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展军
“不好意思,我家已经住满了,我可以带你到另外一家。要没有吃饭,晚上可以到我家来吃饭。”蒋长明面带歉意地对记者说。
在汶川县映秀镇中滩堡村庙子坪板房社区,蒋长明开着一家不大的旅馆。记者一到映秀,就有当地人介绍,蒋长明是地震之后第一个在映秀开旅馆的,可以到她家里去,有吃有住,很方便。没想到记者找到蒋长明后,却被告知客满。
那天晚上,记者来到蒋长明家,一边吃饭,一边和她聊天。蒋长明说,自己开旅馆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想闲着,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更没想到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噩梦难忘
像所有经历过“5·12”地震的映秀人一样,蒋长明永远也忘不了一年前那个噩梦般的日子。
蒋长明告诉记者,地震前,她是漩口中学男生宿舍的管理员,每天负责宿舍区的保洁和按时叫醒住在宿舍的孩子们,
地震那天,正好是漩口中学调整学生午休时间的第一天,学生起床时间由两点二十提前到两点整,“如果时间没有调整,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孩子遇难。”蒋长明说。
学生们离开宿舍去教室上课后,蒋长明便和几个管理员坐到一起摆龙门阵、织毛衣,刚坐下没多久,房子就剧烈摇晃起来。“那天也真是幸运,宿舍楼的大门没有锁,平时我们在学生走后都会把门锁上,我们在房间里休息或者干活。那天要是锁上了,肯定来不及跑出来。”
蒋长明跑到外面,四周已是一片惊叫声和哭喊声。她赶回家看房子,可除了一片瓦砾,哪里还有房子的影子!
地还在晃动,岷江已经断流,人们担心随时会发生水灾,就往地势较高的渔子溪村跑,蒋长明也跟着人流跑,那天晚上,又下起了大雨,蒋长明和几个学生捡了块塑料布,在雨地里一直坐到天亮,“那时又冷又饿又害怕,除了哭,什么办法都没有。”
蒋长明是土生土长的映秀人,曾有过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两个乖巧可爱的女儿,日子虽然不算很富裕,但她觉得很幸福很快乐。后来,丈夫突然去世,她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
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蒋长明出门打工,在都江堰,成都等许多地方的餐馆都干过活。可几年下来,还是欠了七八万元的债。好在大女儿顺利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在成都找到了工作。二女儿也考上了马尔康的一所学校。“劳累虽劳累,但总算看到了希望,我本想等小女儿毕业了,就可以给人家还钱了。一年挣一万块钱,用不了几年就能把债还清。”
谁知,这场地震又让蒋长明顷刻之间变得一无所有。
重回家园
地震前,蒋长明家有一个小院子,几间瓦房,那是她和丈夫辛辛苦苦营造起来的家。“突然一下子就消失了,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找不到。”蒋长明说,“那些天我流了好多好多泪,真的以为这下完了,绝望了。”
后来救援的部队进来了,蒋长明和一些乡亲被接到了都江堰。接着,她与在成都工作的大女儿联系上了,就到成都和女儿一起住。很快,也有了小女儿的消息。蒋长明这才稍稍安下了心。
在成都住了一个多月后,蒋长明又回到了映秀。“大女儿刚刚参加工作,一个月才挣1000多块钱的工资,我们娘儿俩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尽管女儿一再劝她留在成都,可蒋长明不想就这么闲待着,总想回去看看,找点事情做。“那时,搜救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路也修通了,逃到外面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
蒋长明回到映秀时,政府修建的板房还没有建好,她便来到渔子溪村,住进了妹妹家临时搭建的草棚里。板房建成后,蒋长明分到了三间。
虽然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蒋长明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没有从家里抢救出任何东西,板房里空荡荡的,连一张床都没有。住进板房的第一天,她躺在地板上哭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蒋长明就想,总不能一辈子住板房吧?总得要生活下去,应该干点什么,可到底干什么好,蒋长明自己也不知道。
2008年8月,灾区援建工作拉开序幕,映秀每天都有外面的人进进出出。蒋长明发现,到了吃饭时间,许多人都在吃方便面,啃冷馒头,蒋长明就想,自家的板房空着,闲着,能不能利用起来,开个小饭馆?每天多煮一些米饭,多炒几个菜,既方便外面来的客人,自己也有了收入。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亲戚朋友们,大家都很支持,有的还给她送来了锅碗瓢盆。很快,蒋长明的饭馆开张了。
自救之路
蒋长明是中滩堡村板房区第一个开饭馆的人。
饭馆没有什么名号,也没有醒目的招牌。蒋长明有时候就在板房放一块小木板,写上“家常菜”、“欢迎光临”等字样。由于蒋长明做的饭菜很可口,价钱也公道,大家口口相传,到她这里吃饭的人渐渐多起来,有时一天会来几十个人。蒋长明说,她在外面打工时主要是在餐馆里干活,一般家常菜还是做得来的,“打工那阵儿,下班后老板经常让我给员工们做菜,没想到今天还能派上用场。”
后来,蒋长明又把另外两间板房腾出来,办成了旅馆,而她自己就在用作餐厅的房间里支了个活动床,只在晚上睡觉时用,白天就收起来。就这样,她一个人既开饭馆又开旅馆,买菜、做饭,招呼客人,整天忙忙碌碌,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在蒋长明的带动下,中滩堡村的许多人都开起了饭馆和旅馆。蒋长明说,最初只是悄悄地干,有人问起就说是自家的亲戚来吃饭。“这是政府分给我们居住的房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做生意。”而且,这些板房旅馆和板房饭馆都没有办任何手续。
一位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只能是一种临时的自然经济,不会长久,新的永久性住房建起来以后,活动板房都没有了,哪里还会有这些板房旅馆和板房饭馆呢?
在板房里还能住多久,蒋长明不知道,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这段住板房的日子将成为她人生的一个转折。
蒋长明向记者透露,到去年年底,用政府的补助加上自己挣的,她不仅给小女儿交了学费,还还了几千元的债。现在来映秀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妹妹叫来一起做。“有了事情做,自己心情也好多了,好像又看到了希望。春节时,两个女儿回来,都说我像变了个人,也显年轻了。”蒋长明高兴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