,非公企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但是受传统观念和“师范”二字的影响,许多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追求就是稳定的机关和教师工作,故而放弃占有很多就业市场份额的非公企业,尤其是在对待自主创业问题上部分学生反映,既无资金又无技术,谈何创业?许多学生对自主创业想都没有想过。“选择一种职业,要以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为基础,一定要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只求目前稳定或经济效益好,不求长期的发展机会,这是择业上的误区。” 这同时表明学生不能准确认识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科学的职业规划。
(五)女生较男生普遍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通过男女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中的反映,我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规划与否、如何规划等问题上,男女生之间存有差异:
(图1)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近八成的女生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其中,相当一部分女生对职业生涯有着系统的规划;而一成多的男生没有对职业生涯做出规划且“从来没有想过”,只有四成不到的男生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且大都是短期规划。比较而言,作为师范院校,女生比例偏高,尤其是优秀学生中女生比例大大高于男生,以该校某学院为例,在2009届省级优秀毕业生全部是女生,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也全是女生,某一间女生宿舍(6名成员),3人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受氛围的影响,女生普遍更易感受到竞争的激烈,提升自我、规划未来的意识更浓。
(六)普遍期望在职业指导中学到表达方式和职场适应能力
针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期望,调查显示:39.88%的学生期望学到“求职、面试技巧,表达艺术的指导”,位列第一位,27.09%的学生期望能学到“职场中为人处事原则”。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学生3岁咿呀学语,7岁读书作文,近四成的大学生表达技巧和艺术却存有不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就更应把此列入提升自我的关键。 另外,他们比较关注职场中的为人处事原则,表明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准备,对此,在校期间应加大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提高学生适应职场环境的能力。
(图2)
(七)普遍期望多种形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关于以何种形式和措施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查显示,42.6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9.38%的学生反映要外出实践、参观,23.74%的学生认为应进行网络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只有4.26%的学生反映要举办职业规划讲座。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规划以及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一方面,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仅局限在表面上;另一方面,学校大多是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举办一些就业讲座,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方法等,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和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没有把职业生涯的内涵和精髓有效的植入学生的心中。同时,以上数据表明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需求的强烈愿望和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关注,希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图3)
四、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地方高校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无论是从学校到学生,目前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如何去引导大学生合理对自我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此项工作开展得并不容乐观,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学生职前准备和自我定位。结合地州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以及目前就业形势,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专业教学计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项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项教学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不仅应体现在为学生进行就业信息提供、技巧指导等短期行为上,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纳入学校的正常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并在新生入校起就开展理论教学和操作指导;应该选择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专业方向,进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向学生灌输职业发展理念;应充分发挥专兼职职业生涯教师的作用,进行职业教育、咨询、引导和跟踪,以确保实际操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要立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分类和个别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缺乏专业的、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地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软件”上,要注重加强从事就业指导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的培养与提高,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发展方向,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在“硬件”上,要投入必要的物质保证,如: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模拟室等。同时,还要建立与完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进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咨询、辅导等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普及职业规划理念
学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地方高校可进一步依托学生社团、班级、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开展诸如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展览、就业指导沙龙、出版校园职业生涯规划刊物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文化活动,继续丰富并提高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质量,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在校内的传播和普及,形成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积极性强、参与面广、参与质量高的良好氛围,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深入人心。
(四)强化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2】 职业素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内化素养包含个人的专业理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外化素养指计算机、英语、表达等属技能范畴的素养。首先应强化专业教育,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娴熟的专业理论,合理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同时,大一到大四专业教育、职业指导不断线,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内化的职业素养;其次应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积极拓展渠道,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引导学生着眼于实际应用技能,根据自身条件参加适当的技能培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本专业以外的交叉学科、跨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通过多形式的实习、实训、订单式培养、预就业等途径,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田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6-267.
[2]杨琳.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9):121.
作者简介:
[1]谢景文(1984—),男,学士,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团总支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何琼(1961—),女,学士,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