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东城区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在加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爱国主义教育格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总纲,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场,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以主题教育、课程渗透、社会实践为主要途径,连成爱国主义教育线,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系列化、生活化、多样化:以国家大事件、突发事件为契机,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点,显现鲜明的实践特色。
一、发挥区域教育文化优势,营造爱国主义教育场
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教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天然的资源平台,形成了富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场。区内各中小学校利用这一平台不断挖掘教育资源,构建了一个个具有学校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场。
方家小学是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普通小学。学校结合紧邻国学文化重地——国子监的地域优势,从学校第三任校长老舍先生的优秀人品、文品中提炼老舍精神,确立了“发扬老舍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创新思维,办出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从兴趣小组活动拓展到特色班级的建设,再发展到“方家小学老舍京味文学小会馆”,形成了具有国学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走进具有640年办学历史的府学小学,宛若走进了活的“教育博物馆”:校园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墙壁都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丁香小学成立了“文香斋”校史博物馆,在博物馆里陈列了学校各个时期的文物:百年校匾、校庆时的纪念品、1918年和1919年的楼牌、各个时期校长的照片等,还有学校开展南北极活动的企鹅标本、石头标本等。只要驻足这里就能感受到浓烈的历史文化氛围,学生在这里受到爱校教育。
北京市第二中学精心建设的民族文化展柜、古籍室、国粹馆、美术馆,让师生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中,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二、设计教育主题系列,连成爱国主义教育线
爱国主义教育要落到实处,就必须系统设计、整体规划,与学校常规教育渗透融合,以主题教育——课程渗透——社会实践等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在学校、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1、各校形成特色主题教育序列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的“五色土”德育行动方案及每周一期的《智慧札记》和书法国画选修课、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的传统美德教育、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的中学生世界遗产日,等等,形成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每年的“红五月”歌咏比赛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保留曲目”,排演弘扬爱国主义的校园剧已经成为学生们愿意参与的活动……
2、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学科渗透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开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如《传统节日》《中国民俗》《中国近代文化》等,深受学生欢迎。景山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还开设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的教师们经过调研,明确部分学科的学生兴趣点,将这些兴趣点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学生兴趣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北京市第一中学开设的京剧选修课,通过对一些经典剧目,如《红灯记》《沙家浜》《林海雪原》的学习和表演,师生们一起体验着革命人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执著的革命信念。国子监中学发挥地域优势,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开设了茶艺、手工制作、书法、绘画以及多学科整合的线装书制作等国学校本课程。
3、从书本延伸到社会大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一种理论性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性教育,东城区各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教育。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和平北路中学、北京景山学校发挥周边资源优势,结合“蓝天工程”社会博览课活动,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精心设计,周密组织,科学安排活动内容,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祭扫等活动。北京五中分校尝试在初二年级开展以“寻根、求真、践行”为主题的大型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将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艺术等学科课程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东交民巷小学以校本教材《知荣耻学做人东交民巷小学“蓝天工程”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及社会实践活动手册》为媒介,对区域活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重组,冲破了活动资源条块分割的藩篱,创建了贴近学生实际的校本德育课程模式,实现了学校德育与课程的整合,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拓宽与延展。
爱国主义教育既可以是磅礴大气的,亦可以是贴近生活的。北京二中分校组织的“爱心、责任、互助——感受贫困——走进一户农家”主题教育活动就让爱国主义教育耳目一新。东直门中学自1999年开始,带领学生走进农村,在国家级贫困县一河北省崇礼县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题研究。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牵手”志愿队每周二下午到社区慰问帮助孤寡老人,受到老人的欢迎和社区领导的好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每周一利用班校会时间派学生团员到安德里街道为社区老人讲授英语知识,在近4年时间里,为社区40多位老人服务,参与学生达100人次。北京第二十五中学以北京太阳村为德育活动实践基地,已经连续两年开展了“温暖太阳村”活动。帽儿胡同小学开展了“我爱我的家乡”系列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的方式,开展了地域游戏节、环保总动员、地域文化节、姓氏文化探究等活动。艺美小学以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为特色,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把握各种教育契机,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点
高明的教育往往会从千头万绪中寻找教育契机,借此引导和教育学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序为有序。东城教育人以特有的敏感、智慧,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自然而然延伸它的思想性,凸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魅力。
2006年恰逢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东城区教工委、区教委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和迎奥运大背景为契机,以读书、健身、体验为教育方式,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寻长征足迹,爱祖国母亲,展奥运风采”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有的学校把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曙光小学美术组以“万水千山学足迹,千家万户编草鞋”为主题进行编绳、泥塑教学;有的学校利用游戏创编开展教育活动,如东高房小学创编《红星歌》课中操、《躲过烂泥潭,安全过草地》的课间游戏,开展《横渡大渡河》竞技比赛;有的学校则注重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宣传,如府学小学利用校园网刊登红军长征的视频及文字资料,设计完成电子长征路线图作为象征性长跑标志牌,进行长征途中重要地点和事件的讲解;北池子小学也带领学生们在网上重走长征路。
2008年5月汶川地震,我们把这一事件当作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5月29日,东城区小学“祖国,我爱您”主题教育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分为抗震篇、奥运篇、成长篇三个部分,孩子们用日记、诗朗诵等形式,表达了对灾区少年儿童的牵挂、对奥运的美好祝愿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全区各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抗震救灾主题教育活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东城区紧密依托区内文物遗存众多、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气息浓郁的特点,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广泛深入开展以奥林匹克教育、文明礼仪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2007年4月29日,“东城区奥林匹克教育网站”的正式开通,成为推动奥林匹克教育普及和发展的重要窗口。东城区教委还通过举办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我与奥运”征文与朗诵、“我心中的奥运英语演讲比赛”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学生们在深入了解奥运的同时,亲身体验文明,向社会各界展示了首都青少年的良好礼仪与风采。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东城区各中小学校借这个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掀起了新一轮爱国主义教育高潮。和平北路中学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系列旗前讲话,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北京市第五中学开展“看祖国风雨六十载,担你我肩头之重任”主题班会活动,各班联系班级实际和学生兴趣组织班会,了解祖国60年来的巨大变化。
北京市东城区由“场”到“线”再到“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格局,夯实了教育的基础,做活了教育的形式,显现了教育效果,成为动员和鼓舞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面旗帜。
编辑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