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

2009-12-04 07:50徐保山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徐保山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做好这项工作,应把握好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作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新论断后,强调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当代大学生将承担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和战略任务。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十分严峻。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中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都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空前的活力和较大的冲击,使得他们的社会生活、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多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主张自由解放,有着善于理解另类事物的能力,善于展示自己的天赋;他们争做时代宠儿,享受人生快乐,处事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喜欢追求新事物和新生活方式,不会因为受到别人的影响而轻易放弃对生活的自主权;他们紧追时尚潮流,追求生活品位。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尤其是2008年,他们在奥运圣火传递、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等重大活动中的精彩表现,让世人重新认识了被误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的“80后”和“90后”大学生。但是,由于青春年少,思想还不够成熟,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

1.铸造灵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到了根本性作用。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还缺乏真正的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为此,高校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刻把握其中蕴涵的科学真理、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在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要着重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出发,抓好教育过程各个环节的建设。

2.突出主题,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于增强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自觉性与坚定性,鼓励他们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本领,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3.把握精髓,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图谋仍然没有改变,他们通过网络、书籍、电影、广播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教育大学生自觉树立伟大的民族精神。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主动地学习、借鉴和吸收先进思想和技术,努力使思想与时代发展同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4.夯实基础,强化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褒荣贬耻,扬荣抑耻。

三、创新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增强其吸引力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通过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举办专题讲座等,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体,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采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头脑、扎根人心,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所掌握、所认同。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专题网站,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转化,增强其感召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重在实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袁贵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N].人民日报,2008-04-21.

[2]阎高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政教育[N].光明日报,2009-05-09.

责编:路童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