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界奇才张继纲

2009-11-20 08:29马立敏肖立伟
时代人物 2009年9期
关键词:音乐舞蹈闭幕式舞蹈

马立敏 肖立伟

张继纲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少将军衔。他是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研究生导师;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中国特殊艺术委员会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第二届全国“群星奖”舞蹈比赛和摩纳哥国际舞蹈比赛评委;曾任国际、国家级大型晚会总导演70多次,1996-2005年连续十年出任“双拥晚会”总导演,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曾获中国舞蹈界唯一“世纪之星”,“2005·中国十大魅力英才”称号,当选“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获奖人,“2008中国八大文化人物”,2009年获得“安踏之夜”年度体坛特殊贡献奖,并荣获“中国骄傲·第8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华之魂十大功勋人物”荣誉称号,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现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

多年来,张继纲创作了舞剧、歌剧、音乐剧、舞蹈诗、杂技作品共420多部,代表作有:舞蹈《千手观音》、《黄土黄》、《一个扭秧歌的人》、《元宵夜》、《英雄》、《壮士》、《母亲》、《解放》、《哈达献给解放军》、《女儿河》、《俺从黄河来》、《好大的风》、《太阳岛》、《善之》、《和梦一起上岸》、《走出荒原》、《士兵与枪》等;舞剧《野斑马》、《一把酸枣》;音乐剧《白莲》;大型新编史诗《赤壁》;大型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舞蹈诗《西出阳关》、民族音画《八挂大歌》;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一个士兵的日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为了正义与和平》和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我们同行》等。他的大部分作品曾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许多作品被海内外移植上演。作品多次获国际大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共、好莱坞最佳导演奖、国际金莫、国际金小丑奖。获国内大奖、金奖、一等奖40多次。他的作品题材多样、构思奇巧、风格独特、气象万千,演遍了大江南北,几乎每到一处都能欣赏到他的作品。被海内外众多学者称为“舞界奇才”。张继纲是国内多所文艺院团的终身艺术指导。他曾多次在海内外讲学、访问。《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成功实践谈文化的力量》、《朝有梦的方向行走》、《寻根与塑造》、《艺术的魅力》和《与完美对望》等专题演讲,以高深的文化修养、渊博的理论学识、精辟的艺术见解、丰富的实践经验,引起了强烈反响。

张继纲曾在国家重要报刊物发表了数十篇创作理论文章,其代表作有:《说说洗炼》、《不在乎搞什么,而在乎怎么搞》、《什么叫“流畅”》、《要替观众着想,不要“无病呻吟”》、《手段丰富,境界单纯》、《回归艺术本体》等等。

张继纲是我国具有国际国内广泛影响的艺术家,其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当代中国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大思大情,大书大说,气度宏大,影响持久。

“舞”动的青春年华

张继纲1958年出生于山西榆次,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他都是班长,后来还成了学校的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长。他坦诚地说:“当时全国的文艺形式都是这样,每个单位都有宣传队,每次演出就是语录歌、忠宇舞,每个人都背诵‘老三篇并不是我有天赋,而是那样的环境造就了我。”的确,小继纲在宣传队中得到了锻炼,唱歌、跳舞、对口词他都学会了。回忆起那个时期,张继纲笑着说:“我12岁在榆次就很有名气了,走在街上人们都认得我。”1970年,山西省歌舞剧团到榆次招收舞蹈演员,小继纲凭借出色的表演才技被招收。就这样,12岁的张继纲离开了榆次,只身来到太原。

进入省歌舞剧团后,张继纲开始了他长期艰苦的专业舞蹈学习生涯,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钢琴声中,五线谱里,张继纲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舞蹈艺术的营养。刻苦的训练很快就带来了回报,省歌舞剧团排演《白毛女》,张继纲担任了主要演员,虽然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登上舞台,但是专业团体的正式演出还是让他非常兴奋,异常激动。

