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细节之中

2009-11-30 04:33吴汝萍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8期
关键词:东东黑板蛋糕

吴汝萍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并由一个个细节实现培养人、完善人的目标。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细节,寓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细节之中,注意从细微处入手,适时点化、润泽,让学生的心灵在细节中润泽,在点化中震撼,在震撼中顿悟,使人性的光辉盈溢课堂,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育人无痕,在教育细节处培育出完美的生命个体。

一、重视对常规细节的引领

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当学生用不同的圆测出不同数据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各自测出的数据。学生汇报时,只见这位老师有选择地往黑板上写数据,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的数据就写在黑板上,而误差较大的就不写了。然后,教师让学生算出每组数据(即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并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据,从而顺利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一规律,进而引出圆周率。教师有选择地板书数据,这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给学生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实验的数据是可以随意取舍的,“不好”的可以不要。这样怎么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呢?

一方面,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性的特点,它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常规性教学细节中,要着意引领学生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分析、推理、概括、判断,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使学生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掩饰,需要的是严谨认真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向师性”使他们相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正确的,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引领学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重视过程性细节的润泽

一位老师教学“对称轴的认识”时这样引入:先将一张红色的蜡光纸对折,剪出“桃”形的一半,即得到“ 桃”。

师:猜一猜,老师如果把这个图形展开,可能是什么?

生:是一颗红心。

师:(展开图形)对,它是一颗红色的心。在这次“助残捐款”活动中,我们班每个同学都献出了一份爱心,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颗爱心。

接着,教师用“桃”形中间的折痕引入“对称轴”。

课堂练习中还安排了让学生设计、创造轴对称图形。学生展示后,老师出示“美”字的一半。

师:看,教师刚刚剪了一个字,它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你认为是什么字呢?

生:是“美”字。

教师将“美”字展开,贴在黑板上。

师:这些轴对称图形美吗?

生:美!

师:美在哪?

生:美在两边一样大。

生:美在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美的,需要我们用一颗爱心去观察。只要我们拥有爱心,就能感受并拥有美好的一切。

爱心与审美情怀就这样在过程性细节中悄悄注入孩子的心灵,使学生在细节中享受数学给予的精神力量。

三、重视对延伸性细节的唤醒

张齐华老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快结束的时候播放了一则“多美滋1+1”奶粉广告。广告大意是:东东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后,数数人数,发现有8个小朋友,就从左右两个侧面各斜切了一刀,正好平均分成了8份,每人拿了其中的一份。东东正准备吃,发现又来了一小男孩,正舔着嘴唇。东东急中生智,将自己手中的蛋糕一掰为二,把其中的一半给了刚来的小男孩。

师:从广告的画面中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东东一开始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4。

生:后来东东把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我想到了1/8。

生:一共有9个小朋友,我想到了1/9。

师:如果把蛋糕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就能吃到这个大蛋糕的——

生:1/9。

师:那从刚才第九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你可以想到几分之一?

生:1/2。

师: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东东手上蛋糕的1/2。

生:我想到了1/16,最后一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是整个蛋糕的1/16。

师:你能联想到1/16,真是太棒了!你们喜欢东东吗?

生:(大声地)喜欢!

师:东东分出了自己手中的蛋糕,你认为他收获了什么呢?

生:我认为东东收获了感激,他把蛋糕分给了其他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会感激他的。

生:我觉得他收获了友谊!

生:我觉得他收获了快乐,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对广告联想的层层推进,不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张老师在学生说出各个不同的分数后一句追问:“东东分出了自己手中的蛋糕,你认为他收获了什么呢?”这一延伸、拓展可谓立意高远,它唤醒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份真爱,那份友谊,那份快乐。学生从中收获的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收获了高尚的情怀。这正是教师在细微处不着痕迹的巧妙引导和有效唤醒。

四、重视对生成性细节的顿悟

课堂教学中除了预设的细节外,还会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细节。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倾听学生的话语,必能从中提炼、生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情感目标,并据此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就可能超越预设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实现跳跃式发展。

一位教师给一年级学生上“生活中100以内的数”数学活动课,让学生体验“数”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当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100以内的数”时,有个同学说:“我家养了86只兔子。”这是学生虚幻出来的数据,学生只是在用“86”造了一个句子。因为教师的肯定,后面越来越多的学生会用“100以内的数”造出类似的句子。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对数感的体验应该是真实的,用数“造句”当然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当学生说“家中养了86只兔子”时,如果老师不置可否,会给学生一个错觉:生活中的数可以随意编造。如果教师在第一位同学说出“我家养了86只兔子”时就询问一句:“你说的话没有错。不过老师想知道,你家有没有养86只兔子?”继而强调:“我们所说的数要是自己在生活中数到过的,看到过的,不是随意想象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询问,就能有效避免后面的学生不断地用数“造句”;有了这样的询问,就能使学生初步顿悟数据来源于生活,是确切的,不是编造出来的;有了这样询问,也是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启蒙教育的有效契机。

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只要老师敏锐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细节,就能抓住教育时机,春风化雨,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于细节之中,使教育无痕。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猜你喜欢
东东黑板蛋糕
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黑板和粉笔
张东东作品
读《比尾巴》,学仿写
我多想……
黑板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