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铭
摘要:在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教育的使命特殊,涉及面广。寻求教育先行先试,可以从职业教育入手。珠三角职业教育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一轮教育改革创新,应当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学制层次及办学模式的新突破。
关键词:珠三角;职业教育;《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先行是被众多国家发展历程证明了的一个颠扑不破的基本真理。《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勾勒了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新时期进一步改革发展的蓝图,对教育问题也有特别的阐述。《纲要》强调“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把“优先发展教育”置于突出地位。
教育问题千头万绪,全民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发展迅速。在新一轮珠三角改革发展浪潮中,教育如何先行?怎样先试?这必须寻找最有效的突破点。检视全国与珠三角教育发展现状,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是珠三角教育“先行先试”中最有条件、最迫切和最佳的突破口。《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这正是突破的方向与行动纲领。
一、条件基础:我国及珠三角职业教育基本现状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我国,大概念的职业教育主要有三大块:一是高职教育。它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2008年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有1168所,占全国高校的61‰在校生近880万人,占高校全日制在校生的47%。高职教育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2008年广东全省有普通高校108所(不含独立学院),其中高职院校达71所,其中有85%的高职院校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的数量、规模及密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冠。二是中职教育。主要培养一线中低层次的技术型人才。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校和成人中专)共有14832所,在校生1987.1万人。2008年广东省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80所(其中技工学校191所),招生规模达60万人,在校生155万人。三是职业培训与技能考证机构。主要提供针对专业岗位的业余或半脱产的短期学习,帮助在岗或待岗人员提升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或评定职业级别。这类机构主要是市场化下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形式多样,具体数量目前没有确切的统计。而单纯深圳一个市,2007年全年的职业培训总量达到275万人次,市场相当大。
从现状来看,近年我国与珠三角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与市场紧密结合,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独特的优势,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轮珠三角的改革发展。不管是先进制造业基地还是现代服务产业中心的建立或其他产业的新发展,都迫切需要大量各类各层次职业教育新型人才的强劲支撑。职业教育新发展蓄势待发。
二、渴望突破:当前珠三角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重叠交叉。
高职教育属政府教育高教部门主管,等同于普通高校管理,招生对象主要以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为主。中等职校、技校的管理归属在建国以后一直未彻底解决,从中央到地方,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对职教办学管理权长期争论,没有结果。国民教育系统对高职、中职教育都有管辖,但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证书等业务却属劳动管理部门统辖,劳动部门还管理着技工学校,此外各部委也管理着本行业的一些中专学校。在就业的准入上,教育部门的文凭与劳动部门的证书经常“打架”。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机构的管理更是“混乱”,教育、劳动及人事等“争”发办学许可证,工商、物价或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管理。珠三角地区的管理现状与上述情况大体相同。
2、结构欠缺,层次偏低。
发达国家较为合理的技能人才结构为“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但我国及珠三角地区总体技能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型”,底部沉淀着大量可替代性强的初级工,而高级工、高级技师少。以深圳为例,2007年初级工占47.2%,中级工占41%,高级工占11.8%。更为致命的是,目前高职教育主要的办学层次是三年专科学制,学历相当于大专,因此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级人才也不是特别高,根本无法与国外的技术硕士、博士相比。20Q8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教师代表时说:“我们要注意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要同社会的需求相吻合,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我国的职业教育总体学制偏短,办学层次偏低,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际上,从事学科研究和设计能力的人才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才各有特长,是两种类型特色的人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现状来看,职业教育都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有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学制有2年、3年制,也有4年制或更长学制。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现状急需改变。
3、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研究表明,由于实训实践教学多,职业教育的成本是普通教育的2.64倍。但我国总体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1996年我国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11.53%,2002年下降到6.35%,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预算财政拨款为1046.37亿元,而高职高专只有110.32亿元,仅占10.54%。2008年我国高职院校已超过高校总数的61%。但高职教育的政府预算比重不到高校经费总额的50%。各地政府办学经费近年开始按生均拨付,但高职、中职生的均拨款比普通高校学生相差30%左右。与其他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政府对职教的投入也偏少,如近3年深圳财政投资职业培训3亿多元(包括中央财政近8千万元),而同期上海财政投资是36亿元,香港投资是60亿元,也即深圳每投资1元,上海则投资12元,香港投资20元。政府投资不足意味着职业教育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配置无法通过政府拨款途经来实现,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4、人才需求难以满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一向紧缺,近年珠三角产业转型加快,传统产业向知识密集、技术附加产业转移,制造向创造转向,市场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2007年深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10.5万人,但满足求职要求的人员只有5.5万人,缺口5万人,其中高级技能人才缺口3万多人。据预测,广东每年对各级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是500万人左右,市场只能满足360万人左右,每年缺口达130万人左右,其中技术工人、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占市场总体需求的30%左右,拥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能人才更是缺乏。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
有3.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至400的水平。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初中生毕业,其中700多万人升入普通高中,500多万人进入职业学校,还有700多万人主要是农村初中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此外,我国还有1000万左右下岗人员,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进行技能培训。
5、社会认知长期偏颇。
随着经济与生活的改变,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广大家长与市民子弟都渴求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职业院校录取分数低,有些中专、技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总体入学门槛低。职业教育学制低,培养的人才主要是蓝领或介于蓝领与白领之间的“灰领”,就业基本在生产管理一线岗位,从事动手操作型工作,薪金相对较低。职业教育长期居于低成本、低层次、低收入,因此造成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认知偏差,许多家长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低等教育,不愿让小孩入读职业院校。学生进了职业院校也抬不起头来,想进一步发展又没有职教的高端通道,只得中专、大专圈定终身,毕业时年龄低也只得“被迫”参加工作。更甚者,一些主管部门的人也形成了职业教育即是低端教育、只是解决高教大众化、普及教育的一大途径这样一些定式思维。
6、发展后劲有所不足。
