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点药险些瞎了眼
2009年9月24日《武汉晚报》报道。因为眼睛红痛、畏光、流泪。62岁的罗爹爹坚信自己患了白内障,自己买回一瓶眼药水,点了几天后,视物越来越模糊。罗爹爹到眼科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所患眼疾并非白内障,而是角膜炎,因之前错误使用了类固醇眼药水,导致病情恶化,即使治愈也可能影响视力。
本刊提醒:
许多人眼睛不适时喜欢“自作主张”点上几滴眼药水,眼科专家指出,这样做是不科学的。眼部不适时,最好能在专业眼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特别是含皮质类固醇类激素的眼药水,这种药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青光眼,且不易及时发现,发现时造成的视功能损害往往已不可逆转。单纯疱疹性树枝状角膜炎应禁用这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激素药物连续使用两到三周,如有眼压增高现象,必须减药、停药或换药。如眼部有炎症,必须同时用抗生素类药物。
女子接吻后患上“恐艾症”
2009年9月16日《长江日报》报道,半年前,杨小姐和相处两个月的男友接吻,两天后出现持续感冒、浑身乏力等症状。她上网查看,竟和感染艾滋病的早期症状相似。
会不会被传染上了艾滋病?这个问题让杨小姐一直担惊受怕。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体内产生抗体,这段时间被称为窗口期,一般为3个月。窗口期一过,杨小姐立刻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不放心的她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又去查了3次。
本刊提醒:
恐艾症也叫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应,人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会产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而就会发生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等。
恐艾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缘故,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恐艾者应该多了解一些艾滋病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并咨询专业医师或专家,积极克服疑病心理,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
农妇吃“多仔丸”产四胞胎发育不全令人揪心
2009年9月18日“大河网”报道,家在周口农村的张女士有了早产先兆,半夜就被家人往郑州送,一看张女士的状况,医生赶紧给她进行药物保胎,但经过10天的保胎治疗,仍没挡住四胞胎的提前到来。四胞胎只比28周这个最低限多了3天。脏器发育都还很不完全,他们最重的2斤4两,最轻的只有1斤8两。特别是其中一个男孩情况最不稳定,已经上了呼吸机。
据临床大夫讲,张女士刚住院时,曾称自己怀孕前打了促排卵的针,知道是四胞胎后,当地医生曾建议她减胎,但她一个也舍不得。专家说,即使孩子们都能脱离危险,成长过程中,也会比普通孩子面临更多问题。
本刊提醒:
按自然规律来说,人类妊娠多胞胎的概率只有10万~20万分之一。其中,双胞胎约占出生人口总量的1%左右,四胞胎大约要出生70.5万人口才会出现一例,五胞胎、六胞胎则极为少见。但如果使用了促排卵药物,这种概率就会达到20%~30%。
盲目服用“多仔丸”,可能引起孕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使雌激素明显上升,引发代谢异常,甚至出现胸水、腹水、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因为颅内血栓成为植物人。
不仅如此,子宫承受能力有限,多胞胎分享母亲的一个子宫,容易使子宫超出承受力,由于子宫里有多个胎儿互相“抢夺”血液,就很容易造成有的胎儿血液过于黏稠,有的胎儿因缺血而发育不良,甚至胎死腹中。此外,还容易造成胎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智力发育滞后,容易发生畸形,出生后的婴儿易患上脑瘫、视网膜病变、听力障碍、癫痫等疾病。
女白领压力大莫名昏厥
2009年9月23日《重庆晚报》报道,34岁的患者梦娜(化名)是一家企业的业务骨干,无论业务水平还是工作成绩,都是同事的楷模,深得领导欣赏。可梦娜总认为,她的工作并不尽善尽美,她总有一天会被淘汰。有时她下班回到家,认为给客户的报告里有一句话没写好,又打车回办公室修改。有一天晚上,她来回跑了两三次。
