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建等
数码相机、博客、粉丝,无形之间改变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和阅读方式。
数码相机,造就了无数的天才摄影师。不会摄影的,已经陶醉于自己的作品中;略通摄影的,已经堪称摄影师了。一级一级的晋升,头衔也就逐渐扩展,原本摄影记者,现在都摇身一变成了摄影家,不换个家字,似乎级数就显得低了一档。原来的摄影家,都列入摄影大师的行列,还嫌不啦,那就再加上“著名的”,或者是“国际”,这头衔似乎已经达到顶峰了。顶峰太多,犹如西藏的高原,四处山峰对峙,唯剩下顶峰与顶峰之间的沟壑,没有人容身的平地了。从平原上眺望远处的山峰,方有仰观叹止。从山峰望山峰,就没有什么新奇了,不过却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攀比心态——这山望着那山高。
博客,培养了无数的天才作家。博客,博客,以博为显。更是反客为主。古人视写作为大事,且不说有的人还讲究写作之前先沐浴熏香,静坐冥思,以求心定而文思舞涌,之后才挥毫而就。就以尚未流行博客之前的写作来说,至少还是十分慎重的文字活儿,虽勤于笔耕,但还需送交编辑大人审阅,左砍右折,有幸者才能化为铅字印刷成书,或是刊登在报纸杂志上。时下的“博文”(博客的文章)则不再受任何约束,作者、编辑、校对、版面设计集于一身。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天马行空,无所拘束,甚至达到无所谓意旨题趣、无所谓文法语句的境界,只要有人读看,有人捧场就可以。最流行的是日记式的博客,无论油盐酱醋,还是鸡毛蒜皮,一股脑儿往上堆砌,码够字数就成。每一个博客都堪称一本文摘式的杂志,结集起来就是包罗万象的丛书。
摄影大师的不断涌现,名博的大作铺天盖地,自然少不了拥戴捧场的粉丝。粉丝的多少。未必以作品的优劣来定,多视其身份来定。老师的博客,自然有一批学生跟随,老师说的,好学生总是不问好坏都鼓掌,老师感觉这些孩子受教,也听话。领导的博客,下属不少跟帖,好比领导提出聚餐,每个下属都必须掏腰包凑份,不然,扫了领导的兴致,又何必?名人的博客,尤其是带星字的博客,那就不管写什么,都有一帮捧场的,好比明星走在红地毯上,照例要制造表情,摆摆姿势(也叫甫士。还必须将甫大声念成普),夹道上例必有粉丝雀跃欢呼,挥舞自制的牌匾,尖叫呐喊,那才显得出范儿。这跟领导讲话,但逢语句停顿处,必须鼓掌一样,基本上都是有组织的,或是有带头羊的。
数码相机、博客、粉丝,为今日生活和阅读增添了无数的色彩,但也无端制造出无数的文化垃圾,孰优孰劣,唯待后人评说。
博客絮语
絮语
浏览博客,看见草根名博之家的通知。才恍然想起,从2008年年底至今,自己的博客问世恰好7个月了。
短短几个月,对博客这一数字生活新时尚,由懵懵懂懂、一无所知,莫名抵触、被动接受,到每日乐此不疲,登录博客、撰写博文、发表评论,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无线等手段,参与交流、分享心情、展示自我。可以说,是朋友将博客引入了我的生活,而博客又丰富了我的生活。
的确,作为开放的私人空间,博友可以利用博客具有的链接、互动、更新手手段,在永无止息的网上冲浪中,开发思想资源;记录心路历程;发布公共信息;畅言个人观点;广交天下英豪;进行深度交流……
通过博客这个平台,博主结识了海内外许;有思想、有见地、有缘分的朋友。他们有的大江东去,豪气干云;有的小桥流水,自成一派;有的胸藏锦绣,文思采涌;有的笔走龙蛇,书画双绝;有的术业专攻,独辟蹊径;有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的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夜深人静时,漫步博客家园,“思接千栽、视通万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虽相距天涯,却近在咫尺。可以不出家门、知天下事;可以身居边塞、关注国运;可以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博客,是心灵的牧场,是旅途中歇脚的去处。这里矗立的是思想的参天大树,伸展的是精神的繁茂枝叶,积淀的是人文的厚重土壤,收获的是思考的奇花异果。在这里,我们接受思想的洗礼,观点的交锋,友情的滋润。
诚挚的期盼您——我的朋友,为这一思想的园圃浇水灌溉、精耕细作,期待收获丰稔、不自耕耘!愿于红尘纷扰中,和你一起守望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