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林夕与生病的社会
林夕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09年10月
马李灵珊
华人世界里,不一定人人都知道林夕是谁,但“凡有自来水处,皆歌林夕词”却有一定道理。作为香港乃至华人世界词作传唱度最高、产量与质量最平衡的词人,林夕擅写歌词,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其笔下都市男女的寂寞、空虚、哀怨与自我安慰,以及浓浓的宿命感和悲剧意识,与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人的心态相契合,难怪许多人说“最了解我的陌生人就是林夕”。林夕毕业于港大中文系,早年曾与同僚共组“九分一”诗社,醉心于新诗创作,文学功底相当深厚。
擅写歌词的林夕,除却被人熟知的多情善感的一面,亦有为国为民忧心时政的一面。其早年歌词《皇后大道东》、《赤子》等,讽刺时政,颇有家国情怀,与后期缠绵悱恻的风格不尽相同。他长年在《苹果日报》开设专栏“常言道”,以500字篇幅点评时事。近几年的专栏文章最近辑录成书,名为《我所爱的香港》,通篇却都在数落香港处处不好。文章苦口婆心,从股票、房产到教育、政治,无所不谈。林夕仿若变身炮筒,针砭时弊,条分缕析,盖因“香港有病,我在专栏所写的不能代医,但也希望病人了解病情所在”。
身为香港人的林夕,在自序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有生以来,我连一厘秒移民的念头都没有过”。因为太爱,所以才对香港病愈加痛彻心扉,愈发恨铁不成钢。何况林夕自己,也是个病人。病人看病人,自然更能体会个中煎熬与焦灼,更能设身处地为其着想。
港人生活节奏高居世界之首,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即使已贵为乐坛殿堂级人物,林夕每年仍要为保证歌词出货数量而挣扎。他颇有经济头脑,热衷炒楼且精于此道,被业界同行戏称为“地产小王子”。但太过患得患失也会心态失衡。千禧年前后,他深陷焦虑症中不可自拔,曾想“寻死”,同期作品也不免灰暗低沉,充斥自怨自艾心态。他开始转向佛教,寻求心理寄托。“自省”、“放下”方能“解脱”,成为其作品的最新主题。《我所爱的香港》一书,也有不少章节都在劝诫世人,知足常乐,日日常省吾身,常思己过。
林夕的病,就是都市的病。不仅仅是香港,推而广之,高速发展的都市社会,有几个能够逃过这样的病呢?林夕在书中所写的香港种种怪现象,千篇一律豪华大楼装修、政客官腔、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实际能力极差、逐富与仇富、严肃事件娱乐化……大陆城市读者看来,也已丝毫不感奇怪——这难道不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的事情么?
林夕对大陆,似乎怀有一种美好的想象。他盛赞央视投拍的几部金庸武侠电视剧,认为其水准造诣远在大陆人击节叫好的港版之上。他认为大陆的文化环境要远好于庸碌世俗利益至上的香港,尽管大陆人常常会转赴香港购书。这大概就是一种距离造成的美感。
时评杂文由于时间的因素,保质期委实有限。仓促中写就的杂文,也很难有多少文采飞扬。但个中道理却总是可以引发共鸣的。社会有病,病在何处,如何医治,何以自处,林夕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
南香红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09年8月
本书副题是《南方都市报汶川地震报道全纪录》。“南都的汶川地震报道始终以一家媒体的整体行动在进行,从前方的记者到后方的编辑,从纸媒到网络、电子媒体,从媒体经营到赈灾公益行动,所有这些都在同时、整体地运作。我们从这些整体的行动中,可以看到一家媒体所奉行的价值观,看到他们的悲悯情怀”。本书是对南都汶川地震报道的一次系统的梳理,是对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责任和位置的探寻和思考,作者也希望能够为媒体同行在进行灾难报道时,提供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
《淑女的美德》
[法]克里斯蒂娜•德•皮桑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09年11月
这是一部15世纪初的作品。作者以指导的口吻说,聪明的淑女“不仅要爱丈夫的亲戚,还要爱他所爱。即便他有些朋友品行很差,她还是要友好地对待他们”,当然,如果朋友中有人引导丈夫走向堕落,作为淑女的妻子,应该小心、温柔地提醒丈夫。对于淑女卷入风流韵事,她给出了严重的警告。她认为“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悲哀和危险”。
《多米尼克•奥利》
[法]安吉•大卫著
新星出版社09年5月
多米尼克•奥利,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审稿委员会惟一女审稿人,一生中只写了一部小说《O的故事》,用的是化名。这部色情小说的出版是1950年代法国文学界轰动一时的事件,人们乐此不疲地猜测作者是谁,但是谁也没能够揭穿谜底。直到1975年这部书解禁,多米尼克一直隐身在作品背后。译者在后记中说,“在男人的色情文学里,爱没有位置,女人也没有位置……但是多米尼克的O却是因为爱才进入色情领地的,她心甘情愿地成为城堡里的性奴隶……心甘情愿地‘将酷刑看作是爱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