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同学
逢年节或收获庄稼的时候,我携妻回乡下老家。一到村口,我便步行,不能再骑车。见到长辈喊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大叔大婶,递上一支香烟,乡情在亲切的问询中弥漫开来。小时候的伙伴相聚,把酒忆往昔,童年的趣事像一座故事的宝藏。有一次,我和二狗偷吃了五奶奶家的鹅,五奶奶昏天黑地骂了三天。直到爹娘逼着我给五奶奶认了错,五奶奶便不骂了。五奶奶说:“鹅正下蛋哩,吃了怪可惜的。”每每想起,我觉得对不起五奶奶,那年月村里还没有通上电,家家点煤油灯照明,鹅是五奶奶家换取煤油与食盐的主要收入。到了夏天,娘在老家门口的坑塘边洗衣服,扬起的洗衣棒槌一声一声拍打着我的乡村。
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三年,我考上了一所大专。怀揣一纸高考录取通知书,我走进大学的校园。第一次离开老家,与家的联系方式自然是信,每次收到家信总有“家书抵万金”的感觉。每每有哪位同学的父母或亲戚来看望,一个县的老乡聚在一起,打探着来自家乡亲切的消息,比如县城哪个地方又盖了一个几层高的大楼之类的消息,就让我激动好几天,似乎县城多一个大楼,我也自豪许多。
老家是根,根深情长。村里福田的爷爷,1949年随国民党的部队逃到台湾,几十年杳无音信。中共中央《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福田的爷爷与家里通了信,几个与福田的爷爷一起当兵的都健在,都和家里通了信。那年的中秋节前,几个人相约一起回来,回到阔别几十年的老家,相认多年不见的亲邻。小村斟满乡情这杯酒,庆贺月圆人也园。后来,福田的爷爷“老”在老家。临终前,福田的爷爷说:“叶落归根,我终于回来了。”
如今,老家的茅草屋早已绝迹,砖瓦房在村里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半以上的人家盖起了楼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家安装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平日里,村里人很少,只有几个老人在一起唠唠嗑。地里种的粮食吃不完,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挣钱去了,收种庄稼的时候,有人从外地陆陆续续回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是村里人最热闹的。
魂牵梦绕的老家,我温暖的乡村!
插图: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