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行
2009年4月20日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注定要被聚焦,2009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这里拉开帷幕。一汽携解放、红旗、夏利、奔腾22款自主车型、11台发动机、3台变速器参展,这也是一汽首次以自主品牌阵容亮相国际车展。充分体现了一汽在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汽车电子,轿车发动机开发能力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对接的技术水平。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摇篮的一汽,在历经50余年的风雨沧桑后,自主产品越发显得熠熠生辉。
一汽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她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都与共和国的前进步伐紧密相联。她是一汽不断解放思想,自主发展,深化合作带来的新变化,也是一汽适应市场经济,艰苦奋斗,再造竞争优势的积累。
数字虽然略显枯燥,但却是最有力的证明:从1956年7月13日制造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1978年年末,一汽共累计生产汽车74.1万辆。2008年,一汽全年销售汽车153.3万辆,这一数字相当于改革开放前生产汽车总和的两倍多。从2004年至2008年,一汽连续5年进入世界500强。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2184亿元。2009年列“世界最大500家公司”第385位,“世界机械500强”第38位,“中国机械500强”第1位。并以622.11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国内汽车行业首位。
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推动着一个老国有企业踏上了“欲寻陈迹都迷”的新阶段。今天,当我们站在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上回望她的发展轨迹时,一汽这个老国企在与旧体制抗争中经历的磨练与阵痛仍令人动容。她用自身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第一”,不断擦亮自己的名字,向世人展示了一幅自强不息的壮美画卷。
开创新基业
1949年,当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还在耳边回响,百废待兴的旗帜刚刚扬起,毛泽东便描绘出一幅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蓝图。他第一次出访苏联,便对随行人员说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也要有像斯大林汽车厂这样的大工厂。”
老人家的话很快就变成了现实,1950年3月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在北京成立,一汽被列为国家“一五”期间规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毛泽东亲自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汽车厂的指示》,并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1个大字。
1953年7月15日,万名建设者汇聚在长春西南郊,在这片侵华日军留下的细菌工厂废墟上,开始了伟大进军。当阳光和黑土一起洒向镌刻着毛泽东亲笔题词的白玉基石时,一座历史丰碑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处巍然矗立。于是,一场化灾难为福址、变荒凉为繁荣的历史碰撞便在这里轰然爆响。当一汽人在茫茫荒野上夯下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根基桩时,他们也在自己的脚下铺就了一条奉献的跑道。
1956年7月13日,是一个令亿万人民欢呼雀跃的日子,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一汽驶下装配线。从此,一汽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开始驰骋着共和国的光荣与骄傲。“解放”这个由毛泽东命名的中国第一汽车品牌开启了装备新中国的历史航程。
1958年,一汽研制开发了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同年,中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第一辆越野车研制成功……一汽不断用“第一”夯实着自己的基业。
跨越30年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元老企业,一汽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国有的独资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的利润全部上缴国家,所需的资金由国家统一分配。在其20多年成长时期,因没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导致产品落后、企业老化,当她步入而立之年时,老解放“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已压得她喘不过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一汽这个50年代的老国企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面对“三十年一贯制”的老解放,一汽领导班子重新审视自我,于1980年5月做出改变命运的决定:增产增收,自筹资金,换型改造。198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了一汽的换型方案。
经过近3年的精心筹备,1983年7月15日,在纪念中国汽车工业诞辰30周年的日子里,一汽人以“愚公移山、背水一战,万无一失,务求必胜”的誓言,打响了“换型改造”的攻坚战。一汽人用3年的时间,用自筹的44亿元资金,完成了国外专家断言要22亿元才能换型的改造工程。1986年7月15日解放CA141新车开始批量试生产,同年9月29日最后一辆第1281502号“老解放”驶下总装线,生产30年之久的老产品终于“退役”。
1987年1月1日,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二代“解放”牌汽车CA141诞生。一汽人用自己“换型改造”的成功实践,走出了一条“自主开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不停产改造”的路子,使产品的技术水平一步跨越30年,产量由6万辆提高到8.5万辆,闯出了一条老企业改造和产品发展的新路。
时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的陈祖涛在向姚依林副总理汇报时说:“一汽换型难度举世无双,成功了应该奖给他们一个一吨重的大奖章。”如今,这个大奖章已经镶嵌在刻有李鹏为一汽换型改造成功题词的纪念碑上。
建设“自主”新一汽
当人类走进21世纪,中国的汽车业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迎接着经济全球化。一汽人载着与时俱进的新观念和”羚羊”般的奔跑速度,踏上了建设“自主”新一汽的征程。
2004年,一汽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第一个百万辆级的企业,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矗起了新的里程碑。
为了形成支撑自己持续稳健发展的主模型和体系能力,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一汽实施了“集中投资一个中心;发展采购,营销两大网络;提升总装、焊装、涂装三大工艺;专注发动机、桥、变速箱三大总成”为内容的“1233”战略,使三大总成的研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汽强化研发基础积累,在吸收世界汽车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力培育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准备一代“的产品研发格局;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天津,无锡,青岛互为补充的研发网络,搭建了产品技术、开发技术,基础技术和制造技术并重的科技架构,使产品开发具有了体系化的支撑能力。
近年来,一汽对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2007年相继与俄罗斯、墨西哥签订了生产“解放”牌商用车、经济型轿车合资合作协议。同年11月22日,一汽在墨西哥生产经济型轿车基地奠基,这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在海外规模建厂,也是一汽参与国际竞争向深度化发展的标志。
2003年7月15日,一汽在纪念建厂50周年这一天,举行了解放卡车基地、一汽轿车基地和一汽-大众轿车二厂三个新基地的奠基,它们同当时正在建设中的天津一汽丰田轿车基地,一起被称之为支撑一汽未来发展的四大整车生产新基地。
2007年,一汽具有当代国际同类重卡水平的解放J6卡车,轿车等车型纷纷从这些具备世界制造工艺水平的生产阵地驶出。据统计,一汽四大基地开工以来,累计产出各类汽车超过120万辆。
到目前,一汽拥有两个中重型卡车生产基地,三个轿车生产基地,六个轻微型车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达到180万辆,资产总额10528亿元。
今年是共和国诞辰60周年,也是一汽建厂56周年。56年来,一汽已累计向国家提供重、中、轻、轿、客、微各类汽车1200多万辆。这个数字凝聚着一汽人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不休奋争的足迹。
面对未来,一汽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一一建设“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争做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自主战线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到2010年自主销量达到100万辆,2012年自主销量150万辆。实现汽车总销量和自主汽车总销量两个国内第一。
这是一汽追赶世界的新起点,也是一汽前行的一面旗帜。它引领着一汽人打造企业更辉煌、更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