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如何落实?听班主任怎样说……

2009-12-03 08:25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工作量权利班主任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规定》中的一些内容,人们众说纷纭。但是,我们认为有必要听一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怎样看《规定》,对《规定》的落实有何愿望?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了几位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小学班主任,他们有的是北京市特级教师。有的是北京市十佳班主任,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他们渴求理解的呼声。以及他们对《规定》执行中的种种期待和担忧。今后,本刊还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也希望听到更多教师的心声,希望读者朋友就《规定》在实行中的情况和问题与我们及时沟通、交流。

班主任,想说轻松不容易

李玉华

《规定》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提高了班主任的经济待遇,保证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乍一看,这是让班主任高兴的一件事,可是细细一想,就无论如何轻松不起来了。

“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按字面解读,就是科任教师教两个班的课算满工作量,那么,班主任教一个班的课就应当算满工作量了。但事实上,由于受学校编制制约,一般情况下,每个班主任都要与科任教师一样承担两个班的教学。

在不可能减轻班主任工作量的情况下,《规定》给班主任增加了烦琐的工作。例如,《规定》的第十条:“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就其中指导班会一项来说,无论开展哪种形式的主题班会,都至少准备一周的时间,开会时还要拍照,录像。这些对于熟悉电脑的青年班主任还不算太大的负担,但对于不熟悉电脑的老班主任来说,无疑是很大的负担。

再如,《规定》第十一条:“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过去给学生的操行评语,可以一口气写完,社会实践表、社区服务表,学生当堂填写完,教师马上查看,写评语,基本上也能在当堂完成了。可现在,这一切都要在网络上进行,而网络又不是时时畅通的,一个班的评语需断断续续写好几天。每天还要上网查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等是否填写了,填写得如何,只要有一个学生没填写完,你就要不断地上网去查看。这也给班主任增加很多工作负担。

除此之外,因为明确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且有明文规定的待遇,有可能导致所有的教育学生的事情都一股脑地推给班主任的局面。

班主任不仅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于班主任的定期考核,各校招数繁多,学生打分评定、同年级班主任互相打分、年级组长打分评定、教育处领导打分评定、行政干部打分评定、本班科任教师打分评定……一年之中班主任至少经受两次这样的“战斗洗礼”,有多少班主任的心理能承受得了如此的考核?

由此我认为,当班主任确实太累,不仅是身体累,心更累!所以,即便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如果没有真正地减轻班主任身心负担,也不会激发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适当批评”呼唤教育艺术

冯勉

前不久颁布的《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乍一听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甚至有些老师觉得这是班主任的悲哀。老师批评学生和父母养育儿女一样,本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呀!为什么要把这一条规定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呢?那一定是因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的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那我们不禁又深想一步,为什么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呢?究其原因,恐怕在于我们班主任的批评不被学生、家长接受,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还引起了学生、家长的不满,甚至抵制,因此,造成了部分班主任不敢再批评学生了。

围绕这条规定,我征求了我校几位班主任的意见。

一位老师说,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忽视了批评的指导作用,完全把批评当作负面的东西,认为批评会打击学生的自尊,伤害学生的心理。其实,批评不是老师发现问题后的终结行为,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指导学生的行为上,这样的批评才是有效的,学生也会信服老师。

另一位老师则说,日常教学工作事无巨细,在这样高密度的工作中,如果无法保证班主任教育学生的空间和权利,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批评是一种能力、一种技术、一种艺术,不会批评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从长远的角度看,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只要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就好。

我认为,要想“捍卫”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就一定要把握好批评教育的度。批评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如何批评、批评什么、何时何地批评、批评的程度等等,都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所以,能不能批评不是重点,怎样艺术地批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才是应当引以重视的。

“定量”的执行还需要高超的智慧

刘准

给班主任工作定量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一件难事。

首先,给班主任的工作定量要符合实际。“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这是《规定》中的表述。现实生活中,学校对学生的种种常规要求都是通过班主任这个终端实施的,这必然会使每个班主任承担相当大的压力,以至于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哪一个负责的班主任不是先于班级所有学生进班?哪—个负责的班主任不常常在放学后还要留下几个典型的学生谈心交流?哪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学生活动中没有班主任的身影?如此一来,有些班主任的工作基本就成了生活的全部,班主任的工作量岂能只相当于教师工作量的一半?

其次,不要把教育学生的全部责任归于班主任。《规定》从多个方面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也已经有一些学校把班主任的任职年限当作某些评比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我非常担心人们会因为这个规定产生误解,理所当然地认为教育学生只是班主任的事。

再次,报酬是工作后的应有回报,获得报酬是班主任的基本权利。《规定》提出要提高班主任经济待遇,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但是,不要因为给予了一定的报酬,就忽略了对班主任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作为教育管理者,首先应把不该由班主任承担的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从班主任考核指标中剔除。

另外,我还有一点建议:班主任工作量的确定是不是也应该听听班主任的意见?除了按统一的基本工作量给班主任安排工作,能不能再根据其任职年限、任职效果作适当的调整?由于班主任工作中有太多的临时性任务,身兼任课任务的班主任的工作量是否可以根据各地、各校、各班的具体实际,做些灵活的调整?

