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美兰
[摘要]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综合艺术形式的一种表现形武,在演奏电影音乐,使演奏者更加高度概括思想内容、深化主题,把音乐达到完美的境界。本文以手风琴演奏技术、演奏表现、演奏气韵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演奏中电影音乐的内涵。
[关键词]电影主题曲;手风琴;演奏
主题音乐就是创作电影同时创作的一个主旋律音乐,它将贯穿于整个电影中,其形式与特点不拘一格。成功的主题音乐设计能够将观众带入电影的情景之中,与电影主人公的命运休戚与共。主题音乐的风格要与电影的背景相互衬托,时刻为表达电影主题服务。南斯拉夫电影《桥》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战斗生活的内容。《啊。朋友再见!》这首曲是本电影的主题曲,作曲家所特有的音乐语言以及浓郁的意大利民歌素材贯穿全曲。其音乐美丽动人、丰富多彩,曲调清晰、高亢,节奏自由。由手风琴变奏曲形式写成的《啊,朋友再见!》共有四个变奏,节拍为2/4,弱起音型的节奏生动富有动感,华丽而富有的装饰音准确地反映出游击队机智勇敢、坚定乐观的形象,旋律舒展流利,质朴感人,南于使用暗淡、较柔和的小调式和不少小调性的音阶。音调略带有些伤感的情调。
本文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加以整理分析。探究变奏曲形式组成的电影主题曲《啊,朋友再见!》的手风琴演奏规律,演奏者对电影音乐的演奏达到感性表现与理性思维的完美结合。
一、《啊,朋友再见!》的演奏技术
在音乐作品纵横交织的运动中,旋律、节奏、力度等因素构成了演奏中的纵横交错的层次。主题曲《啊,朋友再见!》的体裁丰富、音乐表现形式多样,这些特征为手风琴艺术创造出了音响和结构的崭新天地。为了更完美地展示电影主题形象,准确地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与内容。其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在作品音响表达的过程中形成有组织、有起伏而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构成一幅浑然一体的音乐画幅。
旋律是音乐的重要因素,演奏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是否有效地表现旋律。在演奏过程中,先把握好多声部音乐的语言,即高低、长短、速度、强弱等因素的变化,不仅注重作品的内在含意。如本主题曲出现的二分音符、大附点的短长型等长音时值的演奏时,触键要按到底、左手键钮保持适当的时值、控制风箱的同时渐强。这种演奏法使得原本散漫、单调的旋律变得波澜壮阔、此起彼伏、谐调柔和、壮丽奔放。感染听者。此时的音响在演奏者的手中被运用自如,浮现出一幅幅电影画面,并演绎出一曲曲美轮美奂、动人心弦的作品。
本主题曲主要节奏为弱起节奏,尤其是动机开始八分休止,为了让下一个音的出现富有动感。这时要用渐强的音响效果,使音乐具有轻快、愉悦的情绪,并风箱用得自如,由于演奏仿佛柔和滑润的弦乐合奏。往往给人以精湛娴熟、纯朴多情的音乐美感。表现出游击队千方百计随时准备炸桥的心理状态。节奏的强弱、抑扬等对比关系,在音乐风格和体裁表现上有着最常用、最普遍的通用手法,它们会使音乐自然而然地产生出色彩的明与暗,也会描绘音乐意境、渲染情绪的一种手段,是表达和倾诉电影主题曲内在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手风琴风箱运用中的控制、绷紧等设计对乐曲音乐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风箱运行会使音乐内容得以准确、良好地再现,使听者易于电影音乐的思想内容。演奏本主题曲时多运用“顿风箱法”,突出重音,奏出情绪激昂、节奏欢快的曲调,并表现出南斯拉夫游击队精神振奋、意志坚定的人物形象。
演奏电影音乐需要严格设计旋律、节奏、力度等演奏技巧使之符合,当它们有序地结合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显示出音乐形式的特征。它们是一个严密的有机体。并通过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等一系列组织手段和演奏技法综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一个独特、完美的演奏技术,以达到与电影主题表达的完美一致,使听者留下深刻的主题旋律性。因此,演奏时需要与电影的精髓相结合。
二、《啊,朋友再见!》的演奏表现
演奏中的音乐表现是指演奏者运用纯熟的演奏技巧,生动地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创造出完美、符合原作精神的艺术形象。为了更好地揭示出主题曲《啊,朋友再见!》的演奏表现,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技巧性
演奏技巧是表现音乐风格和思想内容所必需的一种手段。手风琴演奏中的触键、风箱的运行、轮指、抖风箱及基本技术音型、音色、音响等不同的演奏法可以表现不同内容及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表现越精确、细致、灵活,越能高度表现技巧的创造行为。并得到视觉与听觉相互渗透的完美的电影音乐。
本主题曲第四变奏主要演奏法为轮指触键法,所发出的音具有顿音效果。演奏时只用手指力量,手腕要放松。手指是下键的主要动作,又贴近键盘,将键到底,发音要清晰、均匀;清楚轮指中的旋律线,使音乐圆润,流畅舒展,颗粒性强而不暴,更加明确主题曲的抒情性和歌唱性。
本主题曲第三变奏的右手柱式和弦触键和左手两个手指同奏法要控制风箱,双手要有饱满,富有激情地演奏,使音乐富有更加昂扬的气氛,表现出游击队勇敢、活泼,胜利的喜悦感。
