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2009-12-01 08:44满囤儿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47期
关键词:爱情喜剧柯蒂斯时髦

满囤儿

《海盗电台》

写给摇滚年代的情书

“作为一个出生在1950年代的人,60年代的摇滚潮是绝对不可错过的。正是有了这些音乐,我这一代人才能成长起来。”《海盗电台》导演理查德•柯蒂斯如是说。

如果说《午夜巴塞罗那》是伍迪•艾伦写给巴塞罗那的情书,《文雀》是杜琪峰写给香港的情书,《海角七号》是魏德圣写给台南小镇的情书,那《海盗电台》无疑是柯蒂斯写给那个摇滚占据青年信仰的1960年代的,最真挚热忱的一封情书。

一手捧红“憨豆先生”系列,接连写出《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诺丁山》和《BJ单身日记》等多部优秀剧作后,柯蒂斯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爱情喜剧天才。此次他没有再祭出爱情喜剧的杀招,只是用简单的笔调写出了一群地下电台的DJ,用音乐团结起半数英国人、和古板且不能接受摇滚乐的政府斗智斗勇的故事。这部看似没有爱情的电影,正是柯蒂斯自己的一段“爱”——对音乐的爱,对摇滚年代的爱。那段摇滚岁月本身就是无数人的浪漫爱情。那些粗鄙却又活力四射的DJ正是这满溢的情感最好的宣泄口。

上世纪60年代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乐,反映出当时在青年人中涌现的新思想。当时,英国在音乐和时尚领域都很有影响力,为音乐痴狂的人无法计数。有些人,尤其是政治家,嘲讽那段时期为“时髦放纵的60年代”,他们认为当时许多传统思想(如对婚姻或教育的态度)都被时髦的观点所取代了。又恰恰是这些时髦的思想,为今日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可是柯蒂斯们却不这么认为。在该片中,那是一个自由、享乐、欢乐和进步的时代,是初恋时完美的情人。

不同于20年后的“猜火车”一代,片中的DJ们还没有沦落到终日与毒品为伴的地步。尽管摇滚乐的骨子里透着反社会的基因,但是那些执着于偷听独立电台的青年们,只是不愿意走父母为自己安排好的道路,只是渴望有自己的追求和爱好。他们只是由于人多势众,才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动摇社会的根基。摇滚乐简单、直白、有力,特别是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他们只是正好在摇滚乐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而已。

是的,该片之所以拥有感染力,正是因为它是柯蒂斯及主演们一次密集的情感释放。这些家伙当年正是那些为了偷听独立电台而不去教堂做礼拜的小青年中的一份子。他们每天必在片场播放鲍勃•迪伦的音乐进行暖场。导演拍摄的是对美好音乐和简单生活的回忆,而演员扮演的则都是量身定做的“自己”。首映时,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作为摇滚年代的代表出席,欣然接受了柯蒂斯们的敬意。

影片上映后,有年轻观众认为该片缺少《海上钢琴师》中经典的“斗琴戏”那种兴奋点密集的段落。其实,该片的核心恰恰是那个时代最标志性的精神——激情。对于希望用本片示爱的柯蒂斯而言,剧中人物的激情是比音乐更为重要的东西:“60年代之所以令人着迷正是因为激情——社会上充满了新鲜的力量。如果在银幕上过度展示激情的话,那么这个电影也就不需要什么音乐了——搞点女人和毒品就能High上天。”正是这份激情,凝聚了这群爱心犹在的老家伙,以超40奔50的平均年龄,打造出这封完美的情书。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Taking Woodstock,2009)

导演: 李安

主演: 迪米特利•马丁 埃米尔•赫斯基 杰弗里•迪恩•摩根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描述60年代美国同志作家兼设计师埃利奥特•泰伯,创办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经过。

《少年手指虎》(Shonen Merikensack,2009)

导演: 宫藤官九郎

主演: 宫崎葵 佐藤浩市 田口智朗

4个性格怪异的中年大叔,因为一段25年前的演出视频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络偶像。4人阴差阳错地重组了朋克摇滚乐队“少年手指虎”,踏上巡回演唱会之旅。

猜你喜欢
爱情喜剧柯蒂斯时髦
荒野记录者
爱情喜剧《测谎人》定档8·20
时髦混搭
我只是想换个时髦季
戴“花”少年最时髦
穿得时髦才敢拍别人
“野蛮”背后:《我的野蛮女友》探析
汇聚名师力量 培养一流人才——柯蒂斯音乐学院
卖尿掘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