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服务

2009-11-19 09:16史东风
现代情报 2009年9期

史东风

〔摘 要〕通过对高等学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发展现状的描述,阐述了电子文献服务的科学定位及高校图书馆利用者的相关权益的保障、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图书馆;电子文献服务;读者权益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9-0086-02

Discussion on the Electronic Literatur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Shi Dongfeng

(Library,Shijiazhuang Railway Institute,Shijiazhuang 05004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cientific location and readers benefit of university library.Finally,some measures on the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of electronic literature of university library are presented.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electronic literature service;readers benefit

随着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在全球的迅速推广和普及,电子文献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随之产生并每年呈指数增长。由于电子文献较纸印型文献在存储、使用与传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相对于纸印型文献在增长速度、利用程度上都已逐渐占具超前的趋势,因此,目前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发展战略上都将电子文献的发展放在了与印刷型文献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两者优势互补、并重发展。电子文献服务对于图书馆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目前,因各高校图书馆条件的不同,其发展水平与服务形式也有所不同。由于,馆藏电子文献建设与服务是一项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且具有巨大潜在利用效益的工作,所以,如何正确、科学地把握好电子文献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上的定位,切实保障高校图书馆利用者的权益,对于提高馆藏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电子文献及其利用设施的投资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1 电子文献服务的科学定位

1.1 电子文献及其特性

所谓电子文献是指各种机读型文献,即存储于光、磁、电等载体中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并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读出的多种形式的信息。电子文献按照编辑特征可为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按照载体可分为磁盘型、磁带型、光盘型;按照信息获取途径可分为单机型、联机型、网络数据库型;按照出版发行方式可分为印刷型文献的电子版、纯电子版等。电子文献的主要优点是存储密度高、占用空间小、可用于计算机网络快速传播、利用便捷(检索查询、复制、下载、保存等)。

1.2 高校图书馆馆藏电子文献建设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推广得到快速的发展。从经费投入看,具有关资料统计,当前各高校图书馆每年用于购置电子文献的经费在逐年增长,一些重点院校图书馆每年用于购置电子文献的经费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占文献总经费25%左右的水平,同时用于购置配套利用设施的经费也在相应地增加;从馆藏电子文献的数量看,由于电子文献相对于纸印型文献在单价上要便宜的多,所以,许多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的拥有量大大超过了馆藏纸印型,以我馆为例,如我馆购买的《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以来的近12 000种国内期刊的文摘和全文,含盖了馆藏1 200种纸印型期刊;我馆目前每年投入近12万元的经费,购入了6 000种外文期刊、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的文摘和500多种期刊的全文的使用权;另外我馆还投入了20万元购买了7万种电子图书的使用权,使馆藏文献在品种和数量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另外,从全国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发展看,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的建成及其稳步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网(简称:CERNET)为依托的,以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为基础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面向全国高校乃至全国提供公共目录查询、信息检索(文摘、全文、特色文献数据库等)、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络学科导航等网络化、数字化文献信息等服务,实现了全国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

1.3 高校图书馆馆藏电子文献服务的定位

高等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是伴随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的进步而与之相适应发展变化的。但是,无论如何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服务宗旨不会改变。据此2002年2月国家教育部结合我国教育要面向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特点和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重新修订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包括“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在读者服务方面“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的流通阅览,积极推广纸质文献开架借阅、电子资源上网服务。”规程对高校传统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内涵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在做好纸印本文献流通阅览服务的同时,强调还要做好电子文献及其网上信息资源的服务,将纸印本与电子文献、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等学校图书馆应转变传统观念,将电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浏览、传输作为读者服务的基本内容之一,这是高等学校图书馆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

2 读者利用电子文献的权益保障

在我国,图书馆事业是国家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的基本性质具有教育性、学术性和公益性。就国际惯例来看,图书馆服务不外乎是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提供活动、提供场地设施三大方面。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图书馆除了具备上述图书馆的基本性质、职能外,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主要区别在于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校的教师、学生,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因此,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根本任务。而免费提供图书馆服务又始终是图书 馆活动的核心精神之一。所以,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权益保障除了应充分体现读者能够平等地 享有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权益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免费地享有图书馆所 提供的基本服务的权益。

电子文献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浏览、传输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基本内容的定位,决定了高校图书馆读者应具有无偿地享有图书馆电子文献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权利。然而,就笔者调查所知,目前在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院校图书馆仍以有偿服务的方式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及网上信息检索、浏览等服务。这种服务方式,不利于图书馆长远利益的发展和读者权益的保障。

(1)高校图书馆馆藏电子文献无论是有型的还是虚拟的,目前将其作为面向本校师生提供网上检索、浏览和传输服务,特别是提供网上昼夜24小时服务已普遍得以实现,为在校师生随时随地的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创造了传统手工服务难以实现的便利条件,并且这种作为保证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对文献信息基本需求的服务方式将逐步取代印刷型文献的主导地位。因此,电子文献面向师生提供无偿服务,应是高校图书馆现代服务理念的充分体现。电子文献采用无偿服务的方式,不仅有利于馆藏电子文献的充分利用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能够使师生平等利用图书馆电子文献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从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及其与互联网连通的经费投入到图书馆用于购置电子文献及其利用设施的经费性质来看,完全来源于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及其自筹经费拨款,其中也包含了学生的学杂费。因此,学校用于保障图书馆建设的经费中,其中应考虑到图书馆用于开展电子文献服务(文献购置费、设备维护费、网络使用成本等)的经费比例,学生免费享受图书馆提供的计算机、网络等设施享受馆藏电子文献服务是顺理成章的。

3 做好电子文献服务的具体措施

高等学校图书馆为师生提供电子文献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馆藏书目查询、馆藏各种数据库(题录、文摘、全文)包括已购买使用权的各种远程数据库的检索、浏览等,以及与教学科研相关的互联网上的各种免费信息的导引等;要充分有效地保障师生利用这些丰富的电子文献,必须结合各馆实际,本着服务第一的原则,采取可行的措施。

3.1 加强基础建设

高等学校应逐步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的比例,以保障图书馆能够根据馆藏建设发展计划,统筹安排部分经费用于电子文献资源建设;同时学校还要重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设施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电子阅览室作为学生利用电子文献的必要场所,应根据在校学生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并保障用于建设和日常设备维护、补充与更新所必要经费的投入。

3.2 合理规范对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管理

有关部门应明确规范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职能,坚决禁止把电子阅览室等同于社会上经营性的“网吧”去管理。要保障师生利用馆藏电子文献等信息用于学习和研究。

3.3 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应有功能电子阅览室不仅是师生利用电子文献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图书馆宣传、揭示各种电子信息资源及其利用知识的重要窗口。因此,图书馆应把对馆藏电子文献信息的宣传及其利用辅导纳入日常工作,如设置专门网页、在室内设置宣传辅导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以营造良好的学习阅览环境。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图书馆为在校师生提供日常基本的电子文献服务应该等同于纸印型文献服务,属于无偿服务的范围。其意义不仅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职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有利于对图书馆利用者无偿地利用馆藏各种文献信息权益的保障,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长远利益的发展。当然,对于超出图书馆基本服务的特殊需求,如工作人员根据读者要求,利用电子文献进行专题文献信息的检索,或提供文献的远程传递等增殖性服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可以采取适当的收费政策,以满足读者的特殊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国新.图书馆服务与利用者权益保护[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4):13-18.

[2]张云瑾.公共图书馆电子文献有偿服务质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41-143.

[3]罗公利.中国高校是非盈利组织[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7-93.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