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慧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有很多普通人放下工作,奔赴灾区,有的90后甚至不惜谎报年龄,而成为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因为他们,有人把2008年称作“中国公民元年”。危难,唤醒了大家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它是社会中一种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也是每个公民对社会和他人所担负的一种使命。然而,社会责任感并不只存在于危难之中,更多的是存在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社会责任感作为最普遍、最广泛、渗透性最强的社会规范,是现代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责任感,品格教育联盟提出,责任感是良好品格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我国学者从生命个体的“处世”“行事”“立身”等维度提出了当代社会的核心道德(价值观):“责任心”和“行事之德”。马克思曾经说过:“你生活在这里,就有规定,就有责任。”这也是21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格外重要。但是,社会的变迁也让学生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传媒的多样与草根、网络组织的发展,传播内容良莠不齐,给学生的行为选择带来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背景,我们学校从“三化”着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一、目标具体化
我们把学习责任感、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结合在一起,将目标具体化。比如,我校制定的《午托学生行为规范指导细则》,告诉学生午托时“该怎样做,不该怎么样”。这不仅是为了规范午托学生行为,让孩子们中午在校能够吃好、睡好,保证午托服务质量,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有序排队前往食堂,途中不追跑、不打闹”,是让他们知道坚守文明的表现;“就餐时不高声说话,不高声叫嚷和敲盘子”,是让他们注意到他人的存在;“不剩饭剩菜”,是让他们注意对粮食的节约和对食堂工作人员劳动的尊重;“饭后不能出校门”,是让他们对安全作出贡献;“上完厕所后不得在外逗留”,是让他们懂得纪律的底线。细致之规则,将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落实在细微处。
《午托学生行为规范指导细则》还专门列出了学生违规的五档处理办法。学生一旦违规,处罚的执行毫不含糊,当事学生将亲身体验到不守规则所付出的代价有多大,从而培养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
二、阵地立体化
我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思想渗透、实践活动的体验强化和校园文化的浸润熏陶三个阵地的作用。
课堂教育是责任感教育的主渠道,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强化学科的渗透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打下责任感的基础。比如,当今的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大多比较自私,他们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享有家长爱护的权利却不懂孝敬父母之义务,表现为不尊重父母,不关心父母,对家里的事无动于衷,即使偶尔做一次家务,也自以为是帮家长做了好事。其中的原因与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足有关。他们不懂得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应承担起家庭中一些应尽的责任,为创建美好、欢乐的家庭出一分力。因此,我们在品德课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有关的教材,帮助学生明理,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如《爱爸爸妈妈》《听从父母教导》《孝敬父母》等课,都能从教材中找到教育的切入点。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懂得父母为养育自己而历尽艰辛,为教育自己而呕心沥血,从而激发学生爱父母、为父母分忧、为家庭添欢乐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学生就自然会变冷漠为热情,变自私为替父母着想。
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在母亲节、父亲节这种特殊的日子,大队部开展相应的孝敬父母长辈的体验活动。比如,给妈妈洗脚,送爸爸一份礼物,帮妈妈做家务事等,同时,让孩子写出“爸爸妈妈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和“你作为家庭一份子,为家里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通过活动的体验以及思绪的整理、文字的梳理,更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三、教育活动化
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坚持有“责任心”的实际行动。如,我校三年级有个女生,到校后发现语文家庭作业本没带。不一会儿,就来了一位跑得气喘吁吁的老爷爷,到了任课老师那儿,爷爷主动认错说:“老师,不怪她,是我忘记把作业本放在她书包里了。”
原来,每天整理书包的人是爷爷,久而久之,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定势:书包由爷爷整理,自己不用负责任,出了问题有爷爷担,学生依旧逍遥、依旧自在,根本不认为这是自己的事。
较之美国事例:美国国庆日前夕,一个11岁的男孩拿到了一些禁用的烟火炮竹,一天中午在一座桥边放“鱼雷”大鞭炮。一声巨响,这个男孩被警察带到了警察局,被判定交14.5美元的罚金。孩子自然交不起,只好由父亲代缴。回家后,父亲责令孩子打工挣钱还罚金。言下之意,就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后来,这个孩子成了美国的总统——里根,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做了许多零工活才还清了我欠爸爸的那笔罚金。这件事让里根明白什么叫责任,对自己的后果负责的人只能是自己。
显然,没有担当就不懂得责任,没有经历就不会有责任感。只有当孩子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过失后果所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并将其铭记在心。这样就会事先考虑后果,停下即将犯规的脚步,才能形成所谓的责任感,才会有所谓的责任心。
所以,我们的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平台应由小到大。首先是在家里、在校内要给学生一个岗位,让他承当一定的职责。如我校要求每班实行“按学号每天一位值日生轮岗”,每位学生当一天“官”,使每个孩子在这种角色中形成一定的责任感。
再者,还应不断引导学生承担社会这个更大平台的责任。如2008年,我们长沙举全市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社会都在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我们溁湾路小学作为百年老校,学生作为长沙的小主人,又能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群策群力,想出了办法。我校学生向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爱心人士赠送“红手链”的行动,引起了广大市民的震动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活动历时半年,这中间虽然有赞扬,有嘲讽,有肯定,有质疑,但通过我们的小手牵大手,不仅使文明礼让成为长沙市民的自觉行动,让红手链成为长沙新的城市名片;而且在实践体验活动中,特别是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在周筱雅同学的书信上签字后,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是有能力改变一些东西的,他们更加有劲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且更加强烈了。当我们一起收看、收听电视、广播关于“红手链”事件的新闻时,校园里洋溢着一种担当社会责任的热烈氛围,孩子们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的熏陶与滋养。
(责任编辑:郭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