四个月前的一天。梦娜突然昏厥。被紧急送到医院。可无论医生怎么检查,就是没有发现问题。此后,她几乎每月要昏厥五六次,最多的一个月高达10次,每次持续约15分钟。问诊中,医生发现她每次昏厥前,都在想工作,一旦工作遇上棘手的事情,轻则失眠、头疼,重则突然昏厥。医生经过大量排查,认为梦娜患上严重的焦虑症。
本刊提醒:
心理疾病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但最近研究表明,八成以上的都市中青年,因为工作,婚姻、住房等压力,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疾病的人数已超过一心血管病,跃居我国各种疾病排列的首位,人数约占20%。
避免心病主要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抗挫折的能力;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的人际关系易造成心理失衡;3要有良好的情绪,尽量避免紧张、恐惧、忧伤等心理刺激;4出现心理疾病状况,应主动找人倾诉,主动寻求帮助,及时就医。
猫腻:阿胶价格差3倍
2009年9月24日“三九健康网”报道,近年来阿胶类产品无疑是滋补市场的佼佼者,由于具有美容养颜、滋阴润肺、补血等功效,阿胶在全国掀起了热购潮。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扩大。
目前市面上的块状阿胶不下十种,除了传统大品牌东阿阿胶之外,还有福牌阿胶以及东健、活圣、阿圣等一些不知名品牌的阿胶,有的牌子只卖50多元,而东阿阿胶则卖到110多元,东阿阿胶还有一种小黑驴皮阿胶,半斤竟然卖到200元左右。
有业内人士报料,目前市场上一些半斤装卖五六十元的阿胶,其出厂价可能只有30元左右。有很多不是用驴皮做的,而是用一些皮革厂废弃的下脚料做的。这些胶不但对人体无益还有害。
本刊提醒:
鉴别阿胶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闻气味,如果用驴皮做的阿胶,会有一种轻微的腥味。而用其他皮或者工业下脚料熬出的阿胶往往有股臭味。
其次,看硬脆度。正品阿胶用力拍在桌面上,会碎裂成数块,即“硬而脆”。不好的阿胶则较坚韧,断面乌黑或灰黑,不易打碎,甚至可弯曲。
再次,看溶化性。正品阿胶砸碎后加热水搅拌,易全部溶化,无肉眼可见颗粒状异物。而不好的阿胶不易溶化,有的出现不溶化的絮状物等。
街上煮的玉米为什么又软又甜?
《鲁中晨报》报道,鲜亮甜软的煮玉米,一直是孩子和不少女性喜爱的小零食。目前,街头叫卖煮玉米、生玉米的小贩陡然多了起来。细心的谭女士却发现个怪事,“咱自己煮的玉米昨就没有外边卖的熟玉米甜香呢?”
前段时间,生玉米大量上市,谭女士就
买了5个颗粒饱满的大玉米,煮后闻着很清香,但女儿啃了一口就扔在茶几上,直嚷嚷着“不甜不好吃”。
起初,她以为是自己没买到香甜的生玉米,之后又买了一次市场上最贵的粘玉米,可女儿还是觉得不香甜。她又向老人们请教了煮玉米的好方法,但仍没让女儿满意。
在摊贩的透露下,才知道:想要让煮的玉米香甜软糯,需要放入一种调配的“增味剂”。秘方就是甜蜜素、玉米精和色素自己调配。如果是玉米上市季节,玉米精和色素可以少放、甚至不放;而冬天、早春时候,卖的都是储存玉米。就得放玉米精提味,放色素让颜色鲜亮。而甜蜜素什么时候都要放,就是让玉米香甜,至于放多少。干长了就有数,想甜些就把比重增加点。
本刊提醒:
甜蜜素属于非营养型合成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30倍。它跟玉米精、色素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可以在制作食品的过程中使用。但有严格的剂量,不同食品中添加的含量也不同。如果含量超标,对身体将会产生较大的危害。煮玉米,按照正常的生活常识,根本不需要放甜蜜素等添加剂。食品一旦涉及卫生、安全等方面,都是有强制性标准的。比如甜蜜素的用量,在饼干、面点、蛋糕中添加的量都是不同的,而且有严格的含量标准,生产厂家一旦超标,就会受到处罚。
而街边一些小食品摊点,本身不应该放添加剂,即便放也都是“自行定义”,检查和处罚起来没有标准。但如果追根溯源,就是摊贩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而想方设法添加的。就如煮玉米,清香的原始口味就很好,无需特别香甜。
老人晨练跳舞要当心
2009年9月26日《长沙晚报》报道,“闻鸡起舞”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为了健康,很多老人都在展练。9月26日,像往常一样,长沙市火星镇的汉城娱乐城非常热闹,家住附近的中老年人来到这个大舞厅,来进行跳舞展练。然而,67岁罗爹爹和往常一样来到这里,但跳过几曲后,罗爹爹感到身体不适,就坐到了舞厅的角落里休息。原以为坐坐就没事,谁知道这一坐下去就再也没起来了。