17岁的青春,意气风发,张继纲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同时,开始了舞蹈创作生涯。从舞台表演到编剧,他的人生舞台更加宽阔,旋律更加优美。他说自己在20岁以前,已经写过若干个电影剧本和很多小说、诗歌,这些至今都还保留着。张继纲说:“记得当时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小猪倌》,讲的是一名农家孩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养猪,做猪倌的事情。遗憾的是,由于思想性艺术性的深度还不够,没能通过歌舞团领导的审查,最终未能上演。但是张继纲没有气馁,后来又创作了歌舞剧《枫》。这部歌舞剧取材同名小说,反映了一对恋人在文革时期发生的爱情悲剧。

通过长期的努力奋斗,张继纲担任了省歌舞剧团的舞蹈队长,兼任舞蹈队教员和舞蹈编导。1986年,他创作的舞蹈《元宵夜》获得了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一等奖。《元宵夜》是根据辛弃疾的一首词来创作的: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同年,这部作品为山西舞蹈界赢得了历史上第一块国家级奖牌和国家级最高大奖。也是那一年,张继纲开始创作大型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

1987年,《黄河儿女情》在北京上演。这部舞蹈从序歌开始,以滔滔黄河岸边纤夫的造型,展现了黄土地的特定环境:杨柳青了,牧羊山歌响了,背负苍天的庄稼汉子,情人在桃红柳绿的林中追逐……自然流畅、情趣盎然地表现出了黄河岸上的风土人情。有关专家认为:“这部作品为80年代民间歌舞的振兴,创造性地开辟了新的里程。它的强烈的民族情魂,地方色调,现代风格以及撼人的美感,使人耳目一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引领了80年代的我国舞蹈艺术的新水平。”

鉴于张继纲创作的《元宵夜》和《黄河儿女情》两部作品所引起的巨大轰动和震撼,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给他记个人特等功一次和个人一等功一次,张继纲亦因此受邀到北京舞蹈学院做学术讲座。讲座结束后他得知北京舞蹈学院开设了编导系,于是他向有关领导提出了到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学习的想法。不久,被该校录取。

1987年,30岁的张继纲要去北京读大学了,他心潮起伏,激动万分。至今,山西太原火车站的送站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探出火车车窗,泪流满面,妻子抱着女儿在站台上哽咽不止。火车一开动,我在心里喊道:‘山西,再见了!虽然在北京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一出北京站,我就意识到,我不会离开北京了。”

“张继纲现象”

1990年张继纲毕业了,在该校的舞蹈专场毕业晚会上,他的作品是《献给俺爹娘》。这台晚会共有10个作品,其中就包括了后来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的《黄土黄》。

张继纲介绍说:“列入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全世界只有26个,其中包括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黄土黄》也是其中之一,这些作品对于世界的影响非常大。”这台舞蹈专场晚会在北京首演16场,场场爆满。

同年,美国纽约一本权威杂志刊发名为《东方的中国张继纲现象》,香港著名舞蹈杂志《舞界》转载了这篇文章。对于“张继纲现象”的产生,他说:“从年轻的时候起,我对理想充满了浪漫,庆幸的是那时候就造就了我人生的格调,铺垫了一种人生的态度。读大学时,我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有不少幻想。理想是现实的影子和呼唤,理想比现实更加光辉灿烂。我们现在的创造是在制造唤醒人们理想的土壤,我想,这是所有前辈艺术大师们的使命。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在各个艺术领域领军的人物,相信他们的价值一定会被世界所认知。也许是他们度过了饥饿的年代,他们的父辈就有着理想主义色彩;也许因为他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才能体会到文化的劫难是对文化复苏的唤醒。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对艺术创造是自觉的,清醒的,有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历史比较熟悉,也进修过西方的艺术史,了解西方的艺术实践,懂得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内心深处的自觉性和强烈的使命感,变成了从事创作的巨大动力与激情。”

“张继纲现象”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大胆创新,勇于变革传统的民间舞蹈艺术,并大胆吸收西方舞蹈艺术的精华。他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民间舞大多数是以道具来命名的,比如《红绸舞》、《花鼓舞》、《荷花灯》。道具和舞蹈是主要的,而人是次要的。”张继纲的作品颠覆了这种主次关系。比如《黄土黄》虽然是一个道具舞蹈,但是没有叫《花鼓舞》,因为它着重表现的是中华民族那种有一把黄土就饿不死人的一种坚毅品格。

