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公子羽
因为“瓷房子”的瞠目工程,张连志在知道和不知道他的人的眼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瓷疯子”!他对瓷痴迷如此,他希望人们和他一样真正懂得这些碎瓷片的内容,于是7亿多片价值不菲的钧瓷、青花瓷片,还有其他堪称孤品的藏品,恣意绽放在他的“能吃的博物馆”和“收藏博物馆”中,让人伸手便可触摸。面对各种猜忌,他只是说这些都与钱无关。也许,张连志只不过是让这些历史的碎片重新洗尘绽放,而真正的瓷片是顶楼阳光房中祖辈们遗留传承的慈心和他曾经经历的破碎记忆。
天津卫最大的奢侈品
走出天津卫赤峰街上的瓷房子,正是午后暖意怡人的时分。细碎的钧瓷与青花镶嵌的西洋建筑沐浴在阳光下,远远望去,更像置身高迪的童话房子里。只是这童话里有清幽的釉彩散发岁月的底蕴,既深藏末代皇后婉容的梳妆台,也低悬钦赐登仕郎的匾额,而段祺瑞府前站过岗的三彩琉璃狮仍旧昂扬。
张连志是这座房子的主人,也是这些碎片的主人,张连志说话的时候喜欢把眼镜架在鼻梁前端,然后低着头看你。他自嘲自己更像是“行为艺术家”,笃信这全是靠着看不见的东西的“保佑”;“没人捡石头砸过我的瓷房子,也没人搞过破坏,我相信每块瓷片都有生命,即使它们是破碎的。”——如今他经营三家与餐饮结合的私人博物馆,还做慈善,认养大熊猫,这几年他没少“折腾”,甚至很主旋律。
在瓷房子中,到处都充满了张连志的印记,水晶拼贴的“我爱祖国”、瓷龙盘曲而成的“China”,屋顶鲜红的五角星以及院墙上那一张张代表述说的红唇。“您知道我们招聘的条件吗?”连他身边的员工也一脸神秘地说“其中有一条就是要‘爱国,当时我们都想,这个老板可真有意思!”。
一次,一个外国人拿着4000万,带着一张毛主席吹泡泡的照片找到了张连志,让他用瓷片贴出来,“我当时气愤坏了,但是出于礼节,我狠狠地瞪了那个人一眼,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虽然我当时为了瓷房子也缺钱,但是我绝不做祖国文化的汉奸!”
对于他的行为,在员工眼里,他“有趣”,在外人看来,却认为有些不可思议,是在炫富,也有人说是在糟蹋文物。对此,张连志从来都是一笑了之。
在张连志看来,就像城管批评他弄的这个东西“太丑”,到人们称瓷房子是“举世无双的孤品”、“天津卫最大的奢侈品”、“一个人的童话”,很多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有的时候过程会比结果更重要。
存瓷片就像存零钱一样
张连志的祖辈是天津卫六大盐商之一。1957年出生的张连志诞生在天津的意大利租界内,小时候他玩儿的是意大利制造的铁皮坦克,听的是母亲陪嫁时带过来可以选择12首不同曲目的西洋八音盒,睡的是全铜的钢丝弹簧床。记者见到他年轻时的黑白照,果然光彩照人,难怪有人说一看就知是“津门阔少”。但是,在“高举”和“打倒”的极左年代,张连志的家也变成了“碎片”。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一片片“碎片”组成,它们曾经完整,也注定劫难。张家人似乎从来都懂得“碎片”的含义。不知何时开始,张连志的父亲就已经在默默收藏瓷器碎片,这些碎片每片都形态各异,都有故事,也有渊源。张连志说,“天津建卫以来,往来于海河的船只,许多都是为皇家进贡的瓷器,不能有一点点瑕疵,但瓷器是易碎品,在烧制和运输过程中,难免有不合格或者破碎的,把这些送进宫,是要被造办处的人砍头的。工人们只能狠心将其摔碎掩埋起来,这就叫‘碎碎平安。”保平安的碎片,就这样一片片沉在了三岔口,张连志的父亲喜欢这些碎片,仿佛从这些碎片里窥见了另一个完整的世界,于是只要有人发现瓷片,便会有人来通知他。张连志时常见到父亲蹲在地上洗一堆堆的瓷片。他问父亲,洗这些碎瓷片干嘛呀?就算洗得再干净又有什么用呢?父亲告诉他,存瓷片就像存零钱一样,存多了以后自然有用。