罗爹爹不幸去世的事传开后,“究竟要不要晨练?”成为一些老人心中的巨大问号。
本刊提醒:
晨练跳舞对于老年朋友来说,不仅是锻炼的方式,还可广交朋友,消除孤独感。但运动医学专家指出,老人晨练跳舞如不注意,可能发生脑卒中(脑中风学名),严重者甚至会运动性猝死。
老人晨练跳舞时,要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注意以下几个特殊问题。
1不宜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应该选择空气流通、人员较少的舞场。
2不宜跳过于剧烈的舞。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狂舞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率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
3不要穿硬底鞋。舞场地面平滑,老人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要当心扭伤或发生骨折,硬底鞋弹性差,地面反作用力也大,有损于小腿肌腱和关节组织。
4不要饱腹起舞。老年人消化机能差,饱腹跳舞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此外切忌酒后起舞,酒能刺激大脑,使心跳加速、血管扩张,还会诱发心绞痛及脑血管意外。
5跳15分钟要休息一次。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
6锻炼前应先测血压。秋季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时期,有条件的最好先测量自己的血压、心律是否正常,运动一定要适量,不要超过自身基础心律的30%。
竹炭食品要慎吃
2009年8月11日《都市女报》报道,日前,喜欢吃甜品的市民发现,一些超市及知名蛋糕店出现了一系列竹炭食品,其中有竹炭面包和竹炭月饼等。销售人员宣称这类竹炭食品含有竹炭粉,食用后能清理肠道、排毒养颜。
本刊提醒:
卫生部官方网站,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没有发现竹炭。网上显示,2008年11月4日卫生部回复国家质检总局的信函中明确指出:竹炭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加入食品作为食品原料使用。卫生部称。竹炭粉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竹炭生产环节的监管部门亦无法提供竹炭的生产工艺、质量规格等详细资料,目前也很难确定竹炭是否为植物炭黑或植物活性炭。
专家介绍说,竹炭由竹子高温烧制而成,是一种燃料,而不是食品,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竹类制品除了竹笋可以作为食品外,成熟的竹制品通过高温烘烤以后很难被人体吸收和消化,消费者食用这类竹炭食品后排出的黑色粪便,实际上是人体排出的没有消化的竹炭。厂家宣称竹炭食品有排毒养颜等作用,涉嫌虚假宣传。
另外,竹炭粉颗粒微小,能大量吸水,人在食用之后有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吃多了甚至会引起便秘。
女子每天洗泡泡浴患上急性肺炎
2009年8月11日《扬子晚报》报道,几个月前,小朱家里搞装修,同事帮她介绍一款外形时尚并且还带按摩功能的浴盆,小朱很是心动。就赶紧将它安装到了自己的家里。自从装上这个浴盆后,小朱每天晚上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放水泡澡,先放一点泡泡粉,然后放上水,躺在充满泡泡的浴盆里一待就是二个小时,有时还会在里面睡着了,经过几个月的泡泡浴,不但没有赶走疲劳,反而每天上班都提不起精神,还特别容易感冒,上周,朱小姐刚刚躺到浴盆里就感到胸闷,喘不上气,还不停地咳嗽。一咳嗽胸部就隐隐的疼痛,她赶紧起来到南京第一医院就诊,经过肺部X线检查发现双肺有铜钱大小的两块阴影,初步诊断为急性肺炎,收治入院进行控制感染治疗。
本刊提醒:
把使用浴盆泡澡当作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的一种方式,是造成身体不适的根源。在室内的浴盆里洗泡泡浴,肺部就会吸入一种“非结核分支杆菌”的细菌从而引起了肺炎。这种非结核分支杆菌大多数存在于病人家中浴缸内的热水和空气中,细菌随水中的泡泡释放出来,或者直接从水蒸气中钻入人们的肺部。同时非结核分支杆菌最容易在有机物的渣滓中滋长,如肥皂留下的薄膜、身体的分泌物、皮肤屑、毛发和沐浴液等,这些污垢和另外一些物质在水中会形成像果冻一样的东西,粘在浴缸及其附件上。专家建议人们每日清洗浴盆和消毒,以达到消除细菌生长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