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祖国60年(二)

2009-11-16 05:40
红领巾·成长 2009年9期
关键词:瓦片原子弹爷爷

中国有了原子弹

历史回顾

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1945年,美国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紧接着,苏联、英国、法国也先后拥有了原子弹。

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多次受到核武器威胁。为求得一个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后,就着手研制原子弹。

1958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原子弹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可是,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合作发展核武器的协定,并于1960年8月撤走全部专家,带走了重要图纸、资料,停止供应设备、材料,给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核弹研制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困难。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研制出来。

于是,1960年春天,中国第一批特别工程部队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开始了中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的工程建设。与此同时,许多从海外学成归国的优秀科学家、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学子,纷纷来到海拔3 800米的青海金银滩,每天对着孤山冷月下的戈壁荒滩,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工作。

1964年夏天,我国终于全面突破了原子弹技术难关,取得了原子弹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这其中的艰辛,无以言表。

1964年10月14日19时20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早已修建好的高达102米的试验铁塔顶端一个纯金属小屋里。

1964年10月16日——让人永远难忘的日子,那天清晨,罗布泊的天气不太好,云层较低,能见度也不太好,但随后不久,试验场区天气好转,为正式试验提供了较好的天气条件,是个好兆头。14时40分,起爆进入了倒计时。“10、9、8、7……0,起爆!”随着最后一颗按钮的按下,在一段短暂的寂静之后,突然,铁塔处迸发出强烈而耀眼的闪光,接着,升腾起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冲击波如同飓风般席卷开来,随后,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渐渐地,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朵极为壮观的蘑菇云……

历史记下了这样一笔: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它向世界宣告,中国独立自主地掌握了核技术,它意味着中国不仅树立了国防尖端科技的丰碑,更铸就了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基石。

1967年,中国国又成功爆炸了氢弹,它比原子弹的威力更大。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而中国只用了两年8个月。

不能忘记

历史已经过去,但过去并不等于忘记,我们不能忘记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付出智慧、青春甚至生命

的人们。

1950年,年仅26岁的邓稼先获得了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获取学位后的第9天,他怀着一颗报国的赤诚之心,毅然回国。

1958年,他被调去研究原子弹,从此,他隐姓埋名,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了。在苏联撤走专家后,邓稼先率领着28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了向神秘的原子王国的艰难跋涉。在工作中,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1979年,在一次试验时,因降落伞破裂,原子弹从高空坠落地上。为了避免毁灭性的后果,他竟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摔裂的原子弹,由此受到致命的核辐射伤害。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去世。他临终前念念不忘我国的尖端武器研究:“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点滴在人心:

★为避免美方阻挠回国,郭永怀烧掉了在美国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他说:“嘿,烧掉了好,烧掉了好,反正东西都在我脑子里头呢,什么时候我要用还可以再写出来。”

★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郭永怀《我为什么回到祖国》,1957年发表于《光明日报》

★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蘑菇云升起的时候,有人在现场看到郭永怀泪流满面,缓缓坐在了地上。

★1968年12月5日,由于发现一个重要数据,郭水怀急于从青海赶回北京,结果因飞机失事去世。临难的最后一瞬间,他与警卫员抱在一起,用身体夹住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同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他走了两年后,他参与设计的“东方红-1号”卫星升上天空。核弹、导弹、人造卫星,合称为“两弹一星”。郭永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中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1年,王淦昌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一年,他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原子弹的研究工作,这意味着他要放弃所有的名誉和地位,隐姓埋名,改做他所不熟悉的应用性工作。他的回答是:“愿以身许国。”

这时的他已年过半百,工作场所是一个碉堡、十几顶帐篷。他不顾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在风沙弥漫中争分夺秒,尽可能多地积累实测数据,没有一天不是泥人、沙人。在这之后的氢弹研制、其他的核试验以及核电站的开发利用中,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直到90高龄,他还亲赴香港讲学,主题是“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洁净的新能源”。他是一位真正活到老、学到老、求新到老的科学家。

1998年12月10日,他静静地离开了一生眷恋的科研工作。

不能忘记的名字还包括:彭恒武、钱三强、程开甲、周光召、于敏、吴自良、陈能宽……

王淦昌先生说过:“这是成千上万科技人员、工人、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向所有为共和国核弹事业做出贡献的人致敬,你们都是不能忘记的人!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五(5)班刘诗琦

