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一席谈

2009-12-02 10:20卫红霞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22期
关键词:重难点手段多媒体教学

卫红霞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学科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稍不留神就会走入误区,从而阻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甚至会为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帮助其他学科的老师制作课件,发现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我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几项原则:

一、多媒体教学与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

多媒体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它不能脱离课堂、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美国学者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用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食物营养更为丰富。”

然而,有一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教学就戴上了创新的帽子。把多媒体的“辅助”地位提升到了“主导”地位,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用人机交流取代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例如,在讲授“敦煌莫高窟”时,教师先播放从网上下载的视频及资料片的剪辑,然后堆砌大量的壁画、佛像等图片,把教师要讲的内容变成了旁白解说,甚至整个教学过程相当于看“录像剪辑”, 观“图片展览”,学生听着热闹却不知说些啥,看着华丽却不知想些啥,就这样走马观花之后就草草收场。

还有一些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技术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观赏者。只不过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机灌”而已。

例如,在讲授“宋代欢乐的节日”时,先放映处理过的王安石《元日》的古诗,让学生齐读后,老师指出其中的“放鞭炮”、“喝酒”、 “贴桃符”等风俗,然后再播放flash《元宵节赏灯的由来》供大家欣赏。

其实,如果加入一些适当的提问和交流,效果要好得多。但教师这样的处理,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他们停留在对精彩画面及动画的欣赏上,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长此以往就会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更是如此,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通过创设情景,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通过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

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盲目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

例如,有的教师喜欢用课件贯穿整个课堂,将大量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也写入其中,黑板上只字不写,这样使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更不要提什么理性的思考了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上完课后知识体系一片空白。这样单一使用多媒体反而使学生对知识印象不深,更不易吸收。

如果我们把两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用,会有不错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时,教师通过flash地图演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每到重要的地点附上相应的影视资料,并板书其地点名称。同时,请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补充一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设置问题链让学生讨论分析。

诚然,多媒体手段有其自身突出的优点,而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长处。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地起来,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现代性的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与突破重难点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功能,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这一优势使它无疑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首选手段。例如,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在课件中打出《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节选材料,提出问题“假设你是美国的黑人奴隶或者是贫穷的白人看到这两个法令后会怎么做?”

然后在出示《北方军队中的黑人图片》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情境的设置和数据的统计,使学生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但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图片、色彩、声音、录像和动画,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 反而冲淡了教学重难点,使整节课平淡无奇,学生也不能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教学目标更是无法实现。因此,多媒体教学必须在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为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服务。

四、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忠于教材、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在图象的处理上要简洁,切勿片面追求视觉上的“花哨”而忽略了科学性。从而达到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合。

勿庸置疑,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要从学科教学的实际出发, “适时、适度、适当”地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平顶山市四十一中)

猜你喜欢
重难点手段多媒体教学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