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红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目前,有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潜亏因素增多、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从根本上讲,是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所致。健全的内部控制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共同交流。
关键词:内部控制思考建议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其健全与否,是否有效执行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效益。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经济等特定经营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各部门各岗位权责分明,制衡有力。同时实施严密的监督、科学的考核奖惩措施,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潜能和主人翁责任感,促进各业务环节有序高效运转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实现发展战略。
(二)保证信息客观、真实
客观、真实的信息能够为管理层进行决策和业绩评价提供依据,同时,对社会公众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可以提升企业诚信度,有助于维护企业声誉和形象。健全的内部控制,要求规范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行为和业务数据的传递流程,保证业务信息采集、记录、汇总的结果能真实反映经营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确保各项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对资产的验收、保管、接触、记录、盘点、转移、处置、减值、核销等方面均应严格按照授权审批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和纠正各种导致资产流失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减少损失,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四)促进国家法规法律的有效遵循
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具有强制约束力,但总有一些企业因各种不同的原因违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声誉和形象,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于是,许多企业把力求不违反法律法规作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融入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这对有效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有重大意义。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如何健全内部控制,并将各项控制措施落到实处,本人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1、关注企业风险比关注细节更重要
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都陆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如:费用报销、办公用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等,因此企业董事会与管理层认为,这些现有日常管理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就是实现内部控制了。其实,企业的管理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的细小的控制上,往往会舍本求末。如有些企业在费用报销的规定上极其繁琐,层层审批,表面上控制得很好,但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会忽视企业的重大风险。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环节上,而不是所有细小环节上,将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关注企业风险比关注细节更重要。
2、完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加强内部控制,保障所有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公司治理(又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是一种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职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企业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确保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合法运作、科学决策,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创造全体职工充分了解并履行职责的良好内部环境。
3、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精髓
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活动,才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控制活动(又称控制措施)是为确保风险管理策略有效执行而制定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企业在开展业务中出现暗箱操作行为。往往为发生舞弊创造了条件。将所有的业务活动分离出授权、审批、执行、记录及监督,并将这些职能分别授予不同的部分执行,形成一个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过程,是内部控制的精髓。
企业应以业务流程控制为基础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就是在将业务活动划分为若干环节的基础上,制定各业务运行过程中须遵守的制度和程序:明确授权、审批、执行、监督等岗位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人员完成,以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通过相互牵制和制约实现对业务活动的有效控制。在明确业务流程后,定岗定责,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及权限。这样将风险防范和控制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中,使每一业务环节都纳入内部控制过程。
4、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和不断完善的保证
有了内部控制制度,还要施行切实可靠的监督,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是通过检查、评价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分析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促进内部控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内部控制的动态改进特征正是在这里得到体现。
企业应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并明确其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内部监督机构的工作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进行独立的评价,另外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并监督改进落实情况。
三、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基于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建议企业从以下方面人手在整体层面、分支机构层面、业务流程层面展开内部控制健全和有效实施工作:
1、深入学习和领会国家出台的各项内部控制文件及有关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报告的相关资料,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做好专业上的准备。
2、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由专业人士或委托专业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
3、项目小组制定内部控制项目实施计划,结合企业经营业务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建立风险管理政策,确定整体层面控制要点、重要分支机构/业务单元、重要的业务流程。
4、对管理层及中层人员、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培训,使他们意识到内部控制健全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以便开展下一步工作。
5、项目小组与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共同梳理现有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和流程。分别评估整体层面、分支机构层面、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找出相关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6、各部门及各分支机构按照相关缺陷及改进建议进行切实的修改和完善。
7、企业确定持续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持续改进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包括将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实施中的存在的问题列为各部门及各分支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项目),确保内部控制适应企业战略目标、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外部法规的新发展、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