尾声八小节的长音时值演奏时,右手触键带有饱满、连接性、左手节奏要轻快、音乐要渐弱的音响效果,仿佛是战争的胜利和完成任务的美妙的音韵,而让听众感觉到电影的结尾。技术性对于音乐表现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只有当技巧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服务,并且获得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时,它才能真正实现其自身的艺术表现价值。
2民族性
音乐的民族性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为表现一个民族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形成的,它的艺术形式必然与当时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它的音乐语言、风格也必然与当时的人的精神状态、情感特征相符合。
电影《桥》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的重要性,他们部署了一个团的兵力守卫,还安排了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在军营中坐镇,大桥四周可谓戒备森严。游击队在步步逼近目标的秘密潜入过程中,不幸被德军守备队发现,一名战士为了掩护全体战友脱险,孤身留守阻挡顽敌,不幸负伤后又大声呼叫退走的战友将手榴弹投向自己,杀身成仁,不当俘虏。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作曲家将意大利民歌音乐元素巧妙地运用于电影之中,演奏时。注重这种素材的所有特点和风格。如依音、弱起节拍、小调式等音乐材料达到一种宁静的和谐。同时,配
合电影叙事,营造出富有审美情致的视觉、听觉画面感,突出一代侠客的高强技艺与丰富心灵。
上述充分反映了电影音乐民族性与时代性,从中可见,表现并不以炫耀技巧为目的,而是把高潮的表现技巧,把不通过文字的具有民族性倾向的精神、形式、音乐语汇、节奏等素材完全融入深刻的艺术表现之中,从而达到两者完美的统一,并以音乐表现的形式给听众带来审美愉悦,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情感表现而动人心弦。
三、《啊,朋友再见!》的演奏气韵
“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艺术作品神形兼备,即为“气韵”。气韵,隐藏在性的背后,无法用感官感知。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灵魂,“气”是有生机的、运动的、活力的象征,也是创作的动力、作品的生命、美感的基质。“气”能使死物转生,音乐由气而活:“气”凝聚了一位艺术家的艺术的全部。
指挥家米尔顿·卡蒂姆斯认为:“即使是一个持续的长音,我也希望有运动的感觉。就像运弓时。应和歌唱家运气的感觉一样,上弓像吸气,下弓像呼气。音乐也要用乐句来进行呼吸,就连音符之间也常常有气贯串着。”正如手风琴演奏一样,风箱的运行是呼气,风向的顿是吸气的运动规律,这一规律对于演奏者韵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演奏主题曲第三变奏时,演奏者运用缓慢的气息,调节手臂和手腕,把左手风箱的持续音连贯起来。此外,右手柱式和弦要发出饱满的、发思古之幽情的歌调,应运用“气息”来解决这个具有魅力的技巧。
演奏弱起节拍时通过气息调节将手臂及手腕尽量保持放松,指尖和风箱的运行是气息和力的支点,不可松懈,调节好“呼吸”“用力”和“放松”的关系。演奏者常常使部分肌肉群相对处于紧张状态中,并消耗一定的能量,而这种能量的消耗,正需要内在气息的调节,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疲劳,给运动中的肌肉输送能源。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应更合理地运用呼吸和气息,才能保证良好的演奏状态。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没有呼吸就没有血液循环,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和继续。在手风琴演奏中风箱的运行至关重要的作用,等于呼吸一样的重要,没有呼吸的音乐就是没有生命的音乐。“气息”,犹如一根无形的金线,把原本没有生命的一个个音符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永恒的金带”,最终幻化为缕缕美轮美奂、浩荡充周的音响,为千百万听者留下一个无穷无尽、无限再创造的天地。
“气”作为物质世界的本体。在日常生理之“气”必然最终为艺术表现之“气”所取代,惟其如此,音乐表演的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出气韵生动的勃勃生机。因此,表演中如何处理“气”的生理之需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就成为每一位艺术表演者需要关注的。
四、结语
电影音乐贯穿影片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高度概括电影作品语境的主题歌,对影片故事情节做渲染的场景音乐以及强调影片中环境真实性的背景音乐,即是属于标题性音乐范畴,因音乐循着标题的指引,较有具体和定向性的解释。所以把这种电影作品画面转变为音乐的画面,再次转化为第二度创作的演奏中,使电影与音乐交融渗透得契合。
注释:
①本影片主题曲演奏中的主要乐器为手风琴,因笔者由变奏形式组成的手风琴作品《啊,朋友再见!》为研究对象。
②[美]塞缪尔·阿普尔鲍姆著《世界著名弦乐家谈演奏》,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5。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3]刘美丽,论琵琶演奏中的气息与气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Z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