我的爷爷是一个农村孩子,经过努力,考上了成都第一机械工业学校。那时,爷爷每次要走一百多里路到内江,再坐近十个小时火车到成都,然后走路到学校。真是太艰苦了!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五(5)班莫璐嘉

爷爷奶奶说,他们小时候住的房子就像破庙,有很多破洞,房顶是稻草铺成的,一下雨就漏水。哪像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还有各种各样的别墅。邶时的物资也很匮乏,像手机、电脑、MP4这样新奇的东西,别说见过,就是想都没想过。

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小学五(3)班刘宇

爷爷有兄弟七个,有一次家里实在没什么可吃的了,饿得兄弟几个肚子咕咕叫,睡都睡不着。爷爷偷偷把家里的几篓地瓜干搬出来蒸熟,和兄弟们吃了个饱。大家甭提有多高兴了。第二天,曾祖母知

道了,气得把爷爷一顿狠揍,说那些地瓜干是要留着跟山上挖来的野菜一起和着当饭吃,够吃好几顿的。爷爷这才知道犯了错。

爷爷说,那时候,小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猪头肉,爷爷他们馋得大口大口抢着吃,就怕自己吃少了,一直吃到吃不动为止,结果一个个直拉肚子。

听了爷爷讲的故事,我哈哈大笑,可笑过之后我不免有些感慨: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吃的是鸡鸭鱼肉,还有零花钱买想吃的东西,根本不用为吃发愁,但不少孩子还挑食、偏食,东西越好还越营养不良,真是“享福享大了”。我们应该珍惜粮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啊!

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小学五(2)班王璐

邻居王爷爷捡起一块瓦片,说:“在我们小的时候,瓦片就是我们的作业本,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在瓦片上完成的。”啊?瓦片粗糙又沉重,怎么能够当作业本用?王爷爷又捡起一颗灰色的小石子,说:“别小看这个小石子,它就是我们上学时用的笔!”王爷爷拿着那小小的石子,轻轻地在瓦片上一划,上面就留下了白色的痕迹。原来,这不起眼的小石子真的可以当笔用!

“小时候,我们每天都要揣着这样的瓦片和小石子去上学,上课用它们做练习。”王爷爷蛮有感情地抚摸着那块瓦片和小小的石子,“我们那时候,非常渴望有现在这样的本子,可以在上面画画、做作业。每当看到你们浪费自己的作业本的时候,我都感到很痛心。看,那白白的本子,没写几个字就被你们丢弃了,多可惜呀!”小小的一个作业本,对儿时的王爷爷竟然是那么珍贵。

随着祖国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记得曾经的那个用瓦片做作业的年代。

谁不说俺家乡好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五(5)班包爱琳

我的家乡有山有水,风景很好,就是以前太穷了——住的都是茅草房,做饭用的是山上捡来的柴,家境最好的人家以马为交通工具,贫穷的人家出门基本靠走。现在可不一样了,家乡的房子像小洋楼,很多人家都买了汽车。我爱我的家乡。

山东省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刘晨雨、王璐、刘卓玮

你问我答话中国

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对祖国了解得越多,我们对她的爱也会越多。来吧,你问,我答,共话中国。

问: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答:早在远古时期,由于黄河流域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古代经典文化著作,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多产生在这里。所以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问:“文房四宝”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据说古人还给它们封了官职,是真的吗?

答:是真的。笔用于书写,因笔杆以竹管制成,使用时要饱蘸墨水,故被封为中书君、管城侯、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毛椎刺史;墨多以松烟制成,品质上乘的还要添加香料,故被封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亳州楮郡平章事;纸性柔韧,可随意裁剪,且以洁白者为佳,故被封为好畦(侍)侯、文馆书史、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略道中郎将;砚川于储墨,质地坚硬,故被封为即墨侯、离石侯、铁而尚书、即墨军事长。

问: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为什么“光阴”能用“寸”量呢?

答:这与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有关。据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上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度,用来表示时辰。晷针常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目晷需在阳光下使用,晷针的目影指向晷盘的哪一位置,便可知道是哪一时刻。“一寸光阴”,就是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一寸所耗费的时间。

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为什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赏钱塘江秋潮的最佳时节?

答:因为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几乎排列在一条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别大。而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受到引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出现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问:“五岳”在哪里?

答: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

猜你喜欢
瓦片原子弹爷爷
打水漂
乡村瓦语
惯性
冬爷爷
站着吃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爷爷说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原子弹