我真心希望,教育部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规定能引起整个社会对中小学班主任这个群体的关注。不过,在现实中,这个规定要在全国城乡所有的中小学落实,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高超的智慧。

农村学校班主任的福音

吕继宏

看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我感受最深的是,它不但明确了班主任的职责任务,而且提出要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和权利。

《规定》第十四条明确指出: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第十五条规定:“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这样的规定让我感到很欣慰。我是一名农村深山区学校的班主任,我们学校的学生90%以上都要住宿。作为班主任,孩子的吃穿住行我们都要管,我们除了尽老师之责以外,还要尽父母之责。学生病了,我们要端水递药:学生受挫了,我们要耐心呵护:学生之间有矛盾了,我们要及时处理……虽然这些工作任何一名班主任都要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长期在学校,无法与父母每天沟通,这就致使我们的工作量非常大。虽说非常辛苦,但我们的待遇并不高。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承担两个班语文课才算满工作量,至于班主任费,那是需要学校自筹资金的,我们农村学校学生都是本乡本土的农家子弟,不需交什么赞助费,学校自然也就没什么资金来贴补班主任了。所以,我们只能高唱敬业奉献之歌。《规定》对班主任工作量和待遇的规定如能尽快实施,必定能极大地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大家的干劲更足,而且这样也更公平,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此外,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都提到了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我觉得这两条提得非常好。我们这里没有专门的班主任培训机构。对班主任的培训只是有时放放光盘,有时请校内优秀班主任做做经验介绍。但这也是不常有的。事实上,班主任并不是仅靠热情就能当好的,它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讲究处事的技巧。所以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方法,并为我所用,才能使新班主任逐渐成长起来,少走弯路。所以,我觉得如果这两条能落实,能细化,应该会成为每个班主任的一笔财富。

喜忧参半读《规定》

崔红艳

认真捧读《规定》,我不由得喜忧参半。

首先,喜的是:“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我觉得这一条规定是教育观念进步的体现。以前常说严师出高徒,那时的“严”更多地体现在严厉的体罚。现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家长也比以往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有的家长简单地认为鼓励孩子、不批评孩子才对孩子心理健康有益,连老师批评犯错误学生也会被认为是伤害孩子。《规定》第十六条明确了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这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的需要。

而且,规定中对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界定非常严格,提出要用“适当方式”。我觉得“适当”二字非常恰当,既保障了班主任对学生批评教育的权利,又维护了学生的权益。适度批评与正面鼓励都应是教育学生的适当方式,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对学生都应该是严格的。但严格不等于不爱学生,这个“适当的方式”,应该是以爱学生为基础的,是学生能接受的批评教育方式。

其次,喜的是:“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这一规定也减轻了班主任的部分负担,我非常拥护。班主任工作是繁杂的,每学期除组织班级学生正常学习外,还要组织各类学校活动,处理家长与学校各位老师的关系,有时为了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会花去很多课余时间,而与家长交流更是常常要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甚至在下班很长时间后,还会接到学生家长的电话。可以说班主任无论上班与下班,都有一大部分时间要放在班主任工作上,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教学和管理哪一项都不能放松,负担自然很重。《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为班主任减轻了负担,我想这正是社会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

但是,但我也不免有些担心。《规定》中明确了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其他老师会不会就认为自己没有这个权利呢?如果其他老师上课时孩子出现问题,也要将孩子带到班主任这儿来批评教育吗?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困惑

刘明雅

《规定》,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待遇、权利、地位,这让我们对班主任的美好未来无比憧憬。但是,作为一个在农村小学工作了20多年的班主任,围绕《规定》内容的落实,仍然怀有隐隐的困惑。

◆“班主任的主业”能再明确些就好了。

《规定》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可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一个班主任,毫不夸张地讲,至少是4个身份:第一个身份是学生的生活老师。学生在校的一日生活都要负责,从学生早晨进入校园一直到下午把学生送出校园都要操心,包括中午的餐后管理。第二个身份是学习上的讲师。班主任是有很多课要教的,语文、数学两个主科是理所当然包教的了,此外还有什么攀登英语、课题等等,一天最少5节课(小学低年级),至于作业的批改、作文的评阅只能留到下班后进行了;第三个角色是班内的财务师。每学期的各种收费都要亲力亲为,从收取、整理到上交校财务,没有两节课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当然还得负责书本费的结算、学期末的票费收据的填写等等,每件事不熟练都会让你焦头烂额;最后,还要是一个多面手。墙报板报的内容选取、版面设计、字迹书写,六一、元旦庆祝活动的策划兼总导演,运动会、广播操比赛中的教练等……哪一件事不会做,都不能顺利带一个班。谁能告诉我,以上这些繁杂的事务,究竟哪些是班主任的“主业”,哪些不是呢?

◆绩效工资能向班主任倾斜多少?

《规定》第十五条要求:“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在我们这里,班主任的待遇与工作量是不成正比的。班主任每天工作的时间长,压力大。早上第一个到校,从上课开始几乎就不再离开教室,自习课更要全程陪护,晚上最后离校,还要把手头干不完的活儿背回家,加夜班。这次《规定》明确提出来班主任津贴的问题,说是在绩效工作分配中向班主任倾斜,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惊喜。但是,以往每次的改革都是很温和的,总说拉开档次,但实际上上下相差不过10元,这次能否真的拉开距离,能拉开多大的距离呢?会不会只是让我们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科任教师还用对学生批评教育吗?

《规定》第十六条明确了“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虽然“适当方式”很模糊,但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我们能在正面教育的同时,不再担惊受怕。但《规定》的措词,是否会被有些人曲解?比如学生是否会理解为科任教师没有权利教育我?科任教师是不是会理解为自己除了上课不用管其他任何事?我就曾亲眼见到一个低年级班的班长在上课的时间来向班主任求救:“老师,英语老师让您去一趟,她管不了{”

《规定》中对从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职务晋升、参与学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规定》还说,班主任是要从优秀的教师中聘用的。班主任上岗之前还要进行培训。这方方面面都显示着班主任是个光荣的岗位,是优秀教师才能做的,这使我这个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老班主任觉得很光荣。

栏目编辑王雪莉付江泓

猜你喜欢
工作量权利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应用地表覆盖数据估算LiDAR内业工作量的方法研究
我们的权利
夸夸我的班主任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班主任
权利套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