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9-11-24 07:54殷志光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琥珀电教草原

殷志光

电化教学是指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可辅助课堂获得更佳教学效果。近年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的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

儿童的兴趣往往带有积极的心理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情绪愉快、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手段,创设课文情境,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六年制十二册《草原》一课,课文寓意深厚的感情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中,就像一幅描绘大草原奇丽景色的画卷,又是一曲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颂歌。作者老舍先生以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美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美。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培养审美感,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我采用朗读、音乐、投影显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视、听、思、议中丰富感知,产生再造想象。语文课上,我先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再随着课文情节的展开,投影映出蓝天、白云。学生通过感知内容体会课文的含义:草原的天空比别的天空更可爱、明朗。接着我带有启发性地问:“看着这草原的蓝天,作者有什么感受,想表达什么思想?”通过投影的显示和教师的诱导提问,学生触景生情,争相发言。有的学生说,作者想放声歌唱草原的美丽景色;有的学生说,作者想高歌社会主义好。

这时我用录音机播放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同学们被美妙的歌声所吸引,感受到大草原的自然美。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集中在课文的情境中。接着我再投影出大草原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草原时用的词句之美。学生从草原的天空,说到草原的广阔;又从草原上许多起伏的山丘,联想到羊群、牧人、歌声。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描写的“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像是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所蕴含的丰富感情。学生由理解重点词句,到产生联想,再次用语言描绘出文章的情境。

创设情境进行语文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听、说、读能力亦得到训练,达到了在愉快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质疑问难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知识,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乐学的情趣。

如《琥珀》一课,是篇科学小品文,学习课文时,根据已知内容去推测未知是文章的重点。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推测湖泊的形成及条件。首先,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是奇异的琥珀……然后整理,再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让学生找出课文的“已知内容”(琥珀的形状)随即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第二步,教师提倡学生人人争当小“科学家”,根据“已知内容”去了解推测未知内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学生们个个思维活跃,分析有理有据。第三步,让学生用投影亲身演示,亲身体会琥珀的形成。

通过质疑、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乐学的情趣,同时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并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记忆力。

三、运用电教手段,乐中悟道

心理学认为: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着,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含义;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重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我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先让学生讨论第一段,让学生充分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为学习下段课文打下基础。学习第二段时,先用投影片打出思考问题,然后放课文录音并随着情节的展开投放投影片:大火炉、烤鹅、圣诞树等画面。投影片上漫天的雪花,小女孩坐在雪地里,美好的幻想不断地产生,而随着火柴的熄灭,一次次地破灭了。声幕创出课文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同情心,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乐学中悟出了道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责任编辑 赵霭雯

猜你喜欢
琥珀电教草原
讲解《草原图》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琥珀诞生记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