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钢
摘要:结合包装企业的现状和特点,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按照现代化物流运输的要求,对危险品的包装、运输、仓储等方面进行了需求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以提高危险品运输水平,确保物流运输安全。
关键词:危险品;管理;物流;安全
中图分类号:F760.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s of dangerous goods transportation are analysed based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packaging enterprises. The paper makes some practical safe measures used in dangerous goods transportation, under the analysis of packaging, transportation, storage of dangerous goods. It betters the level of dangerous goods transport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safe of logistics.
Key words: dangerous goods; management; logistics; safety
危险品是指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征,在运输、装卸和储存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一般我们平常所说的危险货物是指化学危险品。主要包括:爆炸品、气体(易燃气体、非易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性物质和有机氧化物、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1]。由于危险品货物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严重威胁物流运输安全,且一旦发生事故,会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加强对危险品运输的管理,是提高物流运输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各类物质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化学品进入日常生产、流通领域,这对危险品的包装、管理和储运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但由于目前各项管理措施不当,包装不规范、不合理,运输市场混乱,导致安全生产形势恶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伤害。2003年9月25日,南京一辆装载10吨三氯化磷的危险品运输车在江苏仪征境内倾覆,造成毒气泄露,致使当地5 737人紧急疏散。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教训是沉痛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原因分析
1.1交通部门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现行交通体制不健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之间存在恶性、无序竞争,导致各运输部门之间以盲目追求当前、短期利益为主要目的,只注重提高效益,忽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素质建设,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研发、学习投入资金不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运输管理规则,未及时针对新型化学危险品修订相关的运输管理规则,部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造成对突发事故没有有效、及时处理,延误时机或处理不妥当,使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蔓延。虽然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水路包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包装国家标准法规汇编》等文件中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运输、堆码、装卸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但承运部门在检查中疏忽大意,没有重视,造成未按规定检查,给运输安全埋下很大隐患。
1.2包装不规范,缺乏安全意识
现代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危险品的种类划分也越来越细,对新型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需要不断试验、积累和总结,根据其特性确定采取安全、有效的包装和储运。但部分企业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运输成本,采用简化包装、偷工减料的方法,使货物的包装不具备运输、储存、装卸的基本条件,用不符合运输条件的车辆运输危险品,或者在运输中隐瞒、改换运输货物的品名,甚至不具备生产许可条件的单位也冒名生产、违规生产,造成货物运输事故,在货物运输事故中屡见不鲜。
1.3货运保险、保价理赔制度不健全
保险公司和各运输保价部门只注重收取保险、保价费用,而当发生事故,在事故赔偿处理过程中,往往采取拖延、缩小事故损失的办法,千方百计地减少赔款,使得货主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造成生产企业往往产生侥幸心理,采用普通货物运输来代替高额特种货物运输的托运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2]。
2物流对危险品包装的要求分析
物流过程中能否实现商品特别是危险品的使用价值与包装的功能密切相关,包装作为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标志着生产的完成,同时包装又是物流的起点,产品包装完成后应具备物流的能力,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要发挥对产品的保护作用。包装贯穿于整个物流过程始终,没有完善的包装就没有现代化。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又对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包装的进一步发展。按照商品生存学的观点,产品只有在经受住整个流通过程的考验而安全抵达目的地时,才能实现其功能,体现其社会经济效益。包装作为物流的起点,显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设计合理的包装结构和采用正确的包装技术方法都是实现物流优化的重要前提。
2.1物流包装应当合理化
包装合理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装总体合理化,可以用整体物流效益与微观包装效益的统一来衡量;二是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方式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当前很多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包装是否能提供安全保护,而不考虑产品是否被过分包装,是否需要改进包装,过度地包装会增加货物的体积、长度,占用更多的运输空间,有时也会影响货物运输的安全性。现代物流把生产包装作为生产的终点,把商业包装作为物流的始点。仓储包装是在生产包装或商业包装的基础上的再包装。为了满足流通的需要,在物流包装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必须基于物流客观环境条件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手段,来实现物流包装功能。
2.2运输环节对包装的要求
为提高物流效率,货物在包装前必须考虑使用卡车、铁路货车、集装箱等载运工具的尺寸、规格、货物堆码的高度,使运输车辆的容积、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流通过程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因素:物理环境、气象环境和生物环境,要创造适宜、稳定的温度、湿度,避免锈蚀,防止微生物滋生。包装设计前,应充分了解产品的运输、仓储环境条件,必要时还必须跟踪观察和实地测试,分析其对包装产品质量及仓储操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并研究解决方法,正确设计其包装材料和包装结构。
2.3装卸对包装的要求
不同的装卸方式决定了具体的包装方法。一般来说,手工装卸搬运对货物的重量有一定的要求。科学选择一次搬运质量和科学确定包装件重量可促进人力搬运的合理化。设计时应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合理设计,来符合人体能力强度范围。货物长度一般为70厘米左右,最长不超过80厘米,宽度为40厘米,高度与宽度相同为宜。包装件表面应该有醒目的搬运标志,合理的手孔,必要的捆扎带,符合人体因素的包装重量和外部尺寸,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野蛮装卸的发生。大型容器易于装卸,但也规定其重量和体积,设计时解决方法是包装件规格标准化。由于装卸搬运环节是物品损坏率最高的环节,所以应根据物品的贵重程度、强度、重量和可能的跌落高度,进行包装的结构设计和缓冲材料的选择,使其满足包装强度要求又尽可能降低整体成本[3]。
3提高运输质量采取的措施
3.1加强物流运输管理监督工作
在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部署下,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联合协作,共同加强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在联运过程中,严格交接手续,查找交接漏洞,及时通报信息,开展联合办公。在检查、监督过程中,实事求是,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格生产许可证制度,在受理、承运过程中,严格检查把关,杜绝瞒报、谎报情况的发生,将事故杜绝在物流运输过程之外。
3.2及时修订、完善危险品运输管理制度
及时了解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现状,了解国际危险化学品生产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增补危险品运输规则,针对新型品类,制定运输事故预案,使物流运输整体系统处于安全、可控的监督体系之下。
3.3健全有效的保险、保价理赔制度
保险公司和运输企业应当从国家、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建立有效的勘察、理赔制度。不应单纯地将保险、保价工作当作创收的一个新来源,只注重收益,不看重赔偿。当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开展调查取证工作,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将赔偿金额支付给受损企业,力争将损失及时弥补,最大限度为受损企业服务,取得他人的信任,为自身赢得信誉,开拓潜在市场。
3.4及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运输安全性
物流行业是一个新兴的系统工程行业。需要根据新兴的科技、发明和专利,改进运输方法,改造运输车辆,采用新材料、新包装发放,提高货物运输安全性,降低危险品货物运输的事故发生率。
3.5开展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由于我国运输业发展迟缓、运输业整体水平较低,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个别企业因为追求短期自身利益的目的,忽视人员培训工作。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因此,必须建立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有计划、有组织、有周期地开展员工培训,将培训工作纳入企业长期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参考文献:
[1] 朱金禄. 危险品及其包装分类[J]. 政策法规与包装标准,2005(11):21-23.
[2] 季峰民,刘俊杰. 物流对包装功能要求的分析[J]. 包装工程,2006(2):6-8.
[3] 徐智慧. 影响危险货物运输包装安全的因素与对策[J]. 中国包装业,2003(10):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