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东兴
1958年2月,中国宣布从朝鲜撤出人民志愿军,以实际行动表达中国谋求朝鲜半岛和平的诚意。中国的撤军使同样在朝鲜驻有大量军队的美国陷入尴尬。然而,面对中国的撤军行动与和平外交诚意,美国巧言令色,并利用自己当时能够操控联合国的有利地位,最终坚持在朝鲜半岛南部驻军。
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953年7月7日,经过3年的苦战,中美双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然而,这个协定仅仅意味着暂时的停战,真正的战争状态并未结束,只是军事斗争转化为政治外交斗争。在美国的操控下,第8届联合国大会第430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朝鲜问题的两项决议。决议主张召开朝鲜问题政治会议,把参加会议的国家限定在参与朝鲜战争的各国,而中国政府却被排除在外。美国的理由很简单,中国不是联合国成员国,没有资格参加。作为朝鲜战争的参战一方,没有资格参加会议,可以想象这样的政治会议结果将会怎样。面对美国企图废弃刚刚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的政治图谋,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主张政治会议应根据《朝鲜停战协定》第60款的规定,先行从朝鲜撤出包括联合国军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然后再讨论其他问题。随后,周恩来就政治会议的具体形式提出4点建议:参加会议的国家应为交战双方的全體国家,包括南、北朝鲜在内,还应邀请苏联、印度等中立国;会议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但政治会议的任何决议必须得到交战双方的一致同意;第8届联合国大会在讨论扩大政治会议成员问题时,应邀请中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在政治会议的成员问题解决后,双方应讨论会议的地点和时间。美国则坚持把参加会议的国家限定在是联合国成员国的交战双方,其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充分利用联合国这个政治工具,排斥中国参加重大国际会议,谋求政治上的有利地位。
但是,远东地区重要分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在苏联、英国和法国的推动下,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日内瓦会议上,关于朝鲜问题,美国坚持主张让联合国承担其解决朝鲜问题的角色,由联合国主导朝鲜的统一问题。对于美国的“故伎”,中国方面指出,联合国作为朝鲜战争参战的一方,已经失去了公平处理朝鲜问题的资格,因为它已经被美国所利用,只有中立国才具有公平处理朝鲜问题的能力。6月15日会议临近结束,看到会议对解决朝鲜问题将无果而终时,周恩来发表最后演说,表示中国“完全同意一切外国武装力量于最短期限内按比例从朝鲜境内撤退”,主张南北双方互相接近,内部解决朝鲜和平问题。周恩来的演说为中、美两国在解决朝鲜问题上再次正面接触埋下了伏笔。
在同中国进行政治外交较量的同时,美国已经做好了在朝鲜长期驻军的准备。1953年lO月,美国与南朝鲜政府签订了《韩美共同防卫条约》。该条约成为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重要一环。面对美国在朝鲜南部的驻军政策,为了帮助战后朝鲜的恢复与重建,11月,中朝双方签订了《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按此《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留在朝鲜,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自此,朝鲜战争以朝鲜半岛的政治分裂和中美双方在南北驻军的形式结束。
中国决定撤军
1957年11月,在访问苏联时,毛泽东与金日成商谈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8年撤出朝鲜问题。毛泽东表示:“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朝鲜人民可以依据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民族内部事务。”随后中朝双方开始讨论撤军的具体安排。12月16日和25日,金日成向中国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由朝鲜人民政府发表声明,提出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的主张,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二是由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写信给联合国,要苏联在联合国提出主张,以推动联合国采取行动。对于金日成的来信,经过同苏联方面协商后,中国政府很快作出回应。毛泽东认为,金日成提出的两个方案中前一个比较好。如果让苏联在联合国内提出主张,推动联合国采取行动,势必导致中朝双方把整个联合国作为敌对的一方,而实际上派出军队组成联合国军的只是少数联合国的成员同。因此,毛泽东认为,朝鲜应根据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朝双方关于朝鲜问题的基本主张,公开声明提出外国军队撤出的要求,提议南北双方在对等基础上交流筹备全朝鲜自由选举;在所有外国军队撤出一定时期内,由中立国机构监督举行全朝鲜的自由选举。在朝鲜声明之后,中国将给予支持并提出撤军方案,倡议共同撤军。中国政府的建议,一方面确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的政策,另一方面按照日内瓦会议上中朝方面提出的原则,对撤军后的朝鲜作出了具体的政治安排。自此,围绕朝鲜半岛的撤军、统一问题,一场以中、美为主角的外交宣传战拉开了序幕。
