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是一个“老纤检”,“老”的程度可以追溯到解放前。今年是国家纤维检验局恢复成立30周年,而纤维检验工作在我国开展已有109年。此时此刻,笔者感慨万千,即兴赋诗一首:
纤检大业世代传,至今一百零九年。
辉煌当属三十载,道路曲折亦安然。
国家支持领导好,农工商助力量添。
棉毛麻丝多秀丽,锦上添花属化纤。
专家云集纤维检,仪器为主又经验。
千万批次结果准,保证质量促生产。
科研琳琅满目秀,项目繁多任君选。
推陈出新硕果丰,前进一步为明天。
为了全民体健康,铲除伪劣黑心棉。
欣逢建国六十载,纤检事业宏图展。
说到我国的棉花检验,可以追溯到1901年。当时,清政府曾派出叶元升、狄福豫等人到美国学习。学成回国后,在商品检验局、农本局和福生庄,培养检验人员。但有规模的棉花检验人员的培训当说是新中国成立前的1947年。
由于棉花产量大增,棉纺织厂日益发展壮大,棉花掺水掺杂之风日益严重,政府甚感棉花检验工作的重要,棉花检验人员的不足。遂于1947年8月份,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在《大公报》刊登招收培养棉花检验工作人员的信息。
报考资格:1.大学农学院毕业生;2.高级农业学校毕业生;3.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科目:国文、算术、英文、农业常识、珠算、口试。招收人数:上海20名,天津、青岛、武汉、郑州、西安各10名。各地录取人员集中上海复试,做最后录取。
由于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待遇优厚,报名人数很多。以天津为例,报名72人,在天津河北路考试。第一天上午考算术,待试卷发完后,考生一看算术题不多,大部分为代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当时考生指向监考人员:“为什么考算术变成考数学?”监考人员说:“试卷是密封的,是上海总公司出的题,我们不知道,请同学们答吧!”下午考国文,题目是“试述我国棉产概况及增加产量改良品种的方法”。第二天上午考英文,题目为棉花生产、收获、品种、收购等项的英译中和问答题。下午考农业常识,大部分题目有关棉花生产、衣分、分级、培育新品种等。第三天上午考珠算,多位乘、除法。下午考口试,有关棉花方面的问题。
经过评卷,成绩不理想,及格者仅一人,无法录取,遂请示上海总公司,得到答复“及格者取,宁缺毋滥”。遂张榜正取生1名,备取生2名。
待到上海时,发现无法开班,总公司又通知各地,依分数多少取到10名。待录取人员到齐后,经过复试,正式录取51名。另陈泰然同学未参加考试,不参加分配。
这样,共52名同学在上海许昌路227号开班训练。主科为狄福豫、陈纪藻、李文奎教授的棉花标准、分级、检验、水分、杂质等,副科有吕德宽教授的棉纺工程,董德乾教授储备运输,夏启澄教授的业务文书。
上午上课,下午试验。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吴味经也经常来讲授棉花检验知识;刚从美国参加棉花标准会议归来的叶元鼎先生也介绍了在美国参加棉花标准会议情况,还邀请棉花掺水掺杂取缔所所长姚澄讲取缔棉花掺水掺杂的必要性,以及参观棉、毛、麻、绢等纺织厂。
训练班于10月末结业考试后,所有人员分配到上海、天津、青岛、郑州、武汉、南京、杭州、南通、浦东等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分支机构,从事棉花检验工作。临行前,每人发制服料子马尔登呢3米和法币十万元。
解放后,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并入了华东纺织管理局,分支机构也并入各地纺织部门,棉花检验人员分到棉纺织厂和花纱布公司工作。1951年,纤维检验局成立后,部分同学教师调来工作,其中教师叶元鼎、姚澄、陈纪藻、李文奎,同学有李和荃、袁森、马耀曾、戈廼钤、段先圣、金永熙、王铎民(即笔者)7人。调到纤维检验分支机构的有叶庆祉、吴耕、华坤泉、白脉理4人。
棉花检验训练班已经过去60多年了,具体细节的回忆可能有误,请健在的同学们给予更正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