鲜明的创作个性,独特的创作理念,非凡的表现手法,成功的舞台效果,深远的历史意义,使得张继纲一鸣惊人,被评为我国舞蹈界唯一“世纪之星”。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还专门为张继纲召开了大型的研讨会。时任总政歌舞团团长的孙加宝看了张继纲的一些作品后找到了他,对他说:“你是一颗原子弹,我们无论如何要把你调到总政歌舞团来。”于是33岁的张继纲走进了总政歌舞团,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进入总政歌舞团的第一天,张继纲还没有步入大门,团里的领导就安排他到北戴河为参加第七届群众文艺会演进行创作。那一年他创作的作品参加了大型主题晚会《军魂》的演出。

从演出实践来看,这台晚会对于全军的舞蹈创作和主题晚会编排理念的影响非常大。此前,部队的舞蹈创作与舞台演出都是程式化,概念化、高大全,也就是,我们的军人只能是勇敢不能怯懦,我们的战士只能是生命不止,不能流血牺牲,我们的战旗只能永远飘扬,不能倒在阵地。这台晚会之后,军事题材的舞蹈作品开创了一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军人的生动有趣、味道浓厚,极具感染力,富于影响力,具有穿透力的吸引眼球的新的篇章。例如《英雄》这个舞蹈作品,它从一个胆小的战士开始描写,表现的是他的真实思想,怎样克服恐惧,怎样奋勇杀敌,最终成为一名英雄。张继纲认为:世界上没有人天生不怕死,英雄也是人,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是不断改变、不断历练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这部舞蹈最后的场景是:战士们都牺牲了,战地上耸立的军旗倒了,而那名已经成长为英雄的战士在临死前高举起五星红旗,将它插在红旗倒下的地方。参加审查观看的观众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流满面。

然而,节目审查刚结束,领导就找到了张继纲,对他说:“你刚到部队时间不长,对部队题材的作品创作规则还不熟悉,我们要强调和突出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你的作品表现的是战士们都牺牲了,这种表现方法太恐怖了,但是这个作品太好了,立意新颖,主题鲜明,你有解决的办法吗?”张继纲提出,在《英雄》开始之前的舞台字幕上打出毛主席的一段话: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就这样,《英雄》获得了第六届全军文艺调演一等奖。

后来张继纲又陆续创作了舞蹈《壮士》,表现的是,一面旗帜,五个战士,旗帜在哪里这五个战士就战斗在哪里,这部舞蹈作品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

2005年,由张继纲创作的残疾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赢得了全球华人的高声喝彩,再次展示了他杰出的创作才华,更让世界记住了中国的张继纲。

值得一提的是,张继纲不仅在舞蹈艺术上表现出了出色的表演才艺和卓越的创作才华,而且他在精心创作多部舞蹈作品的同时,还创作了60多部杂技精品,其中,女子大跳板《女儿红》、《东方的天鹅》和《顶碗》分别荣获第22届、26届和28届摩纳哥国际杂技比赛“金小丑奖,并获两项特别奖;软钢丝《翔》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世界杂技的最高奖是“金小丑”奖,中国一共才获得过9次,张继纲竟占1/3,以至于现在中国的杂技去摩纳哥参加比赛,西方记者只要看到编导是张继纲就会惊呼:中国又要捧走“金小丑”了!

精彩绝伦的奥运之舞

2006年3月2日,张继纲接到上级指示担任解放军奥运方案竞标团队副组长。从那时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奥运上来,开始了罕见的“马拉松”式的生活: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接不完的电话,忙不完的策划、做不完的工作……奥运方案竞标从几十个淘汰到十几个,又淘汰到几个,张继纲带领着他的团卧一直在奋斗,一直在努力。2006年4月16日,奥运方案竞标终于“揭锅”北京奥组委正式组建奥运会开幕式团队,张艺谋任总导演,张继纲、陈维亚任副总导演,于建平任技术总监。