职业教育办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制度环境、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要求,特别是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到以就业为导向上来,与劳动力市场的结合不够紧密;一些职业学校定位不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反映技术潮流;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师资短缺,实训条件不足,在校生素质不高,等等。这些因素造成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和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
三、突破前行:新形势下珠三角职业教育的先行先试
《纲要》的实施使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新起点上重新审视珠三角地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定位与作用,也为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提供了重要契机。职业教育如何突破前行,如何打造“南方职业教育基地”,率先创设“国家级教育改革示范区”,我们认为,可以先行先试三大举措。
1、整合管理格局——管理体制突破。
打破高职教育、中职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资格认证等界线,建立全省统筹中职、高职和培训管理的统一管理机构,推动、协调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这是协调管理、发展全省及珠三角职业教育、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发挥职业教育系统功能、解决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功能区分的根本措施。
职教体制的管理改革可以学习香港的做法,由职业训练局全权管理全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格认证等事务。在当前无法立即剥离各部门管理职业教育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先行设立由省政府牵头的珠三角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由教育、劳动、人事、工商、财政等部门组成,统一协调珠三角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等管理事务,同时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包括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制度,建立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统一管理体制下,培训机构、技校、中职及高职既有所分工,也互通有无,相互衔接,优秀学生或学员可以一路升读更高一级的职业院校。在一个城市或相邻城市区域,由政府统一投资建设公共的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与技术开发基地,让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可以共同使用。
2、提升办学层次——发展空间突破。
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提升是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岗位技能的要求高端化、高层次化需求相关联的。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是大专层次,依据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通知(“教职成[2004]12号”文)要求,全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但近年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对不同层次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办学层次低已越来越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提升发展空间,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更有必要率先从战略高度考虑高职教育的层次提升问题,打通多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通道。
2006年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已明确将高职教育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这为创新我国现代高职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根据我国《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也可以把专业学位制度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建立技术技能型学位体系,设立技术硕士、技术博士。2006年国家实施了被称为“高职211工程”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全国选拔了100所优秀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示范校,广东有4所国家示范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都分布在珠三角。在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中,立项重点支持广东省100所以上中职学校建设,2008年有72所中等职业学校入围。在目前各项条件成熟的背景下,广东要努力向国家申请,争取在珠三角地区部分优秀职业院校率先举办本科职业院校,先行试点可选在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进行,同时也提升一批优秀中职学校的学制。学制提升后,建立相应合理的学位制,三年大专颁发副学士学位,四年制颁发专业学士学位,研究生学制颁发技术硕士、博士学位。为与普通教育相区别,职教系列中,中专类型教育的依然叫职业技术学校,专科、单科类的学校叫职业技术学院,多门类、多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可命名为职业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层次的提升,将会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将会迎刃而解,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将无限扩大。
3、创新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突破。
工学结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也逐步形成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密切协作、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办学机制、育人平台与合作路径。不管是高职教育、中职教育,还是技术培训,工学结合都是其基本的办学指归。影响工学结合的因素很多,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已然是高职办学的重要管理因素与影响因子。但目前职业教育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与实践并不理想,有些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或眼不上变化的市场,教师囿于校园,不了解最新的技术变化,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对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等。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进一步创新推进。珠三角地区有众多的企业与雄厚的经济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出台最新政策,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新模式的建立。现代企业要认识到自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开展校企合作是提升企业形象、进行人才储备和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企业应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中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的任务,主动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主动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与职业院校共建专业、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和经济实体,或组建职教集团,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课,在合作中共享职业院校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政府应当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全力推进本地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牵头做好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和监控各职业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进展情况,并具体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尤其是明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创新试验,强势突破,必须要有“非常规手段”和“特别决策机制”。只有新突破才能率先构建有特色有影响的南方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希望在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中,珠三角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将有全新突破,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殊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z]
[2]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4]12号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4]广东省政府,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z],粤府[2007]11号
[5]田汉族等,体制创新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35)
见习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