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震(壮族)
友人曹某,是位理论家,去年来丽城出差,我陪其鸟瞰丽城市容,友人惊赞城市极美,我问美在何处?他归纳为两个字:“新”和“绿”。并即兴作楹联一揆曰:“新城、新楼、新街,焕然一新;绿树、绿园、绿水,举目皆绿。”我们登上了一座高楼环城四望,啊!不仅是:“半城绿树半城楼”,还有“一水弯环绿如蓝”呢!于是友人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座城市真像一幅美不胜收的锦缎!”
过了几天,友人在盛赞之余又归纳出两个字来:“多”和“少”。他说,街道上的霓虹灯光多,高楼上的窗口灯光少;商店多,顾客少;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毕竟是理论家,言简意赅,善于归纳。
的确,丽城这几年,快速增添了一批豪华商场和特大超市,刚开业时着实哄了一阵,如今有的已“门前冷落车马稀”了,有的时候高级商场竟出现营业员比顾客还多的尴尬境况,甚至还有某著名商场突然关门倒闭的惨剧上演。是不是本市商品已大大供大于求了呢?
我告诉他,近些年有几个全国著名的家电大商场纷纷落户本市,看好此地为商业上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开业时“大牺牲、大出血、大降价”,号称赔上几千万惠售顾客。开张前夕,成千上万的顾客闻风而来,把商场围个水泄不通,通宵不眠地等着翌日开张抢购优惠产品,其气势令商场老总大为震惊和狂喜,说全国各地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购物景象!于是有人说:丽城人真有钱啊!购物欲如此旺盛,不正是反映了此乃民富之地,凸显了市民在小康之后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吗?
友人以理论家之深沉,曰:不敢苟同此说。
他认为,社会商品大降价不是正常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繁荣不见得是促进,往往还是一种危机的征兆,本市这种疯狂抢购降价货物恰恰反映了相当多的市民还处在相对贫困的阶段,他们因“钱袋不济”才瞄准这个降价的机会,以满足自己久盼的一点奢望。试问,有钱人谁肯通宵排队去拼命挤购一个便宜几元钱的电饭锅呢?再看看那些偏街小巷一望无际的叫卖摊贩,以及摩肩接踵的购物人群,便可以看出商店多顾客少的实质了。既不是市民没有“求”,也不是市场的“供”已饱和,最后的结论出来了:并非市场已供大于求,看来还是相当多的市民“囊中羞涩”吧。于是,这幅美丽的锦缎便有了美中不足,至少是不可忽视的瑕疵。
具有雄辩才能的友人这一番见地,引起了我的思考。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一时难以接受这突如其来触动的痛处!
当然,把城市打造得美观壮丽,为市民提供一个很好的人居环境,市民是衷心欢欣和拥戴的,但更重要更现实的是市民的钱袋也要壮起来、美起来!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宁波市委书记说:“一个城市的最大财富就是市民。”那么,市民的日子过得美,才是城市最大的美!这个美当然是建立在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基础之上的。
本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市民生活也大大地改善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要看到,在成长了一批富民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的低保和准低保的弱势人群,而中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主体,贫富差距拉大必然造成经济繁荣的障碍。当然这不是本市所独有的现象,也许是社会转型期中不得不经历的一个痛苦的阶段吧。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尽快的缩短它,逐步走向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美景。这是最高的美的标志。但怎样才能让市民尽快地均富起来,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长远奋斗的目标,长远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目标不能有偏差,否则走到目的地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走更多的弯路。
最近有报纸著文说,应把当前城市中更多树立的“政绩碑”改为树立更多的“功德碑”,这有多好啊!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连提出了响亮的口号:“重在建设,惠及市民”。什么是惠及市民呢?
其实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市民的钱袋鼓起来,日子过得美起来。要做到这点,自然主要是靠市民自己努力创造,勤劳进取,但政策导向和重点着力才是关键所在。措施万千,民富为大!只有民富才能国强,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前苏联不就是颠倒过来:国强民穷,结果怎么样?去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同样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更危及我国的出口贸易,于是上下一致顿悟:重要的出路在于扩大内需!全世界公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是中国腾飞的无限动力,当然也会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便是提高人民的购买力,千方百计扩张老百姓的钱袋。
有一件事铭刻我心,几年前报上登载一条消息,安徽某市市委书记公开宣称,本市将退出参加各种城市间名目繁多的评比活动,一心一意先把经济搞上去,把市民的生活搞上去。当时读了这则消息,觉得似乎有点片面性,现在想想它不无道理。不是有古训: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吗?当然,竞赛评比本身无错,本意也是好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不能为评比而评比,把争先进仅建立在英雄主义的基点上,甚至有的领导为了评比争名次,不惜弄虚作假,劳民伤财,形式大于内容,形象大于实际,这就成了竞争的悖论了。
古有成语:“锦上添花”。那么,请在我们这块绿色锦缎上再多添上几朵美艳的民富之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