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瑜
在未来,IVD(In Vitro Diagnostics,体外诊断)的市场潜力不是个小数字。
在中国目前每年约9000万人份的艾滋病诊断试剂需求市场上,若以每次100元的费用计算,一年就是9亿元的市场,而艾滋病诊断其实还只是IVD行业的“冰山一角”而已。与此同时,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诊断检测费用占医疗费用的20%以上,人均超过50美元;而中国这一比例还不足10%,人均10元人民币左右。
随着中国医疗服务的发展,IVD数值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作为中国诊断试剂行业品种最多的公司之一,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科美)如今的产品线已涵盖包括化学发光、生化、放免三大系列在内的近200种产品。“按卫生部的一个调研数据:中国临床医疗误诊率超过50%。”科美CEO应希堂这样告诉记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IVD行业发展已比较成熟;而中国还处于早期阶段。”
10年竞争力探索
许多人知道科美,多是从它的“化学发光微孔板艾滋病诊断试剂”开始的。与国内目前常用的酶联免疫诊断试剂检测手段相比,该试剂化学发光的灵敏度更高,检测更快速,成本及费用也比国际品牌的同类产品低一半左右。作为国内首家成功研制可商业化应用的化学发光诊断试剂企业,经过lO年的发展与积淀,科美在该领域已经获得100多项专利。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来源于技术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完善。”应希堂说,“除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孔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科美形成三大系列近200种产品,服务于各大中型医院检验科、血站及科研院所。”而且,与其他同类公司不同的是,科美还为客户提供了包括设备、试剂、标本、软件、后续服务等在内的系统化解决方案。而非仅仅销售试剂或设备。
一直默默专注在诊断试剂研究的科美印证了“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耀眼的光芒也吸引了风险投资商的注意。公司2007年6月及2008年1O月,两次获得来自美国中经合集团、西门子创投、软银中国共计2000万美元的投资。有了资本的助力,公司在系统化、规范化运营及人才引进和管理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和众多民营企业一样,科美也是从几个人的小企业起家。“1998年科美创立,如果说在2007年之前我们还只是一支‘土狼型的团队,那么现在科美的管理层已经非常国际化,视野也更加开阔。”应希堂说,“公司COO在美国强生有十多年的管理经验,CFO则来自摩托罗拉;另外在研发创新上,科美已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及研究所达成合作。”
控制成本突破瓶颈
几个月前,应希堂去德国的一家IVD企业参观考察,发现仅仅几十人的团队竞可以创造出几亿元的产值,效率是国内企业的很多倍,令其心生敬佩。“这个行业虽说是一个技术门槛比较高的行业,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是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但成本控制也是公司运营中的重中之重。这样才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应希堂说,这些对他有很多启示。
应希堂表示,科美2009年的主要目标,除了要挺进国内IvD行业第一阵营以外,还要在提高产值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
2008年科美的销售额为6000多万元,而今年将突破1.5亿元。“科美如今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50%以上,预计3年后就可以上市。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临床诊断产品专业服务商。”应希堂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
自科美成立以来,曾先后多次获得来自科技部等相关单位共计10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应希堂非常重视并感谢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为此科美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政府事务部,除了及时研究政策信息,还积极参与国家863计划,以及IVD行业标准的制定。“政府在资金上给自主创新的优秀企业带来很大支持,好政策的出台也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帮助。稳定、宽松、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及快速发展。”应希堂表示。
不过应希堂也坦言国内整个IVD行业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行业标准仍未建立起来,整体格局相对比较混乱;此外在物价审批环节,国内的企业有时并未获得与国外知名企业相同的标准;监管环节方面,国内行业也相对滞后。”
而且,中国1VD企业从中低端走向高端也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国际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250亿至300亿美元(包括仪器、试剂及其他诊断用品),全球IVD行业的几家大公司里,西门子、罗氏、雅培等企业每年的销售额都高达几十亿美元,其中任何一家都相当于中国整个行业的销售规模。而国内的上海科华、广州达安、深圳迈瑞、北京中生、科美等企业虽然在中低端市场占有率还比较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