根据中方建议,1958年2月5日,朝鲜政府就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与和平统一朝鲜问题发表声明。声明称,为了缓和朝鲜的紧张局势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美军和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应当同时撤出南北朝鲜。在一切外国军队全部撤出南北朝鲜之后,应当在一定时期内在中立国机构的监督下,实行全朝鲜自由选举:应当在对等的基础上早日实现南北朝鲜之间的协商,讨论经济、文化交流和全朝鲜的选举问题:应当在今后尽量短的时期内把南北朝鲜军队的人数缩减至最低限度,以实现朝鲜的和平统一。中国政府很快声明支持朝鲜政府的和平倡议。按照预定的安排,2月14日至21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期间,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决定于1958年年底以前分3批全部撤离朝鲜。在不足半个月内,中朝方面协同一致,争取主动,发起了积极的外交舆论攻势,使得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一方明显处于舆论的被动地位。
中美之间的外交战
接到中国的建议,美国政府的反应显得被动但相当谨慎。在2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林肯·怀特立场模糊,只是就中朝声明中的“自由选举”做出评论,表示自由选举是朝鲜统一问题的关键,美国坚定支持朝鲜进行自由选举,而对撤军问题避而不谈。
随后,美国政府内部开始加紧筹划应付中国从朝鲜撤军造成的被动局面。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准备,4月9日,通过英国驻北京代办,美国以参加联合国军的16国名义做出了答复。美国在答复中避而不提撤军问题,只是要求中国政府对北朝鲜提议作出“精确的解释”,询问“当北朝鲜当局谈及‘中立国组织监督选举时,中朝方面是否接受选举应该南联合国主办,并且应该由联合同监督初选和整个选举”。
接到美国方面的答复,中国很快以照会的形式给予回复。照会首先指出。中国正在定期、分批地全部撤出朝鲜,然而,联合国军方面却至今没有在撤军问题上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接着,照会谴责美国“竟然对这个
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上最为迫切和现实的撤军问题避开不谈,而别有用心地扯出所谓‘澄清監督选举的问题来进行纠缠……联合国军各国政府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转移世界人民的视线,以图掩饰美国长期占领南朝鲜、继续阻挠朝鲜的和平统一和进一步制造远东紧张局势的阴谋”。
面对中国的谴责,美国充耳不闻。7月2日,美国对5月6日的中国照会做出答复,反而对中国坚持所有外国军队从朝鲜撤军作为朝鲜自由选举和统一的前提表示遗憾,并冠冕堂皇地指出:在没有任何事先安排的情况下撤出联合国军,将不能适当地解决朝鲜问题,联合国军的存在,是为了在朝鲜问题最终解决之前防止进一步的侵略,当按照联合国决议,朝鲜问题解决的条件具备并执行时,经联合国提议,他们准备撤出联合国军。
从两次照会往来双方强调的重点来看。中国坚持先撤军,再讨论全朝鲜的选举问题;而美国则避而不谈撤军问题,坚持联合国处理朝鲜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前提下,让中朝方面澄清有关选举的问题。美国可谓是故伎重演,利用他可以操控联合国的优势,实现坚持在朝鲜驻军的目的。
11月11日,第13届联大第一委员会就新西兰等13国提议的关于朝鲜问题决议案进行投票。经过美国的会前运作,联合国大会以54票赞成、9票反对、18票弃权,通过了新西兰的提案,坚持了美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原有立场。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从朝鲜撤出。面对美国决意在朝鲜半岛继续驻军的情况,中国政府做了最后的外交努力。首先,中国政府再次通过英国向美国传递照会,对美国7月2日照会做出答复,重申所有军队从朝鲜撤军,而后通过政治磋商实现朝鲜统一的立场,并谴责美国拒不撤军的行为,揭露其本质意图。接着,委托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索波洛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宣读散发中国的照会,呼吁参与“联合国军”的国家调整立场,呼吁爱好和平的联合国成员国为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采取积极措施。
中国的外交努力在联合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关朝鲜统一的方式问题出现了“灵活”的趋向。在谈到联合国在选举中的角色时,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国强调“联合国主持”而不是“联合国监督”。对于西方国家提议的朝鲜问题提案,利比亚和黎巴嫩由支持转向弃权,并且在争论中,加拿大提出了一种“调和”的方法。然而,这些微小的变化根本不能动摇美国在联合国的优势地位。
面对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美国不为所动。在美国的压力下,11月26日,15国通过了答复中国的照会。照会重申了美国的原有立场。12月5日,该照会和11月14日联合国通过的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案,经由英国传递给中国政府。收到美国的照会,12月8日,中朝发表联合声明,再次对美国拒不撤军的行为进行公开谴责。此后,围绕从朝鲜撤军问题,中美双方的宣传战一直持续到1959年底。但是,无论中国如何主动努力,美国铁了心不撤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之后,美国继续长期操控联合国,推迟讨论朝鲜问题。时过境迁,而美国军队却一直驻扎在南朝鲜至今。
题图联合国总部大厦
责任编辑刘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