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时起,他就强烈地意识到,对任何事都要有些自己的看法。每次遇到事情,所有人说的话,他都热衷于唱反调,在同学当中。他成了一个著名的抬杠者。叛逆的个性,练就了他凡事从另一个角度看东西的思考习惯。
后来,他先后在报社、出版社、唱片公司、电影公司工作,从事的都是创意挂帅的产业。他依旧爱和老板、同事叫板,那时候,说“不”成了他的口头禅,然后表达出令人折服的观点。即使是对一篇很有见地的文章,他也不会轻易地相信,如果没有新的想法出来,那就说明自己一无所获。凭着独特的创意和精准的见解。他总能先于别人找到下一个即将发生的故事,他参与策划的唱片、电影在台湾刮起一股股新的风暴。
最精彩的,要数他卖金庸的作品。
当年,他供职的出版社花重金拿到了金庸的版权。而此前有权出版金庸小说的那家出版公司因为财务困难,把授权当债务抵,以至于满大街都是金庸小说,路边小摊的价格更打到四折。非常时刻,卖书的任务自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街上一本卖八十元(台币,下同),自己出版的金庸小说,一本要卖一百元还是一百二十元?他满脑子就是想着如何在这个混乱的低价战局中杀出重围,但是想破头也找不出理想的答案。
后来,他在一位出版界前辈的点拨下,干脆不去想街上那个四折的价格,因为自己才是唯一的正版,正版就应有正版的卖法。
于是他开始创造一个任何人都想要的金庸作品典藏版,取名叫“典藏极品”。从书的构造开始改,找不会反光的纸来印刷、书封的装订用宣纸、找名家来设计书封,每一本都有唯一的编号,而且还限量发售。
这样一套书,他把价格订得非常贵,一万二千元!这是当时街上一套一千多元的十倍价格。同时,他还做了个抽奖活动,凡抽中的幸运读者,可享受一趟新马泰港之旅,最后一站是在香港和金庸一起吃饭。
几个月的时间,这套超精装小说卖出了二千多套,进账几千万元,解决了所有问题。
第二年,他再出袖珍版,把一本拆成两本卖,价格一本六十元,从三十六本变成七十二本,还是比街上那些书贵,因小本很方便、用途不同,也卖出了七八千套,又轻松过关。
第三年,街上的低价书已被清得差不多了,他才正式推出标准版……
他叫詹宏志,现任网络家庭(Pchome 0nline)董事长。如今,在台湾他被称为“趋势大师”,他的一举一动总牵动着台湾文化和创意产业界的神经。
詹宏志的成功告诉我们:越是成功的人,越是与众不同。他们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当众人受困于一个个难题时,他们已从另一个角度巧妙地找到了高明的解决之道。这就是成功者和平庸者的差距所在。
(李丽荐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