按照领导分工,张继纲分管奥运会开幕式的上半部分,即击缶歌、倒计时、梦幻五环、活字排版、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等古代部分的创作与导演,同时张继纲另外多了一项任务,担任残奥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纲的肩上又多了副重担。“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而两副重担同样光荣。

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是三个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间都要互相保密,所以张继纲一般是早晨8点到10点在残奥会开幕式团队,10点到12点在残奥会闭幕式团队,下午14点到凌晨再到奥运会开幕式团队。谈到参加整个奥运的体会,张继纲笑称自己是位“马拉松”导演:他第一个进入鸟巢,因为开幕式上半场由他负责;他最后一个离开鸟巢,因为残奥会的闭幕式也要完美谢幕。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张继纲说:“全国人民对我寄予了高度的信赖,充满了殷切的期待,我是祖国的儿子,必须给予母亲更多的回报;因为我是一名军人,我要更加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是的,作为一名军人,张继纲时刻牢记着“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也正是靠着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科学的方法,张继纲向党,向国家,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

卷。

演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奥运会闭幕式那天,张继纲有幸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但更有幸接到了新的更光荣的任务,由张继纲担任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导演。2008年10月15日张继纲就开始了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编排。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张继纲“复制”了奥运期间的作息时间表,放弃了正常的属于自己的一切,他说:“我经常工作到到深夜,下班以后看到的是北京紫色的天空,有时凌晨才回到家里,就看到院子里车一辆一辆出发在上班,我的眼睛由于熬夜总是红的,因为睡觉的地方经常是在车上,在路上,而不是在家里。现在正是最紧张的时候。但是为了节目能够精彩呈现,我无怨无悔。”

张继纲说:“下个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就要和观众见面了,如果说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开闭幕式要做到高水平、有特色,要做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那么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也应该是这样,而且要更加精彩。”

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3200人的动员宣誓大会上,中央领导做了重要讲话。张继纲也做了一篇发自肺腑的发言,他说:“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期间,我们的心中只想着一句话,那就是为祖国争光。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时候,我们的心中燃烧着一句话,那就是为祖国歌唱。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知道我们的民族,知道我们的国家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同时我们也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受尽了磨难和屈辱:我们不应该忘记1840年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清政府签署了300多条屈辱的条约,大量的倒赔银两,大片的疆土割让,大批的人员伤亡。我们不应该忘记1860年到1900年两次火烧圆明园,这是真正的丧权辱国。我们还不应该忘记1911年的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45年的抗战胜利,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1978年改革开放,2008年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年。”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将于9月23日至10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演出。这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来自全国各地的3200多名文艺工作者正陆续汇集,在总导演张继纲的领导下进行紧张的合成排练。关于《复兴之路》的总体构想,张继纲说:“从去年10月中旬第一次会议上,我们就确定这个作品一定要有新意,要时代精神,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东方红》已经是经典,我们会盯着这个标杆,但是一定要有创新。我知道大家脑子里对革命史诗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要做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复兴之路》要像《东方红》那样能够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要真实反映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69年的中国革命史,共和国创立,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要用艺术的语言再现并回答这样一个重大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翻身解放的道路,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从而竖定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念。

据悉,大兴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共分为五大板块,整个演出大约两个半小时。它将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其中,人们熟悉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将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得到艺术性的集中展示:第一章《山河祭》表现了1840年到1921年的历史,第二章《热血赋》表现了1921年到1949年的历史,第三章《创业图》从1 949年表现到1978年,第四章《大潮曲》表现的是改革开放30年,第五章《中华颂》表现的是2009年的中国。”

在采访的最后,张继纲满怀激情地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必然呼唤着伟大的创造,面对东方红那样的艺术巅峰,我们仅仅仰望是不够的,应该努力超越,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就是中华儿女的自豪!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早日实现!”

(图\王建军)

猜你喜欢
音乐舞蹈闭幕式舞蹈
冬残奥落幕
舞蹈课
民乐改编在音乐舞蹈基训课中的应用
音乐舞蹈即兴教学分析
从艺术欣赏角度初探成都永陵
仪式 音乐 舞蹈
小康微博互动
闭幕式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