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书燕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但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尤其职高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向“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之路。那么,是不是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已经俱备了呢?
在职高朗读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下这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1.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过程中常出现语音,逻辑停顿的错误。如把“戏谑”的“谑”(xuè),读作“虐”(nuè);把“戛然而止”中的“戛”(jiá)读作“嘎”(gá).如把“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冰心《笑》)的正确读法“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错读为“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
2.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主要是指声音又细又低,神态扭扭捏捏。这样的学生在职高有相当数量。当然,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也就不能进行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了。
针对这种现状,本文从六个方面叙述了朗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唤起职高老师,学生对职高朗读教学的再认识,使朗读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一、朗读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职高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随着职高语文教改的深入,职高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经典美文的大量增加,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琅琅的读”,哪有“出口成章”?
学生通过朗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真切地体味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交流思想的能力。
要朗读好一篇作品,决非易事,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例如发言标准,吐字清楚,念词完整,不读破句,感情饱满,抑扬顿挫等。另外还要深入研究作品,弄清作品的中心思想,对作品的每一章节,每一段落,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第一个标点,都要仔细揣摩,激发自己的真挈感情,使朗读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有感情,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职高语文教学中,仍要进行严格正规训练,使学生朗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二、通过朗读去领会文章神韵,陶冶情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就强调了语言对文章的重要作用。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强调了语言锤炼的艰辛。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
职高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诗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杏枝头春意闹”。散文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语言具有含蓄美和音乐美。小说方面,福楼拜认为:“无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要一个词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性质鲜明。”戏剧的语言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化。
总之,职高语文教材中的文学语言用词追求立体感,分寸感,句式讲究节奏美,整齐美,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可以“一字传神”,甚至“不着一字,尽着风流”。
职高学生认为朗读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其实,他们不知道:只有读,才能领会文章的神韵,才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如果不读我们就品味不出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体会不出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再现不出散文的意境美,展现不出戏剧角色的个性。
三、通过朗读提职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古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所谓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
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例如《荷塘月色》一课,如果我们靠老师讲解,会觉得其中许多话语令人费解。怎么办?读,响亮地,有感情地去读,你会发现眼前霍然开朗,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许多学生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他们说:老师,你授课时讲得太多了,太清楚了,而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又太少了。这样一味地把知识往我们头脑里灌,我们会因“积食”而“消化不良”的。这是众多家学生的心声。职高语文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去朗读,去思考,不然,课本中的精品就会寡然无味了。须知,光靠老师讲,学生思考,是培养不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职高阅读理解得分不多就是明证。我们不要忽视朗读理解文章的作用,而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四、朗读也是职高阶段记忆,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我国的传统方法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荀子在《论学》中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采用反复诵读把所学的东西贯穿起来记忆,用深入思考把所学的东西贯通起来理解。北宋教育家张载也说过:“书须成诵,则学进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名言都点明了熟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意义。
职高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的大量出现,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解,默记来背诵还是远远不够的。经验证明,我们记忆知识,朗读,吟咏的效果远比默记,理解要好。职高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博览强识的好阶段。多读多背,反复朗读,刺激大脑,加深记忆,读得多了,积累声音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如对《陈情表》的学习,如果我们只是理解,默记,不知这样一个艰涩的文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如果我们用朗读的方法,就会迅速地把这篇古文背下来,其中的许多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文章背熟了便于理解,记得牢固了便于吸收利用。如果把职高语文课本中(包括课外)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尽可能多地贮存于大脑的记忆仓库里,那么,高考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运用自如。巴金,钱钟书,叶圣陶,鲁迅等大家都运用过朗读进行记忆积累,其效果大家是不言自明的。
五、朗读可帮助字斟句酌,修改文章
朗读,可以形成语感。语感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通,拗口,逻辑不严密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鲁迅先生说:“在看和读之中,能够发现重复罗嗦的地方,把文字改精炼了;能够找出拗口,不通顺的地方,把语言改通顺,流畅了。”叶圣陶先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改诗时,就采用“读”的方式,“读”的修改法使白居易的诗明白如话,音韵优美,雅俗共赏。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应用“读”这种方式修改作品成绩最为显著的是海明威。他将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反复读了二百余遍,修改了二百余次,最后才付印。海明威就是用“读”的方法,从感觉,视觉,触觉上去刻画形象,用最乘法,炬的语言将作者,形象,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形成了独特的“海明威风格”。
由此可见,通过“读”来修改文章是行之有效的,职高虽然课业紧张,但每写一篇文章务求其精,“文章不厌百回读”,只有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语病,只有通过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言“心语”之语。这样,可能初改文章时费时费力,但从整体写作教学来说,它却是省时省力的。学生一旦掌握了边读边改的方法,必可受用无穷。
六、朗读可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指良好的情绪,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倾向,心理学称为“兴趣”。职高学生由于课业紧,学习压力大,对朗读重视不够等原因,对朗读,对学习无兴趣可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通过朗读来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呢?本文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1.示范性。在朗读方面来说,示范性主要是老师和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主要指录音机。
老师的示范性
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一堂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朗读课,能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充满情趣,给人一种艺术的氛围。
例如:老师在讲《陈情表》一文时,不是用太多的讲解,而是身穿肃装,表情严肃,用低缓而常常的男中音,饱含深情的朗读,来表达对亲人深切的怀念之情。音色深沉,苍劲,课堂沉浸在悲怆的氛围中。老师率先垂范,先声夺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朗读和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
录音机的示范性
录音机的示范作用,主要指朗读录音。朗读录音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大师经过认真揣摩,摊牌练习制作的优秀作品。它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调等方面的示范,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朗读水平。
例如,在讲《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时,我们可以利用录音教材,只要一播放,必会先声夺人,使用权人入境。氛围有了,何患激情?当然,如果老朗读水平高,由老师来读会给学生“望尘可及”的心理,更有说服力。
2.主体性。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都有“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职高学生也不例外。“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通过形式,传授给学生朗读方法,技巧,让学生比着读,赛着读。我们应该常识他们,让他们“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这时,我们也要注意选材的新颖性,实用性,并且有一定难度。朗读,有一定难度对激发学生兴趣很重要。俄国教育界认为:“难度要如同树上的苹果,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这样职高生才会在挑战的氛围中对朗读产生兴趣。
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汉语语音有它所特有的显著音乐性——声音悦耳,音调柔和,节奏明朗,韵律协调,由于音节中元音占优势,语音晨乐音特别多。辅音和元音的互相间隔,形成了分明的音节,使语言富有节奏性。
声调的变化,也使语言具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词汇里双音节化和四字格的同语结构以及双声,叠韵,韵音的形式等,也都能显现出汉语语言的音乐性。职高语文教材中的诗文辞赋,名篇佳作在语音上都有能显示美妙动听的音乐性。如果我们忽视它们的音乐性,那么它们就不是生动的,形象的,立体的再现作品,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遐想的。
本文从几个方面粗略地对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进行了论述,目的就是引起教师和学生对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的重视,使朗读在职高语文课上焕发出它应有的风采,通过它来释放出一曲曲美妙的音乐。
(河北省永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