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看上去朴素的东西越揣摩才越深奥。和人生的意义一样,完整的东西很可能转瞬即碎,破碎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可以变成出人意料的完整。那时候,家里的瓷器和家具都被抄走了,除了瓷片,只有碎了的瓷片没人要,他们都认为这些东西没什么价值,这不正是“碎碎平安”么?好些人家的瓷器在除四旧时都被砸了,就那样堆在街上,时常有瓷片可以拣,被打成“牛鬼蛇神”的父亲过得倒也快乐。
东西都没了,家里人只能偷偷变卖一些贴身的首饰。父亲带着他,怀揣着换来的钱走进“红叶餐厅”,叫了几个菜,默默地看着狼吞虎咽的儿子。张连志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不吃?”父亲说:“我不爱吃。”每次回想起那段难忘的艰辛岁月,张连志说:“父亲哪里是不爱吃,而是不舍得吃呀。”
“母亲那个时候也受了很多苦,为了赚钱维持家庭,去做纺纱的工作。她这个人一生勤俭,总是把吃剩下的、最硬的馒头留给自己,把刚刚蒸好的馒头留给客人和我们这些孩子。”张连志从不会给瓷房子估价,在他心里,就像那时候没人给张家这些满当当的碎片估价一样,如果连生存都已经困难,五亿、十亿、五十亿,又都有什么意义呢?
寻找人生里的锔子
从完整到破碎,很容易,可是从破碎重新走向完整,却要经过漫长的磨折。张连志特别喜欢锔过的东西,他时常把锔过的普通瓷碗拿到手里把玩,就像在抚摩旧日时光。他会想起小时候,拿那些瓷器的碎片去找老师傅去修补、钻眼、打锔子,然后一抹白灰,于是“破碎”重新变回了“完整”,那些瓶瓶罐罐也再次滴水不漏!
后来下海的张连志,其实也只是矢志要在这碎瓷满地的生涯里,竭力为父母寻找人生里的锔子。“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孝敬父母,包括我做的生意,收藏,都是为孝敬父母产生的。”张连志怀抱“我一定要挣钱来孝敬他们”的决心,赚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买回一套清代红木家具。“我雇了一辆解放车,多给了司机300块钱,从上海低价买回这套家具。我连夜赶路,开了几天几宿啊,就想让老娘看到我给她买的东西。到家了,老娘一看,那个笑啊,我至今都忘不了。”
因为时代,曾经梦幻的童年,碎了。因为“成分”,曾经舞台的梦想,碎了。因为收藏,甚至连婚姻,也会遭遇触礁。就连他的腿,也因为瓷房子摔断了。他比谁都懂得破碎的意义,因而也更珍惜完整。为了建瓷房子,他没向银行借一分钱,他卖掉了自己在加拿大海边的房子,拿出了自己几十年来的所有收藏,八年里只为建造一座房子——他在工地上丢失的古瓷片、明清的盘碗瓷瓶不计其数,被迫停工了好几次……但是,他还是会想起父亲的话,想起母亲的笑,想起很多很多曾经那些带着欢喜的梦……他喜欢这样一点点理解那些碎片的意义,那些曾经破碎过的瓷器,好像经历过一次次劫难后,重生,并有新的灵魂注入。
如今,一对儿女就是他的锔子,锔起他的人生,瓷房子也是他的锔子,锔起他的梦想。没人会像他这样的态度欣赏每一片碎瓷。他相信,在博物馆里冷冰冰的玻璃绝对无法唤出这些碎玉的灵魂,只有一块碎瓷与手掌接触,才能隐约感受到着一团盛世王朝的荣华与霸气,指尖是微微扎手的边缘与清凉温润的包浆,那更是可以体会到有点搔着了痒处的快感!……张连志喜欢说,“别看这些都只是碎片,但是我觉得只有真正懂得这些碎瓷片的内容,才能理解瓷器真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