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9-12-01 08:44
中州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全民公民青少年

陈 强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健康态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一方面,国家积极投入巨额资金兴建“全民健身路径”,在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为城乡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可能,缓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善所形成的体育健身规模扩大与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数量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不断提高,全国范围内正在形成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身运动正以其健康有益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公民健身观念的误区,导致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呈现不均衡性

首先,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尚有为数不少的文盲、半文盲,他们中有不少人受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和固有文化心理的影响,从思想上把日常的生产与家务劳动等同于健身活动,出现了以劳动代替健身活动的错误认识。其次,在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也不能令人乐观。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地区参加健身运动的人数虽然在逐年增多,但出现结构上的严重不均衡,具体表现为:一是男性公民参与健身运动的比例大大高于女性公民。我国城市人口中坚持参加健身运动的男女比例为2.67∶1。二是城市地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公民存在年龄结构上的不平衡。其中14—20岁青少年参加者占该年龄段人口31.8%,41—45岁的中青年占该年龄段人口的6.7%,66—75岁老年人占该年龄段的38.46%。参与健身运动的公民在年龄结构上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态势分布。三是城市地区参与健身运动的公民因职业的不同,呈现出锻炼时间和锻炼次数上的差异。如河南省不同职业者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排序是:商业人员、干部、工人、科教人员。

2.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场所和器材短缺

全民健身运动无论是活动场所的规划与建设,还是器材的管理与维护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不同地区的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状况总是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政府直接拨款用于全民健身运动的经费十分有限,这导致了全民健身活动场所的不足和体育器材的严重缺乏。一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刚刚解决温饱的人们还无暇顾及运动健身之类的问题,而政府和社会也无力提供良好的运动健身氛围,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困难很大。二是城市社区已经建成的部分健身广场和活动场所,由于缺乏相关保护措施,运动健身器材受损严重,残缺不全,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3.职能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指导不力,公民健身技能和知识贫乏

由于较长时期内有关职能部门对全民健身运动重视不够、指导不力,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盲动性。首先,部分活动参与者出现了急于求成的认识。他们希望自己在参加了一段时间和一定量的健身活动后,能得到体质的改善。然而,当他们对这方面的自我感觉效果不能如愿时,对运动健身“将信将疑”的心态也随之出现。其次,有人错误地把运动健身视为“包治百病的良药”,缺乏科学合理的健身方式和必要的运动指导。当他们听到或看到媒体对健身功能的各种宣传,就觉得健身运动对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效果,在不加考虑自身适应状况的前提下,他们认为参与健身活动、参加运动锻炼“多多益善”,这样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4.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式与目标模式,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生理学角度看,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在此期间进入了青春发育期;从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的基本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对于有效预防青少年学生身心疾病的发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十分有益。然而,传统的学校体育由于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的目标,片面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体育运动乐趣的感受,在缺少健身和娱乐因素的前提下,学校体育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

二、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有效开展的基本对策

1.引导广大公民树立正确的健身理念,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错误的健身观念不仅造成了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结构失衡,而且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推进。针对此,首先,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以科学、健康的理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每天健身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人人健身家家乐”的科学健身观念,把健身活动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科学引导,人人参与,实现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均衡发展。其次,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组织,全面发动,完善管理,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均衡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因地制宜,做好民间传统运动项目的挖掘、整理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转变“劳动能够代替体育健身”的错误认识,形成自觉接受、积极参与的运动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核心、居委会为重点的体育健身协会,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一些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娱乐性强、活动量小、花费少、易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项目,使全民健身运动走进生活,走进社区。

2.创新资金筹措机制,改善全民健身运动的场地设施

时至今日,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尚未形成固定的投资方式,及时建立政府投资与社会筹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具体做法是:一是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把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本着党政主导、为民服务的原则,逐步增加城乡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基础设施的数量。二是鼓励、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个人投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有偿或部分有偿的服务管理方式,加快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三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将体育产业的收入用于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四是加强对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提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

3.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组织开展文明、健康、科学的群众性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与开展既需要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组织引导,也需要有体育专业人士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活动能力和健身运动水平,实现全民健身的目的。因此,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大力宣传,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知识。通过新闻媒体邀请体育、医学、心理等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在电视台开设专题讲座,对全民健身运动知识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公民从健身意义上真正了解体育健身的功能和作用,形成自觉参与意识。二是要加强指导,提高广大公民的健身技能。我国应及早启动和推行全民健身指导员制,合理配备和开设全民健身活动咨询站,实现全民健身运动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为群众服务。同时,还应积极组织发动具有体育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志愿者开展志愿行动,通过志愿行动将体育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提高人民群众的健身运动水平。

4.发挥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基础”优势和“桥梁”作用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发挥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才能全面发挥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基础”优势和“桥梁”作用。一是要通过学校体育帮助青少年一代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体育运动基本技能,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二是要通过学校体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三是要通过学校体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遵守纪律、顽强拼搏、朝气蓬勃的精神。四是要通过学校体育增强青少年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有志,留森华,陈岭.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活动的特点与对策(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2]徐晖.试述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发展途径[J].体育文化导刊,2005,(9).

责任编辑:随 园

猜你喜欢
全民公民青少年
论公民美育
全民·爱·阅读
青少年发明家
